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商飛C919事業部打造飛機總裝夢之隊 航空工匠讓中國之翼翱翔天際

中國商飛C919事業部打造飛機總裝夢之隊 航空工匠讓中國之翼翱翔天際

圖說:C919 新民晚報記者 陳夢澤 攝(下同)

259個人,23個班組,平均年齡30歲。從2014年6月開始,中國商飛C919事業部總裝車間的全體職工紮根浦東祝橋的大飛機總裝基地,從打響C919機體對接總裝開鉚「第一槍」,到總裝下線,從實現通電、開展機上功能試驗,到發動機首次開車、整機交付試飛,他們日夜兼程,守在現場、拼在一線,實現了國產大飛機C919的完美首飛。

一架C919大型客機,有724根線纜、2328根導管、總長近80公里管線,零部件總數達250萬個之多。為了確保飛機上每個零件有效、每根管線通暢、每個系統運轉,259位職工齊心協力、忘我奉獻,全身心撲在大型客機研製上。他們耐住寂寞,對工藝窮盡精力,對細節精益求精,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叫「工匠精神」。

五一前夕,C919事業部總裝車間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稱號。

「老法師」是團隊「定心丸」

總裝車間是年輕人的天下,孟見新是為數不多的「老師傅」。只要他在現場,年輕職工就覺得「心定」。他的口頭禪就是:「遇到困難不要緊,後面有我!」

曾經,由於缺乏項目支撐,國內的民機製造人才隊伍幾乎無用武之地,很多技師流向國外。孟見新也曾遠渡重洋,加入了當時世界最大的飛機機身維修企業。2002年,中國民機事業再次起航,他帶著飽滿的熱情回到祖國。當時中國民機最缺的就是人才,孟見新聯合經驗豐富的技師,手把手帶起徒弟,銼刀、榔頭、制孔、鉚接、鈑金件收放,飛機製造需要什麼,老技師就先培訓什麼。一錘一錘地示範,一孔一孔地指導,通過兩年的精心培養,一支初具規模的生力軍成形。

在徒弟孟祺菁眼裡,師傅是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人。「師傅快60歲了,只要踏進車間大門,無論工作多久,他總是精神抖擻,他總說,『干飛機,干不夠』。以前我不懂,現在慢慢也著魔了。」

他還記得,一年初冬,現場給飛機做油箱氣密試驗,有兩個漏氣點,找了兩天也沒找到,試驗中斷。他心生煩悶,不願再去嘗試。師傅孟見新得知此事,拿著手電筒鑽進密不透風、油味刺鼻的油箱,一待就是3個多小時,直到找到漏氣點。下機時,他已全身濕透。「師傅水也顧不上喝,立刻和我們講漏氣點所在位置以及尋找氣源的方法和注意事項。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

首飛「百日攻關」期間,孟見新負責協調處理現場技術問題,一連幾個月天天泡在6萬多平米的車間,腳底磨出了水泡,他就在鞋底剪了個洞以緩解疼痛。為了完成一個不足10分鐘就能結束的緊固件作業,他總要花30多個小時來做準備。「要麼不幹,要干就要干到極致!造飛機,不能沒匠心!」

孟見新、胡雙錢、盧扣章、潘偉林……在中國商飛,一批飛機製造「老法師」兢兢業業,用實際行動詮釋、傳承著航空工匠精神。他們一點一滴的工作日常影響、鼓舞著大飛機新一代總裝工人。

最大的感受不是辛苦是成長

記者聽過團隊里很多感人的故事:首飛攻堅階段,不少人平均每天睡覺不到六小時;有夫妻都泡在現場,1個多月沒回家;做改裝工作時,很多工人窩在機艙夾縫中幾個小時不動彈,被戲稱為「進去做瑜伽,出來洗桑拿」……

但在採訪中,大家說得最多的不是「辛苦」,而是「成長」。「C919是一個全新的機型,對我們來說幾乎是一片空白。」商喜慶是航電調試組的負責人,在C919之前,他做過六架ARJ21新支線飛機的總體調試工作,也算是「老江湖」。可碰到大飛機依然束手無策。「各種布局、設備、網路編製都不一樣了,班組只有我一個人有航電調試的經驗,其他都只做過裝配,調試經驗為零。我們的隊伍就是在這種局面下幹起來的。」大家勤學苦練,一點點摸索,主動加班加點。現在到了103架機了,調試團隊已經有五六個人可以獨當一面了。他們不僅參與了一架飛機的總裝過程,更讓自身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升。

「C919部裝廠房的四條自動化生產線很先進,如何『馴服』這些先進的裝備設備』,我們下了很大的功夫。」負責設備管理的于波回憶說,有些先進技術和功能有密碼和許可權,無法操作。老外供應商對技術的解密十分敏感,不願具體說。這些設備和代碼我們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只有從頭學,自己查資料,學編程,啃下硬骨頭。」

智能製造團隊將測量軟體、柔性工裝與擬合演算法相結合,自主開發出部件自動對接系統,將大部件對接精度提高了兩倍。「還有一些緊固件,設備上不能進行自動制孔,手工最快也要五六分鐘。我們自己編程、做工程驗證,現在6秒鐘就能完成,這是特別有成就感的事情。這些設備並不是不具備自動制孔的功能,而是把它加密了,我們必須自己攻克。現在面對103架機上的任何問題,我們都更有底氣,更有自信了。」

團隊在成長,大飛機的製造水平日益提高。「102架機發動機吊裝時,有一個吊裝工裝設計不太合理,我們自己改造,將原本一到兩天的安裝時間加快到3.5小時;全機大概有1萬多條測試線速,我們要測試點對點的導通關係,首架機用了30天;到第二架我們優化方案,重新設計流程,只用了15天就完成了。效率提高,流程更科學,飛機生產提速,質量也更可控。」C919事業部綜合管理部副部長郭家寧總結說。

「金點子」助飛機製造更智能

大型客機製造是一項高度集成的系統工程,被稱為現代工業的王冠。要躋身國際一流民機製造梯隊,創新是必經之路。有想法就提,有「點子」就報,一經採納就獎,C919事業部通過實施全員「群策群力」工作機制,任何人的「金點子」都可以最快的速度轉化成項目難題的「金鑰匙」。

在航空領域,有「輕一克,值千金」的說法,飛機重量每減少10克,30年可節省燃料超過1噸。車間開展了「飛機減重大比拼」,以勞動和技能競賽的方式鼓勵職工動腦筋、比效率、出創意。線束敷設班組的老技師盧扣章通過優化布線、採用輕量化輔助材料,摸索出一套線束減重工藝,使飛機一舉減重20多公斤,一架飛機30年就至少節油2000噸,經濟效益數百萬元。

飛機裝配技術創新涉及多領域、多專業,事業部採用「結對子」的方式,跨班組、跨崗位組建了智能製造、數字測量等12支創新團隊,為飛機研製提質增效。藉助虛擬現實技術,車間攻克了復材制孔裝配諸多技術生產難題;藉助3D列印技術,解決了方向舵角度測量裝置定位問題;自主研製攻角感測器,可以自動調節工裝,提高試驗效率……集體的智慧下,全機通電通壓等幾十項重點任務被逐項完成。僅2017年,總裝車間職工提出的改進創新提案就達1千餘條,申報專利24項,飛機裝配效率提升了40%,有力推動了智能製造。

在幾個足球場大的C919總裝車間里,259名員工顯得十分渺小,但正是他們為C919擰緊了每一顆螺栓。長空百戰穿金甲,不躍藍天終不還。他們用雙手,一筆一划勾勒著中國人的藍天夢。

新民晚報記者 葉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晚報 的精彩文章:

「迪士尼·皮克斯玩具總動員」主題園區今開幕 下午正式迎客
助推上海時裝周向消費端拓展 上海時裝周末活動開幕

TAG: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