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蓬佩奧:從中情局局長到國務卿

蓬佩奧:從中情局局長到國務卿

在參議院順利通關的邁克·蓬佩奧,正式出任美國國務卿。

3月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推特上解除了美國前國務卿蒂勒森的職務,提名時任中央情報局局長的蓬佩奧頂缺。時隔一月,蓬佩奧出席國會參議院確認聽證,接受了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成員的質詢。

在聽證會之後,對於蓬佩奧能否得到委員會成員多數贊成票,外界始終捏把汗,尤其是參議院議長蘭德·保羅曾明確表示將對蓬佩奧投反對票,可是後來,又轉而表態特朗普曾就此和他談話並令他最終改變主意。最終涉險通過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投票,並且兩天後在當地時間4月26日的參議院全體投票中再次獲得多數票,提名得到最終確認。於是,蓬佩奧成為首位在情報界和外交界都坐上第一把交椅的官員。

「小特朗普」

在中央情報局,蓬佩奧被視為鷹派人物,以至於獲得提名之後,媒體一度將其描述為「小特朗普」。

54歲的蓬佩奧從政至今不到8年,過去一年擔任中情局局長以外,其餘時間都在國會眾議院,和華盛頓的老政客相比,蓬佩奧正值壯年,但關鍵是,特朗普喜歡他。

在美國聯邦政府的職能框架中,國務卿直屬於美國政府,是僅次於正、副總統的高級行政官員,主管外交事務併兼管部分內政事務,簡單來說,美國的國務卿相當於外交部長。

在提名確認之前,外界自然對蓬佩奧在外交上的立場頗為好奇。雖然他在外交場上的經歷屈指可數,但已然給人留下了鷹派的總體印象。

偏是這樣一個外交新人,趕上的卻是連外交老手都難以應付的一波挑戰。好奇之外,華盛頓的政治圈也在圍觀,新國務卿和總統的「蜜月期」過去之後,挑戰潮水般到來時,會否難逃狼狽收場?

蓬佩奧從小在加利福尼亞州長大,其名字卻透露了其義大利後裔的背景。1986年,蓬佩奧從西點軍校畢業,專業是機械工程。畢業後至1991年間,蓬佩奧在美國陸軍裝甲部隊擔任軍官,上尉軍銜,曾在柏林牆倒塌之前在「鐵幕」(IronCurtain,指冷戰時期將歐洲分為東西兩個受不同政治影響區域之間的分界地帶)區域執行巡邏任務,也曾參加過海灣戰爭。兵戎生涯結束後,蓬佩奧在1994年從哈佛大學畢業,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從事律師工作。

蓬佩奧此後的生涯以堪薩斯州為起點。在涉足政界之前,蓬佩奧還有短暫幾年從商經歷,他和三名西點軍校校友在堪薩斯南部城市威奇托創辦了ThayerAerospace公司。這段從商經歷穿插了不少堪薩斯財閥、全球最大非上市公司之一科氏工業集團(KochIndustries)的身影,甚至於,後來蓬佩奧所參與的政治競選也受到科氏的資金支持。有報道認為,科氏創始人查爾斯·科克和大衛·科克在政界扶植右翼共和黨人作為代表,蓬佩奧正是填補了這一角色。

政治生涯中,有了科氏工業集團的大力相助,蓬佩奧從2010年開始就在堪薩斯州的眾議院代表選舉中勢如破竹,迅速崛起為地方政治明星,被稱為「威奇托共和黨人」(WichitaRepublican)。其間,他還是大衛·科克創辦和資助的茶黨(右翼民粹主義運動)「美國繁榮」的重要代表,也曾在國會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及能源和商務委員會任職。

在特朗普贏得2016年總統大選之後,他很快就宣布將提名蓬佩奧出任中情局局長。蓬佩奧的任命最終在2017年1月23日參議院中以66:32的投票結果通過。

鷹派國務卿

在很多政治事務中蓬佩奧以強硬立場著稱,故被外界貼上鷹派標籤。

比如,對國家安全局前僱員斯諾登泄密導致情報部門飽受批評的事件,蓬佩奧曾表態斯諾登應該被引渡回美國並接受法律制裁:「我認為合理的結果應該是將他處以死刑。」

尤其是在班加西事件的調查中,蓬佩奧一直將矛頭對準時任國務卿的希拉里。2012年,一段宗教影片引發阿拉伯世界的反感,9月11日晚,利比亞城市班加西的美國領館外發生大規模反美示威遊行,領館遭襲,美國駐利比亞大使史蒂芬森遇襲身亡,此事成為33年首次有美國駐外大使死於武裝襲擊。

班加西事件發生後,外界質疑為何時任國務卿希拉里對史蒂芬森要求在駐地增加安保力量的請求置之不理。值得注意的是,蓬佩奧還在2014年被任命主持眾議院班加西事件特別委員會。即便最後調查結果並未顯示希拉里存在失職行為,但蓬佩奧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仍窮追不捨,在官方調查報告之外還和其他共和黨人一同起草了一份48頁的附錄,對希拉里提出批評。

諷刺的是,如今蓬佩奧發現自己也即將身處希拉里當時的位子之上,他或許知道,稍有不慎,也會有來自國會和司法部的人對自己發難。

在提名聽證之前,蓬佩奧的外交履歷和相關表態屈指可數。其中最明確的是在伊朗和朝鮮問題上表現出來的強硬立場。

在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的聽證中,所涉及到的若干關鍵問題包括,首次公開表示曾被通俄門特別調查員穆勒問話,但並未透露問話內容;被問及是否會在特朗普解除穆勒職務的情況下辭職,蓬佩奧明確表示不會;在對俄羅斯的態度上,蓬佩奧表示應該在各方面與之對抗;另外他還表態將會修改伊朗核協議。而且,就在聽證會舉行後不久,美國媒體就爆出,蓬佩奧已經作為特朗普的特使在復活節假期期間(4月初)秘密訪問朝鮮,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會面,為特朗普與金正恩會面做準備。

對於代表奧巴馬時代重要政績的伊朗核協議,蓬佩奧稱「希望能撤銷這個災難性協議」,而特朗普已經透露出將在5月份決定美國是否退出該協議。他甚至直接主張通過軍事打擊而非外交途徑解決伊朗核問題。2014年,就在奧巴馬即將收尾伊核談判時,蓬佩奧卻直言:「不超過2000架次空襲就能摧毀伊朗的核設施,而這對聯合部隊來說並非難事。」

蓬佩奧在聽證會上也強調:「如果我們無法修正它(伊朗核協議),我會向總統建議和我們的盟友合作達成一個更好的協議。」

非政府組織DiplomacyWorks因此發表聲明稱,蓬佩奧將會是國務院的一個「不穩定的領導人,他肯定會向總統建議讓美國退出國際核協定,並將美國推入該區域的另一場戰爭」。

朝鮮問題上,美國媒體分析,蓬佩奧上任後的第一要務就是協調並參與不久後將進行的美朝會談,過程中他將展現和特朗普一樣的鷹派觀點和做法。

據新華社報道,繼朝韓雙方同意在4月底舉行首腦會晤後,白宮3月8日宣布特朗普將與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舉行會面。特朗普本人也表示,半島問題「正在取得重大進展」。

曾在美國國務院工作超過半個世紀的前助理國務卿、前美國駐華大使芮效儉(StapletonRoy)認為,目前除伊朗和朝鮮事務以外,外界幾乎不知道蓬佩奧對其他任何地區事務持何種觀點。而且中情局的工作經歷也難以窺見他在政策制定上的能力。「他唯一不夠稱職的地方就在於並沒有長時間參與主要外交政策制定的經歷。」

從國會議員到外交官

在蓬佩奧出任中情局長的聽證會之前,就已經有來自多方的異議認為,蓬佩奧擁有的是國會議員的政治經歷,而中情局中所面對的事務都更富爭議性,兩者之間的鴻溝不小,蓬佩奧能否深入到情報工作的「黑暗」中去?

可是,才當了一年中情局長,蓬佩奧又將坐上國務卿位子,業務領域隨之轉向外交。只能從蓬佩奧此前接受採訪的內容管窺他在一些地區事務上的看法。

今年1月,蓬佩奧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的採訪時稱,中國和俄羅斯一樣,「對美國構成嚴重威脅」,並批評中國試圖盜取美國商業信息並在西方施加「隱秘影響力」。

就在那之前的2017年12月,白宮發布了經由特朗普簽字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其中共有33處提到中國,把中國和俄羅斯稱作是「戰略上的競爭對手」或者「美國利益的競爭者」。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記者會上敦促美方停止故意歪曲中方戰略意圖,摒棄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等過時觀念。

到今年1月19日,美國防部又發布了美國《國防戰略報告》,再次將中俄視為競爭對手。國防部發言人任國強就此做出回應稱,該報告渲染所謂大國競爭和「中國軍事威脅」,充斥著「零和」博弈、對立對抗等不實論斷,是繼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之後又一「冷戰」色彩極濃的報告文件。

在中東地區,蓬佩奧向以色列表示友好。2015年,蓬佩奧訪問以色列時,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稱為「美國人的真正夥伴」,但鑒於以色列與伊朗是宿敵,蓬佩奧又對伊朗表示強硬,不難理解他對以色列的好感。

另一方面,首先向蓬佩奧釋放善意的,是土耳其外交部長梅夫呂特·恰武什奧盧(MevlutCavusoglu),他在14日出訪俄羅斯時答記者問,表示希望以相互尊重的方式與蓬佩奧合作。恰武什奧盧原本計劃在3月19日訪美並與蒂勒森會面,但此行顯然將由於白宮的人事變動而推遲。

其實,14個月前參議院就蓬佩奧出任中情局長舉行的聽證會上,蓬佩奧曾對諸多地區事務表達過看法。

比如,除了上述提到的一些國家外,蓬佩奧還警告稱古巴可能會嘗試使用深入的人脈關係來影響美國對古巴的外交政策;認為委內瑞拉的情況逐步惡化,暗示他將對該國採取更具侵略性的做法。

在俄羅斯是否干涉美國大選的調查上,蓬佩奧去年10月曾表示,調查結論並沒有顯示大選結果受到俄羅斯影響。但中情局後來更正了這一說法稱尚未得出最終結論。於是,蓬佩奧的這個表態被外界批評為試圖與特朗普保持一致。

在聽證會上,蓬佩奧也表示,穆勒曾向其就俄羅斯是否干涉美國大選一事問話,但鑒於自己參與了調查,因此不便透露問話內容,但他表示會在「遭遇俄羅斯的各方面將其擊退」。

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副主席、加州民主黨眾議員AdamB.Schiff評價蓬佩奧工作努力、聰明並且願意聽取不同觀點,「但他不太願意和總體唱反調,尤其是特朗普在質疑情報部門的俄羅斯調查結果時,我們需要新的國務卿能夠向總統說出最難接受的事實。」

《今日美國》(USAToday)在其評論文章中稱,蓬佩奧需要小心地保持蒂勒森任上取得的外交進展,在此基礎上做文章,他必須要向上司、向國會證明自己可以在任上干好。

近乎一致的觀點

那麼,為什麼特朗普選擇了外交履歷較淺的蓬佩奧來執掌外交部門呢?很顯然,履歷顯然不是特朗普用人時的第一考慮。

「邁克·蓬佩奧和我有著非常相似的思考方式。我想事情會進展得很好。」特朗普去加州過周末前如此評價他的人選。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由於需要每天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向特朗普做每日情報簡報,蓬佩奧是近來在特朗普身邊每天和他相處時間最長的副手之一。更重要的是,正如特朗普所言,蓬佩奧在很多議題上和特朗普有著近乎一致的思路和觀點。

而蒂勒森在告別演講時還特地強調,國務卿一職要幫特朗普處理那些最負面的衝動。「如果新的國務卿如特朗普一般對外交努力表示不屑,那對於國務院和整個國家來說都將是不利的。」雖未點名,這句批評明顯是同時奉送給特朗普和蓬佩奧的,因為在伊核問題等複雜事務上簡單地主張訴諸武力即是對外交努力的輕視。

蒂勒森的意思是,在目前的白宮核心團隊中,國務卿的角色既要幫特朗普的衝動言論滅火,也要在做決定之前進行一定的制約,而如果蓬佩奧和特朗普搭檔,無論是伊朗問題還是朝鮮問題,兩人的方向將是一致的,這正是他所擔心的失控局面。

當然,正是蒂勒森「不聽話」,才和特朗普之間漸行漸遠,積怨不淺。平常,若非國防部長馬蒂斯的聲援,蒂勒森的很多政策很可能都難見天日。最終,在幾個月的傳聞之後,特朗普僅憑一條推特就拋棄了蒂勒森,甚至有報道稱,蒂勒森被解僱的一個私人原因是特朗普不喜歡他翻白眼的樣子。從此事不難看出,特朗普在白宮內的制定政策上幾乎不受制衡。換句話說,特朗普自己才是美國的外交政策制定者,他自己才是最大的外交官。其實蓬佩奧所面對的情況,並沒有比蒂勒森好多少,可能唯一的不同在於,接近的觀點讓蓬佩奧更討特朗普喜歡,或者說,他還沒到被特朗普討厭的時候。在這一點上,回想前白宮首席顧問班農在和特朗普合作之初何嘗不是默契無間,但最後仍難免分道揚鑣。

只留下聽話的人

無論是蒂勒森也好,剛離開不久的前白宮經濟顧問科恩和前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也好,其他辭職或遭開除的職級較低的白宮官員也好,通過最近這些不同尋常的人事變動可以看出另一個趨勢,即特朗普正在白宮內篩人,剔除自己不喜歡的和不認同自己觀點的人。這麼一來,最後留下來的,理論上自然是那些認可特朗普的、不被他討厭的、「聽話」的官員和顧問。

當然,這並不能被簡單解釋為一個排除異己或任人唯親的過程,因為當初在任命班農、科恩或蒂勒森時,特朗普也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比如,在任命蒂勒森時,特朗普甚至是力排眾議。這隻能說明,特朗普用人的標準在變,而這個標準只有他自己知曉。從這個角度看,特朗普彷彿回到了真人秀《學徒》中,掌握選手去留的「生殺大權」。

對白宮來說,國會出身的蓬佩奧如果當國務卿,必然能帶來很多國會的一手信息,強化特朗普核心團隊與國會的關係;對蓬佩奧個人來說,短期內他的意見能夠得到特朗普的重視和接受,因此蓬佩奧在外交場上將更加受到重視;但對於美國的外交政策來說,已經被貼上鷹派標籤的蓬佩奧,特朗普對他的任命就已經釋放出信號——美國的外交政策將轉向強硬,比如,在伊朗問題上,美國已經施壓英法德拿出「足夠嚴厲」的對策,而現在,對「嚴厲對策」的定義,蓬佩奧必然將給出比溫和派的蒂勒森更強硬的標準。

《外交政策》(ForeignPolicy)雜誌評價,如果說特朗普任期第一年的特點是被「一群成年人」束縛手腳而顯得窘迫,那麼第二年似乎將看到特朗普更頻繁地按直覺行事,而圍繞在他身邊的,都是支持他意見的顧問。

《國家利益》(TheNationalInterest)總結,蓬佩奧面臨的幾大挑戰包括:如何平穩接手因為高層變動而變得躁動不安的國務院;如何修復國務院和特朗普的關係;需要向特朗普諫言,不怕表達反對意見等。

「蒂勒森的教訓就是不要公然反對總統。」美國智庫威爾森中心(WilsonCenter)副主席米勒(AaronDavidMiller)認為,蒂勒森在伊核條約和對墨西哥政策等一系列問題上和特朗普逐漸顯現出分歧,令他烏紗帽不保。「對蓬佩奧來說,問題是在和總統發生分歧時他是否準備回擊?如果蓬佩奧想當個促成者,那麼局面就是一個只是附和和強化總統的鷹派促成者取代了一個溫和派的(反對)聲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美方背信棄義,中方擬立即訴諸WTO爭端解決機制
汽車四化驅動製造流程變革,上汽大通試水C2B智能定製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