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十一世紀的改革家王安石的幾件不為人知的小事

十一世紀的改革家王安石的幾件不為人知的小事

作者:文∕飛卿

如果大家走進位於江西撫州的臨川中學的校園的話,應該第一眼就會注意到一尊由漢白玉雕成的人物塑像。塑像中的人物戴著北宋時期的官帽,昂首抬頭看著前方,目光堅定,令人肅然起敬。塑像中的人物就是本文的主角,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和改革家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是被馬克思寫進了《資本論》的「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他的生前身後事,歷史早有定論,我們沒必要去翻,今天主要是想說一些王荊公的日常小事,博大家一樂的同時也能管中窺豹,看出他的一些性格特徵。

01、好食鹿肉

王安石是個在衣食上很不講究的人,這和同時代的痴迷美食的蘇東坡截然不同。王安石當權後,許多人都想投其所好,巴結於他,但是又苦於不知道王安石到底喜歡什麼東西。有一天,一個人興沖沖地給王安石的夫人送來了許多鹿肉,說是宰相很喜歡吃鹿肉,請宰相夫人一定笑納。王夫人就很奇怪,我家官人喜歡吃鹿肉我怎麼不知道。於是她就問來人是從何處得來的這條消息,送禮的說是他和宰相一起吃飯,親眼看到宰相只吃鹿肉,其他的菜肴一筷子也不動,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王夫人聽完,拍腿大笑,說到:「誰讓你們把鹿肉放在他面前,他自然只吃鹿肉了。」來人聽得一頭霧水,但仔細一想,王安石吃飯的時候面前的確是只有一盤鹿肉。王荊公對物質的追求低到了什麼程度由此可見一般了。

02、合寫菊花詩

王安石和蘇軾同朝為官,雖然二人政見不同,但是私交上一直沒什麼問題,偶爾還有詩文唱和。話說有一次,蘇軾去拜訪王安石,來到書房後發現王安石書桌上有一首還沒寫完的詩,只有兩句:西風昨日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蘇軾看了覺得好笑,哪有菊花的花瓣掉了一地的,都是「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於是,他提筆又加了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寫完之後,見王安石還沒回來,就洋洋自得地走了。王安石回來後,見到桌上的詩句,知是蘇軾寫的,也笑而不語。後來,王安石當權後,因蘇軾不贊同改革便被貶往黃州當了團練副使。在黃州,蘇軾親眼見到了落得滿地的菊花瓣,恍然大悟。後來,蘇軾路過王安石在江寧(今南京)的居所時,還親自上門認錯。於是,王安石和蘇軾合寫菊花詩的美談也傳了下來。

03、天地安危兩不知

縱觀王安石的一生,可以說是把所有的心血都投入到了那場改革之中,甚至連他許多的詩文中都表現出了強烈的政治氣息。但是,王安石真正的生活理想是什麼呢?在《鳳凰山》一詩中,有幾句是這樣寫的:願為五陵輕薄兒,生在貞觀開元時。鬥雞走犬過一生,天地安危兩不知和。大致意思就是希望自己能做一個富家公子哥,生活在像貞觀開元那樣的盛世時,吃喝玩樂過一生,不用擔心自己現在無時無刻不在擔憂的這些家國大事。從這幾句詩中,我忽然發現,原來他寫的那些詩文,他費勁一生心血的改革,都只是他認為自己該做的,並不是他想做的。如果可以,誰不想鬥雞走犬過一生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控 的精彩文章:

鄭和下西洋的歷史作用或許被誇大了
中國有一座寺廟,因孔子演禮而興盛,大書法家顏真卿曾題寫寺名

TAG:文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