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酒文化:太符觀與杏花村酒文化

酒文化:太符觀與杏花村酒文化

傳承千年汾酒文化,

品味百世清香佳醅。

車海玉/文

山西杏花村的酒中外馳名,而作為國保單位的「道教明珠」太符觀卻不一定人人皆知。兩者除了都是杏花村名物之外,有什麼淵源關係呢?要講清楚,這還得從去年籌備首屆山西(汾陽·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覽會說起。

去年6月12日-16日,為了宣傳杏花村白酒,我受組織安排,有幸陪同中央電視台發現之旅《美麗家園》攝製組走進山西杏花村,尋訪大國工匠,傳承千年工藝,感悟山光水性,揭秘文化面紗。

以前,因工作原因,太符觀也去過許多次,每次都是走馬觀花,匆匆一瞥。這次,隨著央視攝製組的耀眼燈光,隨著梁生威老先生的深情解說,太符觀那飽經滄桑的歷史、巧奪天工的懸塑、精美靈動的雕像、栩栩如生的壁畫、獨具匠心的構築徹底吸引了我。然而,真正震撼我心靈的卻是太符觀中鮮為人知的杏花村酒文化。

有著800多年歷史的太符觀位於杏花村鎮上廟村,明朝萬曆年間,屬於汾州府汾陽縣盡善南里永安鎮。與東堡村蘆家街的汾酒老作坊一街之隔。在當年,蘆家街只酒坊就有70多家,那是怎樣繁華的陣勢!仔細想來,寧靜慈祥的太符觀掩映在歲月的長河裡,宛如明珠被塵。其實,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對杏花村人的生活及釀酒生產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早在明朝,每年四月初一至初十,太符觀周邊也是車水馬龍,異常熱鬧的。據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太符觀肇會衍慶碑銘並序》記載,每逢彼時,「聚四方財貨馬畜而貿易之,鬯獻孔殷,互市稱便」「郊牧之地,儼成勝績」。鬯,是什麼東西呢?一種祭祀用的香酒,用鬱金草和黑黍釀成。這裡雖是泛指,確也從客觀上再現了杏花村酒品的豐富與講究。此外,從酒器上講,據汾酒文化學者王文清先生考證,杏花村的老酒罈中就有「八卦」、「陰陽」等字樣,這些為特定場合定製的容器滿載著「法酒」,專用於太符觀的醮壇活動。

金承安五年(1200年)《太符觀創建醮壇記》記載,早在800年前,杏花村已經有了主管酒稅的官員(保義副尉商酒務同監),說明杏花村酒業在豐富百姓生活的同時,作為國家稅收的重要一支,發揮著主要作用。碑文中那些刻痕清秀的「潔惠坊、奉直坊、將相坊」等字型大小也在悄悄述說著那些當時知名酒坊的善事。

除了酒坊、酒官之外,似乎太符觀也只是太符觀了吧!我不甘放棄地繼續在正殿中東面壁畫上尋找著蛛絲馬跡。陶醉於壁畫的傳神筆法,我只能借著手機的光,貪婪地湊近牆壁細看,彷彿進入時光隧道,開啟尋寶之旅。

突然,眼前一亮,那「曲聖八熱大神」、「製藥醉酒祖神眾」等等字眼和一幅幅清晰的畫面恰如洞房夜紅蓋頭下的嬌美新娘,讓我興奮不已。哇kao,「曲神」、「藥酒」、「酒祖」...我甚至語無倫次地尖叫出來。這些杏花村人自行塑造的行業神眾壁畫不僅從側面反映了民間樸素的宗教信仰,也折射了杏花村酒業昔日的繁榮興旺,難怪汾陽老鄉曹樹谷會說「家家釀酒有薪傳」。沈曉東先生在《汾陽太符觀玉皇殿壁畫圖像的調查與初步研究》一文中指出,太符觀正殿壁畫為明代萬曆年間所繪。

此外,煉丹術與蒸餾技術的改進也有些關係。據《汾酒史話》:在「宋代,汾陽地區道教發展迅速,其煉丹所用蒸餾技術也有了改進,又使杏花村的制酒蒸餾技術在唐代基礎上有了提高,使得汾酒的純度和度數有了很大改變,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燒酒。」充分說明,太符觀及道教煉丹技術的改進為杏花村成為中國「白酒祖庭」奠定了基礎,這也是傳統黃酒向蒸餾酒(白酒)過渡的一個重要標誌。

酒坊、酒官、酒器、酒醮、酒神、酒技...從字型大小到官府,從技術到功用,從器物到信仰,太符觀與杏花村酒文化緊密連在一起。至此,我終於有充分的理由讓慕名造訪杏花村的文人騷客、商賈販卒順道到太符觀去觀瞻一番,不為對信仰和古建的熱情,只因那份客觀承載中國酒魂的千年文化!

汾陽第二屆世界酒文化博覽會歡迎您!

2018年9月19日——22日

中國汾酒城、汾陽會展中心

(舉杯汾陽 品味世界)

溫馨提示:

以文會友,以酒交心

酒庄公眾號:byjz201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裕酒庄 的精彩文章:

TAG:百裕酒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