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毛主席如何劃分抗日戰爭的三個階段

毛主席如何劃分抗日戰爭的三個階段

原標題:毛主席如何劃分抗日戰爭的三個階段


在明確抗日戰爭最終結局的前提下,針對十個月以來日軍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勝利」,「我則」「遭到一定程度的失敗」的現實,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分析道:這只是一定階段內一定程度上的勝或敗」。


因為「敵雖強,但敵之強已為其他不利的因素所減殺,不過此時還沒有減殺到足以破壞敵之優勢的必要的程度;我雖弱,但我之弱已為其他有利的因素所補充,不過此時還沒有補充到足以改變我之劣勢的必要的程度」。


毛澤東指出:在接下來的戰爭中,「只要我能運用正確的軍事的和政治的策略,不犯原則的錯誤,竭盡最善的努力,敵之不利因素和我之有利因素均將隨戰爭之延長而發展,必能繼續改變著敵我強弱的原來程度,繼續變化著敵我的優劣形勢。到了新的一定階段時,就將發生強弱程度上和優劣形勢上的大變化,而達到敵敗我勝的結果」。



毛澤東認為,抗日戰爭的持久戰,「將具體地表現於三個階段之中」:「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

毛澤東的這一分析將得到未來歷史的完全驗證。


其中,關於戰爭的第二個階段,即戰爭的相持階段,毛澤東預言,中國要忍受難以想像的艱難,要熬得過去這段較長的痛苦時期。然而,「游擊戰爭在第一階段中乘著敵後空虛將有一個普遍的發展,建立許多根據地,基本上威脅到敵人佔領地的保守,因此第二階段仍將有廣大的戰爭。



此階段中我之作戰形式主要的是游擊戰,而以運動戰輔助之」。「我軍將大量地轉入敵後,比較地分散配置,依託一切敵人未占區域,配合民眾武裝,向敵人佔領地作廣泛的和猛烈的游擊戰爭,並儘可能地調動敵人於運動戰中消滅之」。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侵略者「只能保守佔領地三分之一左右的區域,三分之二左右仍然是我們的,這就是敵人的大失敗,中國的大勝利」,是整個戰爭「轉變的樞紐」。

因此,戰爭的勝負,不在於部分城市的和部分國土的得失,在於中國人民「絕不動搖地堅持戰爭」,在於「擴大和鞏固」民族統一戰線,在於「排除一切悲觀主義和妥協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鵬說書 的精彩文章:

TAG:大鵬說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