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醫話國醫大師盧芳:濕邪為患甚於寒!你體內的濕氣,都來自這六處

醫話國醫大師盧芳:濕邪為患甚於寒!你體內的濕氣,都來自這六處

81歲的國醫大師盧芳,精神矍鑠、聲如洪鐘,善於治療「雜症」的他,對養生有兩點認識:一是防濕邪,二是不生氣。

「濕氣為患」不得小覷

盧芳認為,現代人是生活在一個冬有暖氣、夏有空調的環境中,對四季的感覺越來越不分明。

夏天該出汗的時候因為用空調導致汗液揮發不出來淤積體內;北方的冬天燒暖氣,穿件單衣還冒汗,陽氣外越,藏不住精氣。

在這種環境人體皮膚開合的功能下降,抵禦病邪的能力越來越差了,極容易導致體內濕邪堆積,造成陽氣虛衰。而根據臨床觀察,濕邪對人體的傷害,比寒邪還要大。

以下六個壞習慣加重體內濕氣:

缺覺:中醫認為,缺覺十分容易傷脾,通常熬夜後所表現出的乏力、無神、肢體困重都是脾虛的典型癥狀。

盧芳建議大家每天晚上11點前就睡覺,另外,如果白天適當進行一些體育運動則會讓你的睡眠質量更高。

口重:腸胃功能好壞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養胃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

現在有很多人喜歡吃些油膩、過咸、過甜或過辣的食物,而這些所謂的美食是最不易消化的,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

因此盧芳建議,日常多食清粥小菜清清腸胃,養成清淡飲食的好習慣,有利身體健康。

貪涼:盧芳認為,過食生冷食物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給外邪創造入侵機會。

盧芳建議在烹調時最好加入蔥、姜來減弱蔬菜的寒涼性質。

喝大酒:目前有很多人喜好聚會、聚餐,三五好友湊到一起就喝一場「大酒」,而過量飲酒正是加重「濕毒」的關鍵因素。

盧芳認為,酒助濕邪,所以酒精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澆愁。

運動少:運動少的人常會出現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等濕氣大的表現。

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身體還可能出現疾病。

盧芳建議,在四季都要堅持體育鍛煉,通過養腎達到養筋健腎、舒筋活絡、暢通氣脈、增強自身抵抗力,從而達到強腎健體目的。

久坐:久坐會使人的腦供血不足,導致腦供氧和營養物質減少,加重乏力、失眠、記憶力下降等,還會引發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頭疼、頭暈。

盧芳建議,久坐辦公之餘多起身運動一下,是十分有助於身體保養的。

養生就要不生氣

「不生氣」是盧芳最為推崇的養生之道。他認為,突然、強烈或長期持久的不良情志刺激,超過人體心理承受能力和調節能力時,會導致疾病的發生,而生氣則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過激情緒。

盧芳說,養生首先需要我們力戒怒氣。頻繁生氣或者暴怒,一方面無法解決問題,另一方面也對身體不好。

在現實生活中,保持「恬惔虛無」的心態說起來簡單,但真正做起來並不那麼容易。

很多人嘴上「無所謂」,內心確「很計較」,經常有些人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鬧得天翻地覆。

更有甚者一氣之下,就此「駕鶴西去」,也是屢見不鮮的。

盧芳調節情志的竅門有三:

提倡修鍊靜功:他認為人的精神心理修養,要在靜守中去體驗,通過調心、入靜,或靜坐,或站樁,總以清心入靜,排除雜念,一心體會體內氣血運行的變化,久而久之,則真氣充沛,五臟安和,形神健旺,自會長壽。

要「知足常樂」:生活中多想一想「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這樣可以得到生活和心理上的滿足,從根源上減少發怒情緒。

培養幽默感:幽默的直接效果是產生笑意、緩解緊張氣氛,自然可以減少發怒情緒,甚至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快速擺脫困境。

「冬春」是養生好時節

盧芳認為,雖然冬天的低溫易於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但是如果保養得宜,那麼冬天與春天是最利於人「將養」的季節,此時養生,可以為人一年的勞作,打下身體基礎。

春應調「情」

盧芳說,這個「情」當以「情緒」講。要學會充分利用春季時大自然「發陳」之特性,借陽氣上升、萬物萌生、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通過適當的調理,使春陽之氣得以宣洩,代謝機能得以正常運行。

而對已病者而言,更應在春季注重情志調養,著眼於一個「生」字,順應春天陽氣升發、萬物復甦的特點,讓自己的意氣風發、心胸開闊、樂觀愉快,使情志生髮出來,切不可扼殺。這樣一來,可以使肝氣順達、氣血調暢,則病易得愈。

冬應巧補

盧芳說,冬季陽氣潛伏,萬物生機閉藏,腎氣最易耗損,飲食上宜用性溫益精之品,以補腎氣,固護腎精。但是,由於人的體質有偏頗,耐受溫補有差異,不能一概而論,所以冬季當重「巧補」,要辨證施補。

根據冬季氣候寒冷的特點,盧芳建議大家多食溫熱護陽之品,如羊肉、牛肉、烏雞、桂圓、胡桃、核桃、栗子、大棗、白薯等。

但對於平時素體陰虛有內熱的人,溫補的羊肉對他們來說就是「發物」,食之過多會更傷其陰,使內熱更盛。

日常可多食用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棗、魔芋、海帶、紫菜等黑色食品,因為黑色食物可入腎經,能益腎強腎。

與羊肉這一類溫腎壯陽食品相比,這些黑色食品大多性味平和、補而不膩、食而不燥,十分適合於腎氣漸衰、體弱多病的老人以及陰虛內熱者。

中醫著名健脾祛濕方

中醫認為,除了自身所在的生活環境之外,身體脾胃的運化功能才是我們祛濕的根本利器。因為脾胃虛,濕氣才能產生,所以杜絕濕氣生成之源才是關鍵!四神湯是中醫著名的健脾祛濕食方,其中「四神」是指:

薏仁、蓮子、山藥、茯苓

這四位「神仙」,彙集在一起後互相補遺,製成的湯水對人體具有健脾、養顏、祛濕、降燥等諸多益處,幾乎發揮出了「無敵」的功效,四神之名當之無愧。

四神湯的傳說

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隨伺在旁的四位愛臣由於日夜操勞,加上舟車奔波、水土不服,因此相繼病倒,連御醫也是束手無策,不久有一僧人幫他們開出了「蓮子、薏仁、淮山、茯苓等量燉豬肚」的藥方,四位大臣服下這藥方之後,果然立即痊癒。

此後,每有官員南巡,皆以此方燉煮食物養身,久而久之,此方便以「四臣湯」為名在民間廣為流傳。當這藥方傳到台灣之後,由於不清楚「四臣湯」的由來,並且 「臣」和「神」的台語發音相同,因此以訛傳訛而成為「四神湯」。

四神湯,以甘平為主,甘能治水,故能健脾和胃。

山藥以補虛為長,茯苓以去濕為長;薏仁有化濕之功,又能清熱,因為濕久會化熱,變成濕熱,薏仁最擅長清濕熱;蓮子養心安神為首功。

四神湯里不但有茯苓化濕,還有薏苡仁來清熱,薏仁還能把濕氣轉化成津液,又有山藥蓮子補虛,且能鎮水,達到安神之功,使濕氣不再為害,從而整體調理身體。

整體功效:祛濕清熱,健脾養胃,美白皮膚,補益心肺,調肝固腎。性平,適宜作為食療,常常食用之。

四神湯的食譜

1、煲湯

可以單獨煮,也可以加入其它任何你要煮的湯裡面,一起煮,因為四神湯的味道是甘淡的,不會影響其它湯的味道。

2、煮粥

煮粥時,將四神湯的材料切成小丁,配合糯米或大米煮粥,長期堅持。

3、做糕點

將四神湯材料弄成沫狀,少量的加入到麵粉里,發酵成饅頭包子,也可以混入餡料里或者做成糕點。(注意:四種食材的比例是1:1:1)

單獨煮湯劑量為:如學業過重導致食慾不佳者,可增加山藥的用量至40克。

睡眠不佳者,可增加茯苓的用量至40克。小便量少或飲用冷水過多導致小腿容易水腫者,可增加薏仁用量至80克。白帶常呈水帶狀的少女,可添加芡實(加這一味)的用量至40克。易心悸不安、憂煩或心浮氣躁者,可加重蓮子的用量到40克。其它20克左右。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中國中醫藥報、雲南中醫。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編輯整理:致中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致中文化 的精彩文章:

節氣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養生紅棗加它泡水喝,不光補肝血,還擴張血管!春天喝最好

TAG:致中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