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何判斷生活中的惡友?

如何判斷生活中的惡友?

若於賢善正士行,毫無興趣劣種者,

則諸凡人亦非理,何況說是眾君主?

如果對賢善高尚的正士行為沒有絲毫興趣,此乃惡劣種姓,對凡夫俗子來說也是不應理的,更何況是眾人的君主呢?

君主在思想境界等各方面要比平凡人更勝一籌。平凡人若是對賢善正士之行為索然寡味,尚不應理, 何況是君主?

一個普通的修行人若是對聞思持戒等沒興趣,只是對談生意、看電視、搞非法行,興趣十足,津津樂道,則不及一個世間有修養的人,更不用說是一個寺院住持如是行持。人的興趣往往與其各自的種姓有相當大的關係,如大德們非常熱衷於聞法、傳法、行菩提道等忘我利他的殊勝行為。有些大德在幼年玩耍時,也扮演佛菩薩形象,保護小生命等。

而其中的卑劣者,卻喜歡傷害小生命、偷盜、不孝順等,對倫理道德賢善行為毫無興趣,就像老狗前擺上青草一樣。這些劣種的行為,對平凡人來說也不應為,何況身居顯位的高貴種姓之人?

若與劣種士夫眾,同流合污共相處,

誰亦不會恭敬彼,遭眾欺侮及誹謗。

如果經常與卑劣的凡夫眾生同流合污、共同相處,誰也不會恭敬他,甚至還會遭到眾人的欺侮和誹謗。

人們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本來修行很不錯的人,若經常結交一些品行下劣者,不但不能調伏他們,反而變成一丘之貉,並勤於非法行。即便其見解行為沒有明顯的改變,但因常與惡人共處,別人也會敬而遠之。所以,應該遠離惡友、惡知識,如果不能遠離,也應經常親近善知識。這樣,猶如蓬生於麻中,不必扶持而自直。

世間那些有權有勢有財的人,如果因一時的得意而忘形,便不謹慎自己的行為,隨同惡友出入妓院賭場,不久這些風流韻事已見諸報端,傳言於街頭巷尾,甚者鋃鐺入獄,當初的「紅人」此時也為眾人所唾棄,遭到添枝加葉地非議誹謗。猶如芬香茉莉花,若落糞坑中,定會遭眾人嫌棄和踐踏,所以切莫結交惡友!

敬摘錄《君規教言論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瑪妙林 的精彩文章:

善良與惡劣君主的巨大差別
上師對修行人的重要忠告

TAG:達瑪妙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