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史前洪水大泛濫決定了華夏文明興盛於兩湖地區

史前洪水大泛濫決定了華夏文明興盛於兩湖地區

史前洪水大泛濫決定了華夏文明興盛於兩湖地區

文/黃飲冰

史前洪水的來源有三個成分。一是西部冰川融化形成的冰融性洪水,二是降雨增加導致洪水,三是冰融性洪水、雨水性洪水入海與海上冰山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形成海浸性洪水。其決定性原因,就是末次冰期結束,氣溫回升。

末次冰期是什麼時候結束的呢?一般認為是距今1.25萬年到1萬年之間。由於青藏高原的存在,我一直就認為,中國的末次冰期結束的時間要早,在距今1.3萬年的時候,中國的末次冰期就結束了。這個時間點,在大地灣文化遺址中可以看到。大地灣文化遺址,可以早到距今6萬年。也就是說,在末次冰期開始後,大地灣文化就有人居住。在距今2萬年到1.3萬年,大地灣出現陶片。在1.3萬年後,大地灣文化遺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個巨大的變化來自哪裡呢?我認為來自氣溫上升,新的文明因素注入到大地灣了!所以我把距今1.3萬年當做末次冰期結束的時間點,也把距今1.3萬年當做是氣溫升高的時間點。

在冰川期,低氣溫導致的是冰川擴大,冰川擴大導致的是液態水總量減少,液態水總量減少,參加雨水循環的液態水就減少,這就導致雨水總量減少,氣候總體寒冷而乾燥,就是形成乾冷性氣候。結果就是地表河流湖泊萎縮,地表沙漠化、戈壁化、草原化,海平面也急劇下降。特別指出的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海要比冰川期大多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湖泊也比冰川期大多了甚至有些湖泊根本不存在,我們現在看到的河流,在冰川期是涓涓細流甚至不存在。再加上地表風化成度高,地震等作用,河道也會被雨水減少而淤塞了!明確說,在末次冰期內,長江、黃河等主要河流是不存在的。在末次冰期里,因為三峽淤塞火或沒有打通成河道,四川盆地是澤國或古湖。另外,在末次冰期里,金沙江是向南流經雲南入中南半島流進南海的。

在我的定義中,在末次冰期生活於中國北部的人群,是華尼安人,簡稱安人,這是在末次冰期里形成的一個適應低溫的族群。安人是在距今7萬年到6萬年從泛滇黔地區北遷而來。在末次冰期生活於中國南方的人口有兩個族群,南-西部是華尼人,南-東部是胡尼人。我多篇文章也說過,末次冰期結束後由於對高溫不適應,一部分華尼安人向西進入到青藏高原上去了,一部分華尼安人向北進入到高緯度區域(北亞和歐洲),在歐亞大草原的華尼安人演變成了雅利安人。所以在末次冰期里,中國大地上存在三個族群:北部的華尼安人(適應於低溫的族群),南部西方的華尼人(適應於溫熱的族群),南部東方的胡尼人(適應於炎熱的族群)。這三個族群,統一來自泛滇黔地區的華胡(hahu)原始群。

華胡原始群是由中國西南和華南的早期現代人在末次冰期里形成。中國早期現代人的起源要追溯到距今30萬年前,他們是在第四紀第三次冰期(距今24萬年前)和第四紀第三次溫暖期(距今24萬年到7萬年)形成,在末次冰期(距今7萬年到1.3萬年)演化成了現代人。

也就是說,新形成的智人主要在中國西南泛滇黔地區越過了末次冰期,在末次冰期後泛滇黔地區族群(華尼人)融合東部族群(胡尼人)和北部族群(華尼安人)創造了新的文明——華夏文明。

末次冰期後,文明的發展與洪水的關係很密切。中國地形很容易形成洪水災難,也容易形成區域性的長久不退的洪水。所以史前泛濫和長期不退的大洪水,發生在中國,而不是在其他的地方。

史前洪水,可以劃分成三個大的泛濫期,第一個時期是距今13000年到9000年。第二個時期是距今8000年到6000年。第三個時期是距今5000年到4000年。第三個時期又分成2個階段,距今4800年到4600年(神農末期)是第一階段。距今4200年到4000年(堯舜禹時期)是第二階段。

具體分析從第一次洪水泛濫期開始。我對中國南北的劃分,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線。

在第一個洪水泛濫期,主要是西部冰川融化形成冰融性洪水,這種影響是由南向北推進的。冰融性洪水的影響首先在西部的南部展開,然後在西部由南向北漸次擴展、最後在大中國範圍整體由西向東猛烈擴展。

在西部的南部,首先受到影響的是泛滇黔地區(主要是雲南和四川西部)。氣溫升高,加速冰川融化,冰融性洪水從青藏高原和橫斷山脈下來,導致四川西部和雲南的多條南流的系列河流洪水猛烈,四川西部、雲南首當其衝,形成無數堰塞湖和洪水泛濫區。這裡的人口和文明遭受毀滅性打擊,倖存的人口和文明就要外遷。我認為主要的遷徙方向就是向北和向東。

那麼同期中國西部之北部的人口呢?受升溫的影響,中國西部之北部的人口,在溫變的驅動下,在西部之北部冰融性洪水還沒有發生前,就已經遷徙了。由於他們是適應低溫的族群,所以他們在升溫的驅使下向青藏高原和更北的高緯度區遷移。這裡的人口,一部分到了青藏高原上去了!一部分向北進入高緯度區域。留下的人口很少。所以末次冰期結束後(距今1.3萬年後),中國西部的北部是很空曠的,這就為西部之南部的人口北上甘青陝及其他北部地區騰出了空間。況且史前人口本身就很少,北部人口更是稀少。當然末次冰期結束之後引起的西部之北部人口的遷移,與溫變有關,與大洪水無關。

末次冰期結束(距今1.3萬年)到距今9000年之間,由於末次冰期的影響,從中國西部到中亞西亞一直到北非的大沙漠帶的生態環境是非常惡劣的,所以在這個期間,中國北部人口是很少有直接經西域越蔥嶺到達中亞和西亞或南次大陸的。

在溫度上升到一定的時間後,西部冰融性洪水就會呈全面爆發的態勢。我認為,距今1.3萬年到1.1萬年之間,冰融性洪水首先在西部之南部爆發;距今1.1萬年到9000年之間,冰融性洪水在中國西部呈全面爆發態勢。距今1.1萬年到9000年儘管西部冰融性洪水呈全面爆發的態勢,但是對南北的影響是不同的。

南方的西部,由於有四川盆地的存在,西部冰融性洪水對兩湖地區和兩湖地區以東的地區的影響不大甚至沒有多大影響。因為長江之三峽水道沒有形成,川水不能出川東下衝擊兩湖地區,這對兩湖地區的居民和文明是一種天然的保護,對兩湖以東的地區的居民和文明同樣是一種保護。所以從末次冰期結束到長江三峽水道形成前(大約距今5000年前),四川盆地是澤國,或者說是一個大湖泊。實際上,在末次冰期里,四川盆地同樣是一個古湖或沼澤。注意,我一直說的是四川盆地,四川山地當然是山地。而且這裡的四川是大四川概念。

長江是逐步形成的。在末次冰期前,可能有長江。但是在末次冰期里,在干寒氣候作用下,冰川擴大,雨水就減少了,以前就是有長江,在末次冰期里也萎縮不見了。

在南方,由於有四川盆地的保護,除了南部之西部人口和文明收到了升溫引起的冰融性洪水的巨大衝擊之外,南部之中部的兩湖地區,幾乎沒有受到西部冰融性洪水的影響。在兩湖地區,洪水主要是本地的雨水性洪水影響,洪水沒有形成疊加效應。所以從末次冰期後,兩湖地區的文明興盛到長江完全形成的時候停止了。距今4000年,兩湖地區的文明徹底消失,一直到現代晚期和商代早期兩湖地區的城池才再度出現。

同期中國北方是什麼情形呢?同理,渭水、黃河等其他的河流也是這樣,在末次冰期萎縮或消失掉了。在末次冰期後,新的河流才能夠形成。但是北方沒有一個四川盆地的聚水盆存在,在黃河、渭水這樣的主河道形成前,西部洪水是從西部直接向東部傾瀉的,實際就是直接衝殺。這種洪水直接衝殺在距今1.1萬年後越來越盛,伴隨著雨水性洪水之疊加,洪水衝殺的規模越來越大,頻率也越來越強。直到距今9000年前,中國北部的女媧伏羲之前的文明幾乎毀滅殆盡。伏羲發現的河圖洛書,實際就是先前的燧皇文明的遺迹,是伏羲時代的考古發現。

我說北部人口統一是華尼安人,華尼安人的統治氏族是燧人氏,即燧皇。在華尼安人大部深入中國西部和北遷離開中國境的時候,燧人氏是沒有離開中國北部的,因為燧人氏要奉守燧皇的祭祀。距今9000年到8000年這一個時間段,是一個氣候溫和期。西部冰川融化速度保持在一個平衡的水平上,雨水調和,給了燧皇文明一個緩衝期,所以燧皇文明在中原地區延續到距今8000年。但是距今8000年到6000年,又是一個高溫期,西部冰融性洪水與雨水性洪水疊加,把北方燧皇文明徹底毀滅。新的女媧伏羲文明在魯西南之鳧山興起。燧皇讓位於中原女媧氏和伏羲氏。燧人氏一部進入西北,發展出炎帝姜族群;燧人氏一部進入東北,發展出玄鳥氏族群。燧人氏進入北部草原的,就是以後的北狄。火崇拜是他們共同的標誌。

同期中國大陸以東和以南的情形呢?在末次冰期里,海平面下降了120米到130米,中國東部向東擴大到了現在的東部海域(向南擴大到現在的南部海域)。這個廣大的古東海大陸和古南海大陸,居住的都是不怕炎熱的、可能身材矮小和皮膚棕黑色胡尼人。胡尼人是現在的海島上的居民的原始祖先。末次冰期後,海平面逐步回升,東海古大陸和南海古大陸被淹沒了,只剩下眾多的島嶼。海平面上升驅使遺留的胡尼人向東向北逃到中國大陸,其他的大部分被毀滅,少量的遺留在海島上。

在距今8000年到6000年之間,海平面恢復到現在的水平而且比現在還要高過1米。洪水和海浸一起作用,對中國大陸本部的中原地區、華北地區、東部的山東以及江淮地區、東南沿海地區和南部沿海地區產生過毀滅性的作用。在這個期間,中國東部很多的高地變成了海島。古人謂之「鳧」、「島」或「周」,文明和人口在東部高地上繼續。

距今6000年前,洪水和海浸開始消退。距今5600年到5300年是史前一個小冰期,中原地區和東部地區徹底從洪水和海浸的影響中解脫出來。文明和人口從高地向平原發展。

中國東部的沿海史前文明遺址,如河姆渡、大汶口等,可能來源於東海古大陸的西遷遺民所創造。他們圖騰的共性是太陽與鵠鳥組成。中國大地上的胡尼人被華尼人逐漸融合、蠶食成為了華夏的一部分,被驅逐到北方草原東部的演變成了後來的東胡人。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從末次冰期結束到距今4000年前,生存和發展環境最穩定的是兩湖(含江西部分地區)地區。所以從末次冰期結束到距今4000年前,文明之中心和人口之繁榮地區在兩湖(含江西部分地區)地區。大約距今6000年,中原文明開始復甦。距今5000年,黃帝族群進入神農體系。距今4000年前,渭水、黃河等河流形成,中原地區最終結束了洪水泛濫歷史;由於海浸結束,華北地區和江淮地區也從洪水和海浸中解脫出來,中原、華北、江淮地區廣闊的沖積平原和肥沃的土地展現出發展的優勢,導致文明北移到中原。這也就形成了以中原為中心的燧人、伏羲、神農、黃帝(五帝)到三代的大一統的歷史觀念,兩湖地區反倒被視作了蠻荒之地。

黃飲冰2018年4月24日星期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飲冰 的精彩文章:

黃帝族群是農業族群而非游牧民族
黃帝當然是漢族的祖先

TAG:黃飲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