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穴位 | 嘴裡是啥味,就知有啥病!你只需嘴巴一閉鼻子出口氣~

穴位 | 嘴裡是啥味,就知有啥病!你只需嘴巴一閉鼻子出口氣~

?


來,按照小編說的做



哈口氣,聞聞什麼味兒?


沒聞到?


閉上嘴,從鼻子深深地出口氣,


認真一點,注意嘴裡的味道.....


你覺得我在測你有沒有口臭?


一般口臭自己聞不到,熏倒的都是別人~





如果口中味兒不對勁,預示著身體出問題了。口中泛酸、發苦、透甜……有時還莫名其妙地覺得淡的啥味都嘗不出,那絕對是病了!




口苦|吃口苦瓜的味兒






疾病:

常與膽汁的代謝異常有關,如急性炎症,以肝、膽炎症為主;熬夜一族常見。




食療:

多吃清涼湯水,如綠豆湯、菊花薏米湯、冬瓜糖水等,少吃煎炸、辛辣燒烤食品。




治療腧穴




膽囊穴





定位:

在小腿外側上部,當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膽經陽陵泉穴直下1-2寸,壓痛取穴。






按揉方法:

將食指中指併攏,用兩隻指腹按揉膽囊穴3~5分鐘,長期按摩,可以防治膽囊炎、膽結石、膽絞痛等。




內關穴




定位:

要找左手的內關穴,把左手心向臉伸出來,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併攏,把無名指放在左手橫紋上,左手的內關穴就在食指的下邊。






按揉方法:

左右手交替用大拇指點按內關穴各50次,以按揉時不感到酸痛為佳。每天三餐前半小時按揉。長期按揉內關穴有改善胃動力及緩解壓力、舒暢心情的作用。




口甜|喝白開水都覺甜






疾病:

消化系統紊亂或糖尿病患者,伴有口渴喜飲、尿黃便干、精疲神乏等癥狀。




食療:

豆腐白菜湯、野莧菜湯。




口咸|口中如含鹽粒







疾病:

慢性咽喉炎、慢性腎炎、神經官能症或口腔潰瘍患者。中醫則認為,口咸多為腎虛所致。




食療:

用淮山藥、枸杞、海參、鹿角膠等滋陰補腎、溫腎壯陽。







治療腧穴




太溪穴





定位:

太溪穴在腳內踝後緣的凹陷當中。







按揉方法:

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也就是源頭。腎經的原發力、原動力都在這裡。按揉時將拇指指端按放在太溪穴處,做點按活動,一按一松,連做36次。兩側交換進行。




腎俞穴




定位:

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取定穴位時,通常採用俯卧姿勢,腎俞穴位於人體的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







按揉方法:

雙手握空拳輕輕交替敲打腎俞穴,每日數次。也可配合做腰部的前屈、後伸活動拉伸一下腎俞穴所在的膀胱經。




口酸|嘴裡透著酸腐味兒







疾病:

與胃酸分泌過多有關,常見於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道疾病。




中醫認為,口酸多為肝膽之熱侵脾所致,常伴胸悶脅痛、噁心、食後腹脹、舌苔薄黃等癥狀。




食療方:

不宜進食辛辣、煎炸等燥熱食品,可用枸杞、菊花、党參、淮山藥,泄熱、健脾補肝。




治療腧穴




孫穴





定位:

位於人體的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按揉方法:

公孫穴的作用是抑制胃酸分泌。用雙手拇指指腹按壓公孫穴,按壓時要注意力度稍重,每次按摩五分鐘,每日按摩2次。伏案工作者,可以在學習工作時,一隻腳外翻,用另一隻腳的足跟踩壓在公孫穴上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口淡|味覺有點失靈,嘴裡沒味兒







疾病:

多見炎症初起或消退期,或大手術後的恢復階段。內分泌疾病及長期發熱的消耗性疾病、營養不良、維生素及微量元素鋅的缺乏、蛋白質及熱量攝入不足者。




食療方:

參苓白朮散、人蔘健脾丸、香砂六君子丸等健脾益氣,芳香和胃。




注意:

老年人味蕾退化,也會食不知味,不算病;但出現突發不明原因的味覺減退,則要警惕癌症的可能。





治療腧穴




足三里





定位:

用自己的手掌四指橫放在臏骨下緣,下方第四橫指外緣一橫指處即為足三里。







按揉方法:

端坐凳上,四指彎曲,按放在小腿外側,將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里穴處正確位置,

點按活動,一按一松,連做36次。兩側交換進行。這樣的動作可以重複進行,閑下來就可以做的,很方便。當然注意按摩需要在飯後1小時後進行為宜。




太白穴




定位:

太白穴位於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取定穴位時,可採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勢。





按揉方法:

太白穴是脾經的原穴,按揉太白,健脾補脾的功能要強於其他腧穴。按揉時將拇指指端按放在太白穴處,

點按活動,一按一松,連做36次。兩側交換進行。這樣的動作可以重複進行,閑下來就可以做的,很方便。




口辣|辛辣味或舌體麻辣感~




疾病:

高血壓、神經官能症、更年期綜合征及長期低熱。




中醫認為,口辣多為肺熱壅盛或胃火上炎所致,常伴有咳嗽、咳痰黃稠、舌苔薄黃等癥狀。




食療方:

可以用天冬、黃芩、知母、沙參、雪梨、甘草等祛痰泄火。







治療腧穴




魚際





定位:

在手掌,第一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







按揉方法:

魚際穴為泄肺熱的要穴。按揉時可以用左手的指腹按揉右手的魚際1-2分鐘,有酸脹感效果更佳。




口臭|大多自己聞不到,不然問別人?








疾病:




(1)注意口腔疾病如齲齒、牙齦炎、牙周炎等;




(2)有一些胃腸道病,如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等;




(3)吸煙、飲酒、喝咖啡,常吃蔥、蒜、韭菜等辛辣刺激食品或臭豆腐、臭雞蛋等臭味食物。




食療方:

忌食煎炸、辛辣之品,可用生地、玄參、麥冬、大黃、淮山、沙參等滋陰增液,通便泄熱。




那......口乾是不是病呢?




如果是因為長時間活動、講話、烈日下勞作、出汗過多等引起的口乾舌燥,喝水後能緩解就不是病哦~




口乾|又干又燥的感覺








疾病:




有些口感舌燥是因為出血、脫水、發熱所致,如唾液腺疾病、維生素缺乏、鼻腔病變與不良睡眠習慣(如張口呼吸等)。




有的女性進入更年期,內分泌功能失調,也會口乾。




食療方:




(1)及時飲水是第一要記住的;




(2)選用百合、芝麻、杏仁、核桃、梨、蜂蜜、無花果、銀耳、木瓜、甘蔗等食物,或党參、花旗參、淮山、蓮子、川貝、水魚等潤燥生津、滋陰養肺食物;




(3)少食辛辣燥熱、煎炸油膩,忌煙酒和生冷食物。




中成藥治療



1.口苦



知柏地黃丸,適用於陰虛火膽證。每次10g,每日2次。



2.口甜



牛黃解毒片,適用於脾胃實熱證,每次3片,每日2~3次。



3.

口咸



麥味地黃丸,適用於胃腎陰虛者,每次10g,每日2~3次。



4.

口酸



左金丸,適用於肝經鬱熱證,每次3~6g,每日2次。



5.

口淡



香砂六君子丸,適用於脾胃虛弱者,每次10g,每日2~3次。




6.口臭




牛黃解毒片,適用於胃火上炎者,每次3片,每日2~3次。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蘇葉(微信號:1355491207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刮痧拔罐艾灸圖解 的精彩文章:

養身 | 枸杞吃錯了很要命,這樣吃它才管用,回家試試看!
穴位 | 你身上有兩個祛濕「開關」,輕輕一按,濕毒就出來了!

TAG:刮痧拔罐艾灸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