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外研究人員研發新型3D列印手術用針,或對微創手術起到重要影響

國外研究人員研發新型3D列印手術用針,或對微創手術起到重要影響

美國天普大學從黃蜂螫刺獲得靈感,計劃開發新型3D列印手術用針

美國天普大學的工程師們以黃蜂的螫刺為設計靈感,提出了利用3D列印技術開發新型外科手術用針的概念。研究人員們認為,根據黃蜂的螫刺形狀,可以設計出有效減少組織損傷同時提高精確度的手術用針。

為此,他們採用了在針頭表面刻上缺口和倒刺的設計。這些倒刺可以減少針頭在插入和拔出時的外力,從而進一步減少人體組織損傷。

目前,產品原型已開發完畢。項目下一階段的重點將主要集中在材料方面。研發人員使用聚合物材料製作了3D列印的針頭原型。不過,最終的針頭必須要採用金屬3D列印的製造方式。然而,由外科手術用針需要達到亞毫米尺寸及高縱橫比,目前的金屬3D列印技術還不能達到理想的水平。

因此,研究團隊正在嘗試開發一種混合金屬聚合物,來實現外科手術用針的要求。這可能在兩三年內就可以實現。未來,這種3D列印的手術用針的臨床應用,將對微創手術起到關鍵性作用。

桑迪亞國家實驗室首款3D列印風力渦輪機葉片獲國家重點技術獎

近日,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研發的首款3D列印風力渦輪機葉片獲得了由聯邦實驗室頒發的2018年國家重點技術獎。這款3D列印風力渦輪機葉片是由桑迪亞國家實驗室與3D列印領域的專業機構,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及渦輪機葉片製造商TPI Composites合作設計的。

使用傳統製造方式開發風力渦輪機葉片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勞動力。通常,開發一款原型需要大約16個月時間。而3D列印技術,則大大減少了時間成本。事實證明,該新型3D列印風力渦輪機葉片的模具僅耗時三個月就完成了開發。

這款3D列印風力渦輪機葉片長13米。它的CAD設計是由桑迪亞國家實驗室完成的,TPI公司提供了相關機械參數,並評估了3D列印的可行性。3D列印製造則是由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負責。最後,專業人員們將3D列印的部件拼接在一起,完成了風力渦輪機葉片的原型製造。

美國設計工作室利用3D列印技術,探索在織物上創建自我成型結構

位於馬薩諸塞州的設計工作室Nervous System利用3D列印技術探索了在拉伸織物上創建可自我成型結構的可能性。該項目的基本理念是利用織物的拉伸性,通過在表面3D列印不同圖案結構,使織物形成特定的3D形狀。其中,3D列印所使用的塑料能夠抑製表面的收縮,引導拉伸性織物呈現出所需的形狀。

在具體操作時,首先需要在柔軟的織物上3D列印出層厚為0.3 mm的圖案,之後再在印床上將圖案展開。當彈性織物脫離張力時,3D列印材料覆蓋的區域將不會出現收縮,而織物的其它區域將會收縮在一起。這種收縮上的差異將促使織物以三維形式出現彎曲,並達到最穩定的形狀。

Nervous System團隊通過這種方法,創建出了一系列讓人印象深刻的設計作品。這其中包括有人臉、馬鞍、水母等不同形狀物體。該新穎的工藝將有助於設計們一些創新性設計的實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D造 的精彩文章:

一款XXX的3D列印的手型充電器
美軍開發出用于飛機高溫部件3D列印的聚合物材料

TAG:3D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