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俄羅斯研究】馬斌:四層「俄羅斯套娃」:西方國家群起驅逐俄外交官背後的邏輯

【俄羅斯研究】馬斌:四層「俄羅斯套娃」:西方國家群起驅逐俄外交官背後的邏輯

原標題:【俄羅斯研究】馬斌:四層「俄羅斯套娃」:西方國家群起驅逐俄外交官背後的邏輯


馬斌:四層「俄羅斯套娃」:西方國家群起驅逐俄外交官背後的邏輯


作者:馬斌,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源:大眾日報網



圖片來源:香港衛視。


本文大概讀完約需

2300字 4分鐘


前俄羅斯情報官員斯克里帕爾(Sergei Skripal)及其女兒在英國「中毒」事件引發的外交風潮持續發酵,自英國驅逐俄羅斯外交官後,又有美國領頭,西方多國集體驅逐俄羅斯外交官,在西方世界似乎響起了一曲「反俄大合唱」。


儘管在很多國人眼中俄羅斯屬於西方,但在西方不少人看來,俄羅斯更像是個異類。自彼得大帝以降,與西方的恩怨情仇就一直是俄羅斯國家發展和對外交往的一條主線。


意識形態的轉圜、世界格局的重組等都未能從根本上改變西方之於俄羅斯的重要性。或許,正是因為西方對俄羅斯太過重要,以至於雙方關係很難穩定在合理範圍,而是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起伏不定。


最近幾年,俄羅斯與西方關係正處於低潮期。雙方圍繞烏克蘭危機、北約東擴、戰略平衡、總統大選等問題屢生齟齬;在英國新近發生的前間諜中毒案,更使雙方關係雪上加霜,滑入新一輪的下降螺旋。

客觀地講,俄羅斯與西方之間發生的並非是勢均力敵的抗衡,而更多是「西強俄弱」的非平衡性對峙。後冷戰時期的西方國家在面對俄羅斯時,不僅在經濟、科技、軍事等領域佔據優勢,而且還時常帶有一種冷戰勝利者的優越感和自負心理。


在這樣的條件下,俄羅斯採取的行動對雙邊關係發展固然十分重要,但西方擁有的政策空間和選擇餘地事實上更大。這也是當前的雙方關係呈現出西攻俄守的態勢,俄羅斯時常「出奇兵」以求局部「勝利」的現實原因。


然而,從2018年3月4日英國發生前間諜中毒案後西方國家與俄羅斯互動過程來看,西方國家似已發展出同俄羅斯打交道的固定程式,它們在此次譴責、制裁俄羅斯的套路與之前處理同俄羅斯爭端的模式大同小異。換句話說,西方近年來的回應就如同俄羅斯套娃,變換的是色調,不變的是主題。具體看,西方拆解的「俄羅斯套娃」至少包括四層。


首先,帝國的遺傳。俄羅斯是歷史上的帝國——沙俄、蘇聯的繼承者。在西方看來,沙俄、蘇聯等具有的帝國作風、爭霸傳統等自然而然地會遺傳給俄羅斯,影響俄羅斯對西方的看法和政策;沙俄、蘇聯等創造和積累的財富、科技、武器等會遺留給俄羅斯,支撐俄羅斯與西方打交道。因此,俄羅斯的帝國遺傳和繼承就成為西方的「俄羅斯套娃」的基本組成部分,雙方間的相關事務一旦與之關聯,俄羅斯就往往被擺上拷問架。


斯克里帕爾父女中毒案發生後,英國警方反恐部門經調查後很快認定,「兇器」是軍用級別神經毒劑「諾維喬克」(Novichok)。西方國家曾經普遍認為蘇聯在冷戰末期研發了該毒劑,俄羅斯作為蘇聯的繼承國因此自然是「懷毒其罪」。按照英國外交大臣的說法,儘管俄羅斯表面上已放棄「諾維喬克」,但它曾經大量生產和儲存過這種神經毒劑,言外之意是俄羅斯從蘇聯繼承了相關能力,故難以洗脫嫌疑。面對英國的指控,俄羅斯方面堅稱英國並未向俄羅斯提供任何「實錘」證據來證實斯克里帕爾父女被俄方人員毒害的說法。

其次,政治制度的基因。近現代史上,沙俄和蘇聯的政治制度都曾被作為西方的對立面而長期處在被批判的位置。20世紀90年代的俄羅斯改革使它與西方不斷走近。普京執政之後,俄羅斯在國內力推「主權民主」,但西方國家則批評其為「民主倒退」。俄羅斯與西方國家關係由此埋下了長期隱患。多年來,雙方時常因為這一問題爆發爭端。西方國家在分析和解讀涉及俄羅斯的事務時,往往將很多問題歸咎於俄羅斯的政治制度。此次俄羅斯與西方國家圍繞間諜中毒事件爆發的衝突也再現了這一模式。西方國家認為俄羅斯在英國領土上「毒殺」前間諜的行為是對基本民主價值的侵犯。


再次,俄羅斯威脅論。俄羅斯威脅論在西方是一種具有廣闊市場和影響力的流行論調。西方國家之所以具有俄羅斯威脅這種認知,不僅可以溯源到沙俄、蘇聯與西方之間長期衝突、對峙的歷史,而且又與俄羅斯具有的強大軍事實力、豐富的資源等硬體密不可分,更同近年來俄羅斯在烏克蘭、敘利亞等問題上的強勢作為直接相關;同時,它還是基於對俄羅斯帝國遺產判斷的「合理」推論。


二戰結束後,西方通常自認為是國際法和國際秩序的建立者、捍衛者。因此,「威脅」也成為西方的「俄羅斯套娃」的主要層次之一。在西方國家看來,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等行為無疑對西方國家構成了挑戰。斯克里帕爾中毒案發生後,西方國家便基於那種「合理」推論認定俄羅斯是幕後黑手,認為俄羅斯在英國境內「毒殺」斯克里帕爾侵犯了英國主權、違背了國際法、破壞了國際公約,是北約成立以來第一次在成員國境內發生類似事件,「對各方都是威脅」。


最後,遏制的策略。在西方世界看來,面對具有強大實力,且存在「制度缺陷」和「侵略衝動」的國家帶來的威脅,只有聯合起來對其實施遏制才能保證自身安全和利益。這既是二戰結束後西方國家對蘇聯吹響冷戰號角的基本戰略考量,也是當前正在發生的、史上最大規模驅逐俄羅斯外交官事件背後的主要動員邏輯。

當英國斷定俄羅斯「極有可能」是斯克里帕爾中毒案的主凶後,西方國家就從多條戰線對俄羅斯發起了聯合行動。3月14日,英國宣布驅逐23名俄羅斯外交官等對俄報復措施;隨後,美國、德國、法國還同英國一起發表領導人聲明,明確了西方主要國家的基本立場;接下來,北約、歐盟等國際組織,包括歐盟16國、部分北歐國家、波羅的海沿岸國家、烏克蘭等在內的20多個國家也宣布類似驅逐措施,美國更將俄駐聯合國部分外交人員包含在被驅逐範圍之內,此外,還關閉了俄駐西雅圖領事館。在西方國家聯合行動的引導下,國際社會形成了以西方為主導的「反俄陣營」,而這正是西方的「俄羅斯套娃」的又一基本面。截至3月28日,遭驅逐的俄羅斯外交人員已達到151名。


實際上,這四點並非西方與俄羅斯關係的全部內容,卻成為西方近些年從負面刻繪俄羅斯的主要層次。以至於俄羅斯與西方關係不論遇到何種問題,只要打開這個「俄羅斯套娃」,從其中任一層都能找到導致雙方關係下滑的相應理由。這對雙方關係的長遠發展與國際社會的和平穩定而言都非益事。本文未對俄羅斯究竟是不是英國間諜中毒案幕後主使這一問題過多著墨,而集中討論西方近年來看待和回應俄羅斯的基本套路,也正是基於此考慮。






ID:sinozhuge







編輯:張添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的精彩文章:

TAG: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