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肉食何人為國謀!——戈爾巴喬夫為何要幫助葉利欽瓦解蘇聯

肉食何人為國謀!——戈爾巴喬夫為何要幫助葉利欽瓦解蘇聯

摘 要

戈爾巴喬夫的警衛隊長弗拉基米爾·梅德韋傑夫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戈爾巴喬夫的人生信條:只要自己活得好。蘇聯解體後的結果是,戈爾巴喬夫向葉利欽提出的個人物質要求清單得到了滿足。這是對戈爾巴喬夫乖乖辭去蘇聯總統職務的「補償」。

寫在前面的話:

這些年俄羅斯報刊曝光的戈爾巴喬夫執政時期發生的一些事件秘密,值得認真追蹤研究。

例如,在蘇聯解體26周年之際,俄羅斯作者發表的文章認為,蘇聯解體前發生的8.19」事件,組織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表面上看是副總統亞納耶夫搞的,實際上是戈爾巴喬夫策劃的最大的挑釁事件;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協助戈組織了所謂「八月政變」(即「8.19」事件),協助者中還有葉利欽。有意思的是,發表這一看法的是葉利欽的親信波爾塔拉寧。可以不相信這一看法,但無法排除戈爾巴喬夫在該事件扮演角色的疑問,因為當時他在莫斯科記者招待會上有一句擲地有聲的名言:我任何時候都不會對你們說出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的真相

再如,估計,很少人注意1987年發生的魯斯特事件,更不會有人將該事件與蘇聯解體和戈爾巴喬夫的陰謀活動聯繫在一起。1987年5月德國人馬蒂亞斯·魯斯特自駕飛機降落到(莫斯科紅場)瓦西里斜坡廣場,如入無人之境。根據俄報刊曝光的事實可以推測,魯斯特的飛行是根據「最高領導」的指示而組織的,其目的是為搞掉那些反對戈爾巴喬夫不計後果的單方面裁軍方針的蘇軍高層將領製造口實。時任克格勃副主席弗·克留奇科夫在一次秘密談話中稱,根據戈爾巴喬夫的指示,他保障了魯斯特飛抵莫斯科的行動。魯斯特飛機在瓦西里斜坡降落事件的處理結果是,戈爾巴喬夫採取了全面的對將軍們的清洗措施,特別是撤掉了蘇聯國防部長索科洛夫元帥,他曾極力抵制戈爾巴喬夫解散華約組織、匆忙將蘇聯軍隊撤出東歐和單方面削減蘇聯軍事戰略潛力的計劃。鑒於該事件之前,戈爾巴喬夫私自扣留了兩張蘇聯西北方向的防空地圖,蘇聯最高領導層關於該事件存在大規模政治陰謀活動的事實正在逐漸浮出水面。

馬維先研究員

2018年4月29日


[俄] 弗拉季斯拉夫·施韋德 作

馬維先 譯

核心要義

別洛韋日協議是標誌著蘇聯解體的重要歷史文件。事件親歷者——前蘇共中央委員、立陶宛共產黨第二書記弗拉季斯拉夫·施韋德認為:

第一,1991年的「八月政變」(即「8.19」事件)是改革失敗後擔心被追究責任的戈爾巴喬夫在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及葉利欽的支持協助下策劃組織的,這次政變為12月別洛韋日協議的簽訂奠定了重要基礎;

第二,葉利欽為了權力,做了美國利益的代理人,在籌備別洛韋日協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蘇聯解體的掘墓人;

第三,1991年12月8日,葉利欽赴白俄羅斯維斯庫利參加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三個加盟共和國的首腦會見之前,曾與戈爾巴喬夫進行了長達4個小時的密切談話。葉利欽赴白俄羅斯,戈爾巴喬夫是知道並同意的;

第四,蘇聯總統本可以追究參與別洛韋日陰謀無恥之徒的責任。蘇聯特種部隊一整夜都處於最高級別的戰備狀態,等待赴白俄羅斯逮捕陰謀參加人。飛往「扎西莫維奇」機場用不了一個小時。但最後也沒有等來蘇聯總統的命令,雖然根據蘇聯法律和1991年3月蘇聯關於保留聯盟的全民公決結果——77.85%的居民希望生活在統一的國家,允許戈爾巴喬夫對別洛韋日陰謀者採取最嚴厲的措施。

第五,結論:由於擔心擬於1991年召開的蘇聯共產黨代表大會和蘇聯人民代表大會罷免他總書記、總統職務並追究其犯罪的刑事責任,戈爾巴喬夫這一時期為自己確定的任務是推動蘇聯解體;蘇聯不復存在對戈爾巴喬夫有利,這將能保障他有一個平安無事的未來。

第六,1996年3月15日俄羅斯聯邦會議國家杜馬的N 157- II ГД決議強調指出:「俄羅斯聯邦總統鮑·尼·葉利欽和俄羅斯聯邦國務秘書根·愛·布爾布利斯簽署的1991年12月8日關於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的協議,沒有得到俄羅斯聯邦最高權力機構——俄羅斯聯邦人民代表大會的批准,關於停止蘇聯存在的那一部分,過去沒有,現在仍然沒有法律效力」但這已不可能讓蘇聯死而復生。

英國大詩人拜倫有一句名言:一千年未必能建起一個國家,而為毀滅一個國家,一小時足以。對於蘇聯,1991年12月8日,正是這樣的時刻。

1991年的12月8日,在別洛韋日叢林的維斯庫利別墅,俄羅斯總統鮑里斯·葉利欽、烏克蘭總統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斯坦尼斯拉夫·舒什克維奇,藐視億萬蘇聯人在1991年3月關於保留蘇聯所表達的意見,宣布「蘇聯作為國際法主體和地緣政治實體,已停止存在」,並簽署了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獨聯體)的協議(即別洛韋日協議)。


至1989年,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失敗已經很清楚。其失敗,以1990年加盟共和國宣布獨立的形式表現出來。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以最後通牒的方式宣布脫離蘇聯。立陶宛宣布脫離蘇聯對於戈爾巴喬夫來說,其實並非意外。因為,早在1986年10月雷克雅未克與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會晤時,他已同意關於波羅的海沿岸共和國脫離蘇聯的建議。而在1989年12月2~3日與美國另一位總統老布希在馬爾他會晤時,最終也同意了波羅的海沿岸國家脫離蘇聯。波羅的海沿岸國家的分離主義分子對此一清二楚。不妨再看看以下事實。2009年6月15日戈爾巴喬夫與《共青團真理報》記者安德烈·巴拉諾夫談話時稱,開始改革之時他就知道:「波羅的海沿岸國家將會取得獨立。」

1990年,因考慮不周的改革引發的蘇聯經濟危機形勢愈演愈烈,其他加盟共和國也開始紛紛宣布脫離蘇聯。1990年6月12日,俄羅斯就國家主權發表聲明。同年6月20日,烏茲別克通過獨立宣言,6月23日—摩爾多瓦,7月16日—烏克蘭,7月27日—白俄羅斯……之後,俄羅斯聯邦內部也開始爭先恐後地宣布擁有主權。事情竟然發展到,伊爾庫茨克州也於1990年10月26日宣布擁有主權。

與此同時,戈爾巴喬夫卻擺出一副似乎不會發生任何特別事件的樣子。對於他來說,1990年12月17~27日的蘇聯第六次人民代表大會是第一次「警鈴」。代表大會工作開始前,人民代表薩日·烏馬拉托娃提議首先將對蘇聯總統不信任問題列入會議日程,並稱,「更換的不應只是方針,而是方針加國家首腦」

此時,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戈爾巴喬夫的忠實戰友阿納托利·盧基揚諾夫扭轉了形勢。他沒有讓任何人就烏馬拉托娃的提議發表意見,而是對該提議進行記名表決。表決結果是:426票贊成,1288票反對,183票棄權。這毫不奇怪,因為在當時,只有蘇聯克格勃主席弗拉基米爾·克留奇科夫掌握了戈爾巴喬夫執行背叛政策的材料。而他卻不願意支持烏馬拉托娃的提議,雖然他知道,1990年2月23日,蘇聯克格勃中央機構代表會議曾致函戈爾巴喬夫並告誡他,如果不立即採取穩定蘇聯的緊急措施,國家將面臨滅頂之災。所以,作為克格勃首腦,克留奇科夫本應質問戈爾巴喬夫,他為什麼對克格勃的信置若罔聞。克留奇科夫還知道,1990年美國國務卿貝克曾斷言:「戈爾巴喬夫氣數已盡……拋棄他的威脅並非宮廷政變,而是普通居民的不滿。」但克留奇科夫卻選擇了沉默……

1991年4月的蘇共中央全會是對戈爾巴喬夫敲響的第二次警鈴,在蘇聯新任總理瓦連京·帕夫洛夫報告之後,發言人開始激烈地批評戈爾巴喬夫。戈爾巴喬夫忍無可忍,提出辭職。但戈爾巴喬夫的追隨者宣布暫停會議並組織了支持總書記的簽名活動。暫停之後,全會表決,對戈爾巴喬夫關於辭職的聲明不進行研究。就這樣,戈爾巴喬夫僥倖沒有被清除出權力高層。

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3月,根據美國總統老布希的請求,美國前總統理查德·尼克松帶著考察任務訪問了蘇聯。尼克松向白宮發回的報告結論也對戈爾巴喬夫不利:「蘇聯對戈爾巴喬夫已經厭倦。」

這是準確的判斷。戈爾巴喬夫知道這一判斷並開始加緊準備辭職。前總統辦公廳主任瓦列里·博爾金對《生意人-權力》報發表的談話提到了這一問題。他說,早在1990年,戈爾巴喬夫已「自感無地自容……他心灰意冷,但又極力表現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我是總統辦公廳主任,當我看到為送交他的一些食品(主要是美食和酒類,有時來許多箱)所開具的大量賬單時,一切都清楚了。他在準備不時之需,準備不吉利日子的來臨。之後,他把我叫去,請我料理他的一些私事……」

到了1991年8月,戈爾巴喬夫的總書記寶座已成了燒紅的煎鍋。他知道,1991年9月,按計劃要召開蘇聯共產黨代表大會,該大會將可能解除其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職務;之後召開的蘇聯人民代表大會也將罷免他的總統職務並根據所犯的大量罪行,追究其刑事責任。

但戈爾巴喬夫並不甘心束手就擒。他不允許召開代表大會,特別是蘇共中央代表大會,但又沒有宣布蘇共非法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他需要採取大規模挑釁行動,從而讓蘇共、克格勃和蘇聯人民代表失去活動能力。正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戈爾巴喬夫在克留奇科夫的支持下策划了1991年的所謂「八月政變」。當時蘇聯許多人等待著某種類似的行動。

1991年2月11日,莫斯科的克格勃約見了筆者。他們對維爾紐斯電視塔的流血事件很感興趣,而這一事件是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和鬧獨立的立陶宛最高蘇維埃首腦蘭茨貝吉斯組織的。在這次事件中,犧牲了14人,但卻使立陶宛擺脫了克里姆林宮僅存的殘餘控制並開始籌備奪取權力的相應機構。

那一時期,筆者是蘇共中央委員,立陶宛共產黨(蘇共)第二書記,立陶宛最高蘇維埃代表。因此,知道戈爾巴喬夫和蘭茨貝吉斯的某些陰謀活動。對克格勃提出的「未來的後果是什麼?」這一問題,筆者的答覆是:「接著,將是全蘇範圍內的挑釁行動,目標是要讓蘇共、克格勃和軍隊威信掃地!」

筆者所持的關於戈爾巴喬夫準備利用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進行挑釁的看法,得到了葉利欽的親信米哈伊爾·波爾塔拉寧的證實。2011年8月18日在對《共青團真理報》發表的談話中他稱,組織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是蘇聯總統策劃的最大的挑釁事件。在這次訪談中,波爾塔拉寧還稱,協助戈爾巴喬夫組織所謂「八月政變」的還有葉利欽和克留奇科夫。此外,波爾塔拉寧還指出,在「政變」之前,葉利欽與戈爾巴喬夫常有來往。

關於戈、葉等人事前相互勾結,他們在「政變」之後的行為也證明了這一點。當時,戈爾巴喬夫乖乖地容許葉利欽頒布一系列超出俄聯邦總統憲法權力和旨在非法攫取蘇聯權力的命令並不是偶然的。

毫無疑問,這一時期戈爾巴喬夫為自己確定的任務就是推動蘇聯解體,這將能保障他有一個平安無事的未來。


導致蘇聯走向別洛韋日叢林毀滅之路的一連串事件,都與葉利欽密切相關。葉利欽前最親密的戰友米哈伊爾·波爾塔拉寧在2011年12月8日對俄報的談話中,關於葉利欽在籌備別洛韋日協議中的作用問題,波爾塔拉寧稱:

「葉利欽發揮著決定性作用。他沒有什麼可損失的。對於他一切都一樣:領導民主國家,還是法西斯國家,都一樣,只要掌大權,只要不受任何人的控制。他與戈爾巴喬夫不謀而合,戈爾巴喬夫也一樣,一切都無所謂,而他們之間的爭鬥只是就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吵吵嚷嚷』而已。實際上,任何爭鬥也沒有!真實的情況是,他們在很短時間內達成了一致意見。」

接著,波爾塔拉寧告知:「在赴白俄羅斯之前,葉利欽在戈爾巴喬夫那裡待了近4個小時。此時,蓋達爾、沙赫賴、布爾布利斯也在外等著他。班子集合好了,而在開赴別洛韋日叢林之前,葉利欽還在聽取戈爾巴喬夫的最後訓導。之後,葉突然說:『我要走了,與克拉夫丘克見面!』。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說:『你到那裡和他談談』。」

1992年3月17日烏克蘭總統列·克拉夫丘克對莫斯科記者沃林娜發表談話稱,葉利欽飛赴維斯庫利經過了戈爾巴喬夫的同意並受戈爾巴喬夫的委託,戈爾巴喬夫感興趣的是克拉夫丘克對三個問題的答覆意見。這三個問題已在克拉夫丘克《我們的目標——自由的烏克蘭:講話,訪談錄,記者招待會,吹風會》一書中披露。

葉利欽告訴克拉夫丘克:「我想讓您知道,這三個問題不是我的問題,而是戈爾巴喬夫的問題,昨天我和他談話,這些問題是我以他的名義提的。第一,您同意條約草案嗎?第二,草案是否需要改變或修改?第三,您是否能簽署該條約?」根據克拉夫丘克的說法,葉利欽說,如果克拉夫丘克不同意簽署條約,他也不簽署新的聯盟條約。

在1987年蘇共中央委員會的十月全會上,葉利欽把批評的矛頭指向蘇共中央政治局和書記處的工作。他還對「某些政治局委員對總書記過度的頌揚」表示擔憂。

葉利欽在蘇共中央全會上的發言語無倫次,也沒有多大的影響力。但戈爾巴喬夫仍認為,葉利欽「詆毀了政治局和書記處的工作以及政治局、書記處業已形成的氛圍」。為此,葉利欽在蘇共內受到了懲罰。

葉利欽被解除了蘇共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的職務,改任蘇聯國家建委第一副主席。但如往常一樣,沒有通報葉利欽被解除職務的原因。不僅如此,還對他在全會上的發言嚴加保密,而這又被葉利欽的支持者——《莫斯科真理報》編輯米哈伊爾·波爾塔拉寧加以利用。他編造了一份葉利欽在全會上的講話,而該講話與葉利欽在蘇共中央全會上發言的實際內容沒有任何關係。「天才」的記者將自己想在全會上說的話,全部塞進了葉利欽的發言中。這是一篇在所謂停滯時期蘇聯人等待已久的坦誠的發言。波爾塔拉寧用複印機將偽造的葉利欽的發言複印了很多份,發言火速傳到了全國各地。很快,在蘇聯人的心目中,被克里姆林宮黨的官僚不公正懲罰的鮑里斯·葉利欽成了人民的捍衛者。憑藉這個事件,1989年3月葉利欽被選為蘇聯人民代表。在1989年5月~6月蘇聯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上,由於阿·卡贊尼克讓出了自己的代表證,葉利欽成為蘇聯最高蘇維埃成員並擔任了最高蘇維埃委員會的主席,進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

這一時期,美國的蘇聯學家開始對葉利欽產生興趣。在蘇聯「歷史櫃」中,他們挖空心思地探尋困擾他們多年的老問題的解決思路。對失寵的政治家葉利欽的研究使他們茅塞頓開。眾所周知,在蘇聯各加盟共和國中,只有俄羅斯沒有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原因很簡單,在堅如磐石的蘇聯不能再建第二個重量級相同的政治中心,否則,有可能使蘇共和蘇聯都面臨分裂的威脅。隨著具有超凡能力的人物葉利欽出現在俄羅斯政壇,美國人有了實現其在蘇聯建立第二個中心計劃的可能性。

1989年9月,美國某個研究艾滋病的組織邀請蘇聯人民代表葉利欽赴美講學。再沒有比這更蹊蹺的了:建築師葉利欽與研究艾滋病組織……但無論戈爾巴喬夫還是克格勃,都沒有為此感到不安。葉利欽在美國待了9 天,作了幾次講演,每次講演的酬金25000美元。

很難說,這是些什麼演講。因為蘇聯客人訪問期間,說客氣點兒,一直處於「極度疲乏」狀態。但葉利欽對美國專家提出的建議,卻牢記在心。這些建議簡單明了,且頗具誘惑力,那就是宣布俄羅斯主權,實行總統制和當總統。

這些情況,也是那位米·波爾塔拉寧在2011年8月9日對《共青團真理報》的談話中透露的,訪談錄的標題是:《誰讓葉利欽掌握了大權?》。波爾塔拉寧稱,「實行總統制的思想是葉利欽1989年從美國帶來的。美國對我們的政治家進行了大量工作。葉利欽深受其影響」。

我想特別指出,在出訪美國期間一直密切照管葉利欽的中央情報局曾向美國新任總統老布希報告,葉利欽能夠給予美國的,將比戈爾巴喬夫更多、更快和更靠譜。這就是為什麼老布希從一開始就將賭注押在鮑里斯·尼古拉耶維奇·葉利欽,而不是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身上。

1990年5月,葉利欽開始落實美國的建議。而且,形成了這樣的印象,即戈爾巴喬夫在盡其最大努力,讓葉利欽輕鬆地重返權力層。1990年5月29日,鮑里斯·葉利欽當選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維埃主席,戈爾巴喬夫的班子並沒有為葉利欽的班子設置像樣的阻力。1990年6月12日,在第一次俄羅斯聯邦人民代表大會上,葉利欽的班子得以將下述問題列入會議日程:「關於俄羅斯聯邦主權,新聯盟條約和俄羅斯聯邦人民政權」。在代表大會上,提議通過關於俄羅斯主權的聲明,而聲明規定俄羅斯法律高於聯盟法律。戈爾巴喬夫出席了代表大會,看完聲明草案後,戈爾巴喬夫稱,他不認為聲明對蘇聯有什麼可怕之處,所以蘇聯當局將不會對聲明作出反應。作為律師出身和蘇聯領土完整保障人的蘇聯總統,本應將該聲明視為違反蘇聯憲法罪。但是……

1990年8月,葉利欽在烏法建議巴什基爾最高蘇維埃和政府多抓權,多多益善,「只要他們吞得下」。事情竟然發展到俄羅斯的州都要宣布主權的地步。

之後,搞垮蘇聯的整個事態發展已沒有任何阻力。也印證了蘇聯克格勃主席弗拉基米爾·克留奇科夫在1991年6月17日蘇聯最高蘇維埃秘密會議上的講話,當時全國共有2200名敵人的利益代理人在進行活動。除此之外,克格勃主席發言正文還附有這些代理人的姓氏名單。從這些利益代理人在全國製造的商品奇缺規模看,他們的活動卓有成效。

但在最高蘇維埃會議上,克留奇科夫的講話只使用了一些籠統的詞句。看來,他的立場再次由下述因素決定:他和他的部門參與了製造對蘇聯國家安全造成嚴重損害的形勢。


在遠離莫斯科的維斯庫利舉行會見的主要題目是加盟共和國領袖希望在沒有戈爾巴喬夫操縱的情況下討論組建主權國家聯盟條約。

飛赴白俄羅斯是經過戈爾巴喬夫同意的,由根·布爾布利斯、葉·蓋達爾、安·科濟列夫和謝·沙赫賴組成的班子隨身帶了除掉蘇聯的別洛韋日協議文本草案。

因此,可以推斷,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在出發前4個小時的會見中仔細研究了維斯庫利會見結果的兩個方案。

第一方案。克拉夫丘克同意簽署新聯盟條約,但附帶某些條件。該方案實現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在1991年12月1日,烏克蘭就共和國獨立問題舉行了全民公決,其結果,90.3%的選民支持共和國獨立。雖然選票上只寫了一個問題,即支持1991年8月24日通過的關於烏克蘭獨立的決定,沒有涉及關於獨立的烏克蘭留在蘇聯還是脫離蘇聯問題,從法律角度看,這極為重要。而克拉夫丘克和他的班子認為全民公決的結果表明,烏克蘭公民一致希望脫離蘇聯。

第二方案。即不管葉利欽提出什麼條件,克拉夫丘克都會拒絕簽署新聯盟條約。這種可能性很大。在這一情況下,可能聲明廢除1922年關於建立蘇聯的條約。取而代之的,則是建立新的國家聯合體——獨立國家聯合體(獨聯體)。在該聯合體,戈爾巴喬夫可以謀求擔任領導職務。

但沒有人再相信戈爾巴喬夫。所以,還是決定在白俄羅斯舉行會談。為此,舒什克維奇選擇別洛韋日叢林的維斯庫利別墅作為會見的地點。這裡距扎西莫維奇軍用機場約50公里,該機場可以起降噴氣飛機。別墅裝有政府通信設備,堪稱貴賓會見的理想之地。會見地點的可心之處是緊挨波蘭邊境(距波蘭邊境只有8公里),一旦戈爾巴喬夫採取敵對行動,可以步行逃向波蘭。

1991年12月7日,星期六,貴賓和他們的隨從聚集在維斯庫利別墅。哈薩克總統努·納扎爾巴耶夫沒有來。他願意到莫斯科並在那裡等待形勢發展的最終結局。根據今天已知的情況可以肯定,無論克拉夫丘克,還是舒什克維奇,都沒有在會見時簽署別洛韋日協議的計劃。

克拉夫丘克的目的是打獵和談石油和天然氣供應問題,因此來後立即奔赴叢林尋找獵物。列昂尼德·馬卡羅維奇在高台上凍了一會兒,一無所獲地回到溫暖的房間。

至於舒什克維奇,他原本就沒有準備在該官邸制訂和通過如別洛韋日協議那樣的重要文件。沒有為隨從國家元首的顧問、專家和警衛準備足夠的地方,官邸也沒有可以好好工作的房間,甚至沒有打字機和其他辦公用品,只能派飛機到莫斯科取傳真機。某些東西不得不向「別洛韋日叢林」自然資源保護區管理機關借用,甚至列印文件的打字員,也是該管理機關的工作人員。

1991年12月8日下午4點,文件備妥。攝像機和照相機鏡頭對準鮑里斯·葉利欽、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和斯坦尼斯拉夫·舒什克維奇,拍攝他們在蘇聯停止存在和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上籤署自己名字的時刻。簽字之後,葉利欽立刻與美國總統老布希通話並向他報告了這一事件。


簽署《別洛韋日協議》的三國領導人

關於簽署別洛韋日協議和葉利欽與布希通電話的消息,立即有人報告了戈爾巴喬夫。但為時已晚。葉利欽打電話給布希,是在暗示戈爾巴喬夫,他不再認為戈爾巴喬夫是合作夥伴。

蘇聯總統本可以追究參與別洛韋日陰謀無恥之徒的責任。蘇聯特種部隊一整夜都處於最高級別的戰備狀態,等待赴白俄羅斯逮捕陰謀參加人。飛往「扎西莫維奇」機場用不了一個小時。但最後也沒有等來蘇聯總統的命令,雖然根據蘇聯法律和1991年3月蘇聯關於保留聯盟的全民公決結果——77.85%的居民希望生活在統一的國家,允許戈爾巴喬夫對別洛韋日陰謀者採取最嚴厲的措施。

合理的解釋只能是——蘇聯停止存在對戈爾巴喬夫有利。戈爾巴喬夫的警衛隊長弗拉基米爾·梅德韋傑夫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戈爾巴喬夫的人生信條:只要自己活得好。蘇聯解體後的結果是,戈爾巴喬夫向葉利欽提出的個人物質要求清單得到了滿足。這是對戈爾巴喬夫乖乖辭去蘇聯總統職務的「補償」。

關於別洛韋日協議沒有法律效力問題,這些年來談得很多,最主要的有兩次。1991年12月11日,蘇聯憲法監督委員會通過了一項聲明,認為別洛韋日協議違反了蘇聯「關於解決與加盟共和國退出蘇聯相關問題程序」的法律。聲明強調,根據該法律,一些共和國無權決定涉及其他共和國權利和利益的問題,蘇聯權力機關只有「在以憲法程序解決關於蘇聯命運問題之後」,才可以停止自己的生存。

1996年3月15日俄羅斯聯邦會議國家杜馬「關於1991年3月17日就保留蘇聯問題的蘇聯全民公決結果對俄羅斯聯邦—俄羅斯法律效力」的N 157- II ГД決議中的意見作為補充。決議說,「準備、簽署和批准關於停止蘇聯存在決定的俄羅斯聯邦公職人員,粗暴違背了俄羅斯各族人民在1991年3月17日蘇聯全民公決中就保留蘇聯問題所表達的意願,這也包括關於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家主權的聲明」。

決議還強調指出,「俄羅斯聯邦總統鮑·尼·葉利欽和俄羅斯聯邦國務秘書根·愛·布爾布利斯簽署的1991年12月8日關於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的協議,沒有得到俄羅斯聯邦最高權力機構——俄羅斯聯邦人民代表大會的批准,關於停止蘇聯存在的那一部分,過去沒有,現在仍然沒有法律效力」。

1996年3月15日俄羅斯聯邦會議國家杜馬的N 157- II ГД決議,是至今為止對別洛韋日協議及其簽署者的正式官方法律評價。但這已不可能讓蘇聯死而復生。

【本文原載《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微信公眾號,來源:《世界社會主義研究》2018年第三期,授權察網發布。作者:[俄]弗拉季斯拉夫·施韋德,原蘇共中央委員、立陶宛共產黨第二書記、立陶宛最高蘇維埃代表。譯者:馬維先,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原標題:《別洛韋日協議與戈爾巴喬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察網 的精彩文章:

中美關係的簡明歷史脈絡——精神殖民發端的清朝篇
敘利亞戰爭中,聯合國多邊機構如何淪為西方的工具?

TAG: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