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後來」我們為什麼有那麼多感想

關於「後來」我們為什麼有那麼多感想

《後來》曾經是大家卡拉OK 時的濫情曲目,是因為劉若英代表我們唱出了青春那份痛,她恰巧代言了這份青春疼痛,那些疼痛真實而刻骨,但卻再也回不去。

好多人的愛因為不可得而格外美麗,劉若英正好代言了曾經笨拙的我們。我們喜歡劉若英,只是因為我在她歌里,看見了我們自己。

當一段關係結束時,我們可能會經歷否認、憤怒、掙扎、抑鬱和最終的接受。

接受意味著放手,無奈之下總有揮不去的悲傷,無論是誰提出來的,對曾經共有過的那段真實的感情,我們總會悲傷。甚至對沒有發生過得事,我們也會通過幻想去感嘆。

通過歌曲來哀悼,真的是太合適不過了,旁人只會覺得你唱得好唱出了感情,其實你哪是唱出了感情,你唱得都是自己的心痛。

每個人的青春期很短暫,但劉若英的青春期似乎很長,她的青春期抑鬱症似乎是大家的需要,影響了很多80後。

我們跟著她哀痛。當我們已經成為人夫,埋首油鹽醬醋茶時,她仍然在那裡哀傷自己的後來,我們對她的關注也就漫漫減淡了。

時間飛逝,成熟的代價是忙得記不起為什麼當時那麼痛苦都變得模糊了。哀傷在瑣碎生活面前,顯得那麼的幼稚和無聊。

後來的我們,以及與我們有過故事的那些人的後來,曾經都高唱這首歌。正如她自己暴露的,《後來的我們》沒有續集,最好的感情,都是去用一次紀念就好,不然都會顯得冗長和蒼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夢旅人2 的精彩文章:

TAG:夢旅人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