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詩不等於遠方,而是在眼前的苟且中不失夢想

詩不等於遠方,而是在眼前的苟且中不失夢想

開卷有益

日落有時看起來肖似日出。

你能辨識出真愛的真面目嗎?

你在哭,你說你焚燒了自己。

——魯米

GIF

這兩年,網路上很流行的話叫「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詩和遠方一樣,給人帶來純粹的心靈愉悅,似乎已經成為現代人對超越當下生活的一種象徵。

當然,大部分人認為,詩和遠方一樣,雖然引人入勝,卻都是虛無縹緲的東西

詩的黃金時代早已遠去,且不說光輝絢爛、無比奪目的盛唐,詩在其誕生的春秋時代,就已經是最具實用價值的了。

在孔子的時代,詩就是混跡上流社會的必備技能。「不學詩」的人真的就「無以言」,只能和市井小民為伍,實在非常沒有體面的事情。

詩有著不凡的來歷,不是日常語言,而是君子的標配,講起來便有一種閃閃亮、彎彎繞的感覺,美其名曰「優雅而含蓄」。

在周代的政治傳統里,詩是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禮儀就是政治。詩要穩妥合宜地表達出賦詩者的心志和意圖,國際交往中如果對「詩」的運用不到位,就會被認為是「歌詩不類」,會引起國家間的糾紛甚至戰爭。

詩隨其發展,逐漸沒有了政治用途,也淡化了「歌以詠志」的作用,更不是某種身份象徵,反而與普通人越來越近,變得越來越不是「遠方」了。

現代的詩,來源於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經驗,包含人們對生活的思考,以及對所遇到的矛盾與問題的拷問。

詩的靈感可以來自很多地方,那些經歷過的事情,以及世界各地正在發生的事情,詩歌是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和答覆。

詩可以表現一切複雜而深刻的人生體悟。

更深刻的詩,更多是通過另一種視角關注生活中的那些災難和不幸,就像那些老人一樣。

這些深刻的思考與體悟,讓人非常動容,並且很有震撼力。

詩是一種對社會、對現實的反抗,是我們作為人類感受的一種表達。

沒有詩,人類會陷入恐懼。

作家馮唐也寫詩,他最著名的一句詩是「春風十里,不如你」,就此展開的同名小說,去年被拍成電視劇熱映。

馮唐並沒有簡單地將詩和遠方畫上等號——「寫詩和詩意是兩回事。寫詩挺苦的

詩是一種生活狀態,它不是遠方,而是當下、現在,以及正在進行中的生活。在當下苟且的生活中,發現美,欣賞美,體會美,就是詩意。

怎麼發現,怎麼欣賞,怎麼體會,是一個寫詩的過程。

但凡有點學識,沒有人會只顧眼前的苟且,誰都有一點精神追求,尤其在現代社會,各種現象、各種說法層出不窮,人們對世界還是非常迷惑的。

在紛亂蕪雜的現實面前,人們選擇只去關心眼前的苟且,這中貌似逃避的行為,其實是正常人的正常反應,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不言詩,甚至恥言詩的原因。然而如果過分關注眼前的苟且,想要百分百的安全感,就會把自己困在這永恆的當下。

莫困於當下,要活在未來。但是,你必須在等著未來到來之前,先把當下的事情做好。眼前的苟且,是邁向遠方的根基。

詩是當下生活中唯一美好的東西,可以從根本上改變你的思維方式,指導你超越階段性目標,超越眼前的苟且。

詩是生活的夢想,遠方是理想中的目標,如果丟掉了眼前的苟且,只在意夢想,那就是懶惰或者投機。

儒家傳統思想認為,人的一生浮雲不系,不被名韁利鎖所羈絆,寵辱不驚,樂天知命,從來既不會苛求什麼,也不會勉強自己,但卻能始終堅守著自己的生活原則,這就是君子。

心懷美好的夢想,不過分計較功利得失,在眼前的苟且中努力生活,終究能到達遠方。

風雨滌人人更傲,滄桑閱盡志猶存——這大概是詩的本來面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這些「毛病」改不掉,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3D列印的火爆給模具行業帶來了負擔?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