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演講的小嘗試

關於演講的小嘗試

近期因為工作原因,培訓演講等任務較多,難得閑下來了,就想聊聊我的一些感受和心得。我原本並不是一個善於在公開場演講的人,記得以前上學的時候,連上台講個ppt都會很緊張,以至於手心出汗,頭腦空白,常常講的文不對題。

而工作這一年多以來,大大小小演講培訓等事宜多的已經數不清了,從開始的硬著頭皮上,只求不出錯,到現如今能夠從容面對,能夠從聽者的角度出發講問題。這中間的轉變來自一次次的積累和一位演講大神的經驗傳授,下面我就淺談幾點自己在演講方面的心得體會。

如有ppt盡量避免出現動畫或視頻播放。我一直覺得講ppt的時候最不可控的就是播放視頻,我記得有一次參加一場大型的案件談論會,一位知識產權界大咖在台上講述開庭經驗,他在點擊播放ppt中插入的視頻時出現了問題,折騰了半天,最終也沒有播放成功,下台後他臭罵了助理,後來我得知並不是助理沒有把原視頻拷貝到主辦方電腦中,而是主辦方電腦視頻播放軟體不支持視頻格式,所以吧我覺得為了能給自己少添點堵,還是盡量避免這些不可控的步驟吧。

引入名人名句會給自己的觀點增加重量。在準備ppt或者稿子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觀點找一些意思相近的名人名句或者案例,這樣增加可信度的同時還能讓提升自己的逼格,雙贏。

在演講前自己至少過3遍。對於給同事或家人試講,我更傾向於對著鏡子講,把自己當成聽眾,這樣既提高了熟練度,還能看著鏡中的自己增加些自信,何樂而不為哪。

初期演講建議找一間小的會議室。我還記得最初兩次培訓都幸運的要到了小的會議室,屋裡人坐的很密,我用一種正常的語調就都可以聽見,從而緊張感也少了很多。而如果是大會議室哪,我就需要提高語調必要時還要用話筒,初期大屋這種空靈感真的會增添緊張,所以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在初期我真的建議找一間小一些的會議室。還有一小建議就是如果你緊張手裡面可以攥些什麼,例如一支筆,可以有效防止手出現微微顫抖,減少了些尷尬。

抓住演講的前10分鐘。人能夠保持集中精神聽一件事也就10分鐘左右,過了這段時間,聽者的思緒就不知道神遊到哪裡去了,就像老師一堂課40分鐘,前15分鐘一定會講重點,後面的時間基本就是講題或點名某某同學抄作業的時間了。所以把重點放在開頭,才能做到引人入勝,達到目的。

千萬別把聽者當大白菜。大學的時候一次答辯很緊張,一位女同學告訴我說你就把台下的人都當成一顆顆大白菜就不緊張了,後來工作後一次述職,我也照此方法解壓,但當我和leader的眼神互相聚焦的一瞬間我發現如果他是白菜,那一定是一顆千年白菜精,接著這種解壓方式瞬間煙消雲散,再接著我磕磕巴巴的完成了述職。後來我理解是這樣的,白菜解壓法只限於完全沒有眼神和語言交流的演講。

保持節奏很重要。在相對開放的場合,你講到一半有人打斷你問問題的情況還是挺常見的,但比較要命就是回答完別人的問題之後你怎麼才能找回之前的節奏,這點我有個經驗之談,就是講到某個節點你可以問台下的聽眾有什麼問題,不等他們提問你先發制人,這種方法你可以自行掌握節奏,避免混亂。如果節奏已經被打亂,我的建議就是放慢語速穩定情緒,找回自己的節奏。

保持微笑。做到這點最划算,因為微笑能夠傳染能夠提高自信,也可以讓聽者感受到你的自信,增加感染力,這點我也會繼續加強。

察言觀色和抖個包袱。演講過程中多注意聽者的面部表情,觀察他們對部分感興趣,在感興趣的問題上面可以引申一些內容,而在他們不感興趣的部分,可以抖個包袱,開個玩笑,以提高注意力。這點大神可以做到,我還差得遠。

減少期待。我見過身邊幾個同事在述職、講課後都對自己的表現不夠滿意,而我每次講完都覺得很滿意,我理解為並不是我講得好,而是他們對自己的期待過高了。既然期待過高就容易出錯沮喪,那不如就降低些期待知足常樂吧。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分享。第一次寫文章,斷斷續續兩個晚上才寫完,感覺真的挺難寫的,經常思緒追不上忘記的速度,忘得比想起來的多,文筆就更不用考慮了,基本只能做到邏輯上沒什麼問題,本來想寫成故事,結果寫成了流水賬,之後也會在敘述風格和排版等方面再進行修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四九城九分之三 的精彩文章:

TAG:四九城九分之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