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人和動物的最大區別是人會使用工具?這條魚聽過後翻了個白眼

人和動物的最大區別是人會使用工具?這條魚聽過後翻了個白眼

《藍色星球II》的第一集中,記錄了一條鞍斑豬齒魚的使用工具的日常:

這條鞍斑豬齒魚翻開珊瑚堆,揮動翅膀或者從腮部噴出水流,吹開砂礫,讓埋在沙子底下的蛤蜊露了出來。然後叼著找到的蛤蜊,游到一座環形的珊瑚礁。

這裡是它「加工」食物的後廚。蛤蜊被這條魚用力地甩向珊瑚礁的某個特定位置,直到被蛤蜊外殼破碎,豬齒魚就可以吃掉裡面的蛤蜊肉。從海底散落的貝殼碎屑來看,這條魚使用這種開殼方式已經有一段時間。

這和我們平時聽慣了的「魚只有7秒的記憶」的陳腐印象格格不入,對於更多的人來說,也是第一次看到使用工具的魚的影像紀錄。

據說在藍色星球II中,這短短的數分鐘豬齒魚的鏡頭,用了攝製組整整兩年時間拍攝和剪輯而成。

嗯,那麼讓我們來對使用工具的魚多做一些了解。

在我搜索豬齒魚的過程中,發現豬齒魚使用工具處理貝殼的新聞是在2011年左右出現的。

當時澳大利亞潛水員斯科特·加德納(Scott Gardner)在澳大利亞大堡礁首次發現並拍攝到一條舒氏楔斑豬齒魚(Choerodon schoenleinii) 「使用工具」擊碎貝殼的影像、并吞食蛤蜊肉的全過程。拍攝這組照片的當天,加德納潛水的目的本來並非尋找野生魚類,但海底突然傳來的撞擊聲吸引了他的注意。當他循著聲音過去一探究竟時,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一條黑色野生魚正用嘴巴叼著貝殼,往岩石上敲打。貝殼不一會兒就被撞得四分五裂,這條魚也成功享用了一頓美食。

加德納將整個過程拍下來,成為首個能證明魚類可以使用工具的證據。

豬齒魚在尋找蛤蜊時,並非是從嘴裡噴出水流。事實上,它側過身子,對準蛤蜊猛然合攏腮蓋,由此產生一股水流,就像人們在合上書本的一瞬間,也會產生一股氣流。這說明,它懂得依據邏輯順序,根據時間和地點,安排一系列靈活機動的行為。

在這之後,科學家觀察豬齒魚在向目的地前進的過程中,豬齒魚在中途如果發現一塊個頭較小的岩石,也會停下做幾次「漫不經心地嘗試」 ,然後繼續向原來的目標前進,似乎覺得這塊小石頭不值得它浪費時間。這一發現打破了人類慣常的認知:論及動物的智商,魚一般都是墊底的。

在豬齒魚的發現之後,科學家陸續在澳大利亞大堡礁的雕紋背唇隆頭魚、美國佛羅里達州淺海的黃首海豬魚(Halichoeres garnoti,也是隆頭魚科的一種)也會做出這種反應,甚至還有被很多人養在水族缸里的哈氏錦魚(Thalassoma hardwicke,也是隆頭魚科的一種)。

當哈氏錦魚得到的魚食顆粒太大,無法靠雙頜把它咬碎的時候。它就會帶著一粒魚食游向水缸里的一塊石頭,用豬齒魚處理蛤蜊的辦法,把魚食敲成碎塊。

在印度、菲律賓、澳大利亞和波利尼西亞的入海口、紅樹林和溪流的半鹹水環境里有一種射水魚(Toxotes),它會把水當作狩獵的標槍。

它們的下頜明顯向前突出,形成某種類似於「水槍管」的構造。射水魚只需要用舌頭抵住上頜的凹槽,然後突然壓迫喉嚨和嘴,就能射出一道強勁的水柱,在空氣中的射程可以達到10英尺(約3米)——在3英尺(約0.9米)範圍內,一些射水魚擊中目標的準確性甚至接近100%。

射水魚的射擊行為靈活多變。它既可以射出一道水柱,也能像機關槍一樣多次連發。射水魚的目標包括昆蟲、蜘蛛、幼年蜥蜴、小塊生肉、獵物的科學模型,甚至還有觀察者的眼睛以及他們點燃的雪茄。

射水魚還會根據獵物的體型來裝配武器。如果獵物塊頭較大,體重較重,它們就會射出更多的水。經驗豐富的射手甚至能在獵物的正下方垂直發動攻擊,讓獵物筆直落入水中,而不是落在較遠處的陸地上。

長久以來,人類都有一種盲目的自大認識,一度認為會使用工具是人與動物區分的標準。 是萬物之靈長才能掌握的高級技巧。然而1960年,動物學家珍.古道爾到達坦尚尼亞,首次觀測到黑猩猩會使用木棍掏食螞蟻,這也是首次發現人類以外的生物也會使用工具。

但近幾十年來,人們陸續發現有些動物也會使用工具:黑猩猩懂得利用細樹枝和草莖,引出深藏洞底的白蟻;大象有時用鼻子捲起樹枝來為自己撓癢,並驅趕身上的小蟲;奶牛懂得把堅果放在熙攘的路口,在紅燈的間隙去拿回已被車輪碾開的果實;巴西卷尾猴懂得拿平整的岩石當作砧板,用厚重的石塊碾碎堅果;鼴鼠在嘴唇前和牙齒後放一些刨木花來充當簡單的面罩,以防將臟物吸入肺部;而且現在,被發現能使用工具的動物數量還在不斷增加。

過去人類對動物的了解,真的既傲慢又膚淺。除了認為只有人會使用工具,還有一種非常落伍但又極為普遍的想法,是認為人和動物最根本的區別是人具有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而動物一般則不具備這兩項功能。從如今的種種研究證據看來,顯然非常多的動物都是具有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的。世界廣袤而奇妙,生命美麗而脆弱。世間有許許多多的美麗生靈,都在難以想像的惡劣條件下,認真用力地活著。

所謂「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若固步自封囿於自己一畝三分地,亦或者狂妄自大認為自己便是生命的極限,那麼多出去走走看看,大自然會教給你尊重與敬畏。在博大的自然面前,人類如螻如蟻,狹隘到不值得一提。

你長久以來覺得理所當然的事,很可能會被事實一把推翻的。

聲明:本篇為轉載文章,轉自:無限藍潛水。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微信立場。對內容有任何疑問,請謹遵專業人士叮囑。任何版權問題,請隨時聯繫十八米潛水微信公眾號:dive18m。關於版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聯繫我們及時刪除。

歡迎投稿合作贊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