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劉宏偉:讀《唐詩三百首》,或可成為療「躁」方法之一

劉宏偉:讀《唐詩三百首》,或可成為療「躁」方法之一

劉宏偉

1958年生於瀋陽。遼寧郵政報編輯,主任記者資格。全國郵政作家協會會員,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遼寧省電影家協會會員,遼寧省散文學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寫作30餘年,發表文化評論、散文、小說、劇本及新聞等100多萬字。作品多次入選各類文集,幾十次獲國內、省內各項徵文獎。2017年《海上「愛心郵路」》獲遼寧省委宣傳部主題微電影優秀劇本獎。2015年小小說《墨鏡》獲全國「金秋杯」一等獎。2014年電影劇本《香格里拉的鈴聲》入選遼寧省優秀劇本選輯。2014年小小說《幹線》獲光明日報、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徵文一等獎,2011年小說《絕活陳》獲光明日報、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徵文一等獎。2012年和2016年擔任全國郵政職工文學徵文評委,2011年擔任全國郵政作協散文集《像信一樣的心》編輯,2013年至2017年任遼寧省散文學會會刊《遼海散文》編輯部副主任,2016年獲全國「書香之家」稱號,2001年獲全國「優秀讀書家庭」稱號。

 晴朗

老狼 

00:00/04:38

《生命當中有唐詩》

沒有什麼文字能比唐詩更美麗絢爛的了。

唐詩一直在悄悄地介入著人們的生活。孩子牙牙學語時,年輕的父母親不約而同地教孩子的都是唐詩。孩子到了爺爺奶奶家,他們還是教他唐詩。而姥爺姥姥呢,他們彷彿不甘示弱似的,也教唐詩。"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鵝鵝鵝,曲項向天歌。""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耳熟能詳的古代詩句從孩子的小嘴裡蜜一般甜甜地流淌出來,醉倒了他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姥爺姥姥。

如此溫馨詩意的一幕,在每個家庭無數次上演。唐詩教育,不僅僅發生在富有文化氣息的家庭里,即使這個幼兒是出生在最為艱辛的底層,他們的長輩仍拿得出唐詩這樣的文化儲備,作為文化的初乳,供孩子在人生學語的第一時間裡盡情吸吮。

我們可以懷著好奇心到每個家庭去探訪一番,在他們或多或少的藏書里,一定少不了《唐詩三百首》。我所在的城市,每年都舉辦大型書市,大量兩三年前出版的書籍被以五折、四折甚至三折的價格拋售,其中不乏各家出版社重版的四大名著等古典書籍,但令人稱奇的是,很少看見《唐詩三百首》在降價書市上出現。要知道,《唐詩三百首》可是各出版社每年爭相印刷的長銷書,印量之巨,是個無法統計的龐大數字。但即使這樣,它仍被人們巨大的購買力所吞噬,等不到降價的到來。《唐詩三百首》對所有人都具有巨大的文字魔力,不論男女老幼,不論階層高低。

有唐詩這樣的文化盛宴享用,真是天大的福份。唐詩的文字是天底下最美妙絕倫的文字。我第一次接觸到唐詩是七八歲,在姥姥家的柜子里偶然找到一本老高中課本,課本選編了若干首七言絕句的唐詩,其中一首是寫農家的:"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那文字描繪出的畫面,電影鏡頭一般精美,小小的我頭一次體會到了"陶醉"的感覺。時隔幾十年,仍能讓我真切地記得。唐詩具有使人看一眼便永生難忘的魅力。那首"鵝湖山下"詩,並未被《唐詩三百首》收錄。美麗的唐詩實在多多,以《唐詩三百首》的容量,它也只好掛一漏萬。

以唐詩的眼光看待世界,世界永遠是詩意的,儘管生活並不總是公正地善待我們,我們一生中難免會遭遇各種委屈。但沒關係,唐詩教會了我們如何看世界,它告訴我們,在困境中要始終保有一顆詩意盎然的、快樂的心。著名學者錢鍾書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關進牛棚,但他心在學問里,不為世事的風雨所動。據他的同事回憶,批判會上他總是閉目囁嚅,振振有詞。原來他是在背誦唐詩。

旅美華人作家劉墉常年遊走世界各地,舉辦講座,進行採訪。他說他自己隨身攜帶的一本書,就是《唐詩三百首》。唐詩給了現代人實實在在的美育教育。

我上班的路有近一個小時的車程,便每天揣著袖珍本的《唐詩三百首》上路,在車上複習、默誦唐詩,待下得車來,已經複習鞏固了若干首。我身邊還出現過一些唐詩的"發燒友"。大約五六年前,在瀋陽遇到國家郵政局來檢查工作的薛麗,她不僅業務精湛,同時還精讀唐詩,令我大感意外,也有了棋逢對手的感覺。我與她利用有限的時間空隙,"賽"了一回詩,從背誦"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開始,還背誦了長長的《琵琶行》。

我單位同事李競也是位唐詩愛好者,在她的倡議下,我完成了《唐詩三百首》里最長的《長恨歌》的背誦。若沒有李競的鼓勵,在我的背詩目錄里,怕一半會兒排不到它。古人說"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對我來說,如若學而無友,我會錯過許多學習的機會。我最感念的一位同事應該是金劍,當時我們同在省郵電報社工作,我們通力合作,在近一年的時間裡把《唐詩三百首》背誦了近四分之一。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唐詩可以使心靈變得美麗。《唐詩三百首》中有一首韋應物寫詩人聚會的詩《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他在詩中說,因為自己見到了滿堂的文友,就變得神歡體輕,連久治不愈的舊病都好了。多年來,我遇到了如許的愛好唐詩知己,真是件幸事。

有一個特令人發噱的舞台小品,馮鞏扮演的人物為了不使自己跌份,關鍵時刻總朗誦唐詩,"跟你們城裡人就得拼文化!"引起了鬨堂的笑聲。

拼文化本身並不可笑,胸無點墨才遭人笑。每年的青年歌手大賽最為大家所津津樂道,其中原因說起來似乎有點不君子:人們都在等著看選手在文化素質答題上出乖露醜。也難怪人們如此,那些文化考題的難度僅相當於高小到初中的水平,連孩子們都會,選手們偏偏不會。看著衣飾光鮮、相貌俊雅的選手在那裡扯衣角、皺眉頭,吭哧癟肚的樣子,真替他們下不來台。

業務素質當然重要,它是飯碗,是安身之必需。但文化素質呢?儘管都知道"最後拼的是文化",是立命之本,但文化是鐵杵磨針的細活,只能靠年深日久地一點點積累。想把《長恨歌》背誦下來?你得花一個月的時間,還不一定記得住。它後面還有三百首呢,想想都頭疼。荀子有一篇專門談學問積累的妙文《勸學》,蚯蚓本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卻能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為什麼呢?它"用心一也";螃蟹有許多的鉗爪,卻非蛇蟮之穴不能居也,為什麼呢?"用心躁也"。

文化需要做的,就是"用心"和"去躁"。讀《唐詩三百首》,或可成為療"躁"方法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羊羊 的精彩文章:

生不生2胎,20年前和20年後的不同
劉瑜:我喜歡你,因你是我認識的人中唯一不可歸類的人

TAG:詩羊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