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師「會」問,學生才會「問」

教師「會」問,學生才會「問」

作者單位

呂憲軍/遼寧師範大學教育學院

課堂提問是通過師生、生生的互動與交流,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對學生而言,會提問,能提出有價值、有深度的問題,是學生積極、有效參與課堂教學的表現,更是學生學會學習的具體體現。學生學會提出問題,需要一定的方法與技巧,需要教師的培養與鼓勵、示範與引導。

首先,把握提問的時機。提問的時機包括講授新課、講解重點難點內容、解答學生疑惑等時刻。比如,教師在講授新課時提問,此時提問的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喚起學生之前所學的、與新授課相關的知識內容,減少或化解學生學習新課的困難與阻力。通過提問,強化知識的系統性、邏輯性,強調對知識的學習要循序漸進,溫故知新。有了教師的示範效應,學生在學習新課內容時,就可以通過設問等有效方式,尋求溝通新舊知識聯繫的途徑與方法,進而逐步養成提問的意識與習慣。

其次,選擇提問的水平。教師可以多問「為什麼」或「怎麼樣」的問題,以鼓勵學生有價值、有深度地思考。「為什麼」的問題能促進學生產生高水平的思維活動,教師可以通過「為什麼」的問題,發現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步驟與過程,判斷學生的思維水平與發展階段。教師通過提出「為什麼」的問題,向學生傳遞如下信息:知識的學習是有層次的,對學習結果的評價也是有不同水平的。教師可以通過提出「為什麼」的問題,啟發學生對問題的積極思考與深刻理解,同時引導和鼓勵學生提出「為什麼」的問題,培養學生提出「為什麼」的問題的意識與方法。

最後,注意提問的等待時間。提問之後,尤其是「為什麼」的問題提出來之後,教師要給出合理的等待時間。學生在回答問題之前的思考過程,是對知識的重現、調整,直至內化、遷移的過程,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學生的「深思熟慮」。教師提問之後的等待,就是要給予學生梳理、整合、融通所學知識的時間。教師提問後的等待,有利於學生全面、系統地理解與掌握知識,有利於培養學生學會多角度、綜合地分析問題,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提出問題並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本文來源於《中國教育學刊》2018年第三期,圖片來源於網路,僅作分享交流用。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若轉載請註明出處。

《中國教育學刊》正刊刊載之全部論文,從不收取任何版面費,有言稱收費者,必為假冒,請廣大作者仔細甄別,謹慎投稿。

堅持理論創新 彰顯實踐引領

發揚學術民主 萃取科研精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學刊 的精彩文章:

教師知識共享的機制及實現策略

TAG:中國教育學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