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顆被拒絕的蘋果

那顆被拒絕的蘋果

其實,我去蘋果園採摘的記憶,可能還要追溯到三十年前,記得當時父親工作的農場,會有一片蘋果園。當時的品種應該是國光吧,每逢收穫的季節,會跟隨父母一起去買,前不久好像聽說過,是五分錢一斤嗎?父母會買上幾百斤,存到家院東側的地窖里,供我們姐妹一直吃到來年的五月。

記得那時,不足十歲的我,即便不用爬樹,也可以摘到蘋果。在衣襟上蹭蹭,就吃得不亦樂乎。時過境遷,小家老院已經在變遷中不復存在,那曾經帶給我們無數美味蘋果的地窖也不可尋覓。之後,我再也沒有過摘蘋果的記憶。

自打搬到滄州近郊,這個沒有果園的家園。蘋果就成了稀缺物。一年能吃上幾次,就已經很難得了。長大後,好像是在去邯鄲上學的火車上,大姐教我削蘋果皮。笨拙的我,自然是削掉半個蘋果的水平。當時肯定會納悶,這麼珍貴的蘋果皮,怎麼需要削掉呢!

我們學校有一個很大的果園。有蘋果樹,梨樹。春天開花時,我們去拍集體照,秋天收穫時,我卻從來沒有進去過。一來學校有規定,不讓摘,二來,不及蘋果成熟,總會有同學已經按捺不住,去摘了青果子來。看到那青青的蘋果,就可以想像到澀澀的味道。我下意識地拒絕。於是,給果園扣上果子不好吃的標籤。

之後工作了,結婚了,當媽媽了,之前不會刻意去買蘋果,現在卻會給孩子買。他啃著小蘋果,溜達了大公園一大圈的三四歲身影,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腦海里。記得那個蘋果好像是在路邊買的,一個老大爺,擺著一小堆蘋果。品種是國光。果子不算大,正好孩子可以抓住吃。於是買了很多。

直到現在,孩子最喜歡的水果,也是蘋果。對於蘋果的品種,甜度,都沒有要求,只要是脆的,他就會很喜歡。在外上學的日子裡,沒少去各個網站淘換脆蘋果。從這年的十一月,到來年的五月,每天一到兩個蘋果,是人家的標配。

再之後,接觸蘋果,是在與一位老師的溝通中。

她說,每一次考試後總結,我們可以把那些一看就會卻錯的題目,當成一棵蘋果樹最低矮處的蘋果。我們不用費力就可以摘到。那麼,即便最高處的蘋果多麼紅,我們都要先將這些蘋果摘下來。這樣呢,我們每一科尋到幾分,並且不用費太多力氣,可以在一套試卷中,尋到二三十分。這對於一個高中生來說,也是很大的收穫。

這類題目,很多學生,會歸成馬虎,不用管,下次肯定會。實際上並非如此。會,卻做錯的題目,一般會藏著審題不清,知識點混淆,計算錯誤等問題。只有將這些都解決了,下次才可以有把握作對的。而這一份僥倖,可以打比方說成:沒關係,這個蘋果不好吃,我們去摘上面的。結果在同樣的時間內,費了很多力,卻只夠到高處的幾個,而本可以夠到更多的低矮的,卻失之交臂。

當時聽到老師這樣說,我和孩子都很受益,在之後的學習中,孩子也注意到很多類似的問題,並進行調整,確實收穫很多。

之後,也將這種理念,繼續分享出去。很多家長都很認可,但在和孩子溝通進一步溝通的時候,卻被拒絕了。

我想,或許,是這樣的方法,增加了整理簡單題的任務量,讓孩子不喜歡;或者,這摘低矮蘋果,而暫時放下高處蘋果的選擇,挫傷了孩子的積極性;再或者,他們會認為,既然如此簡單,那麼下次認真就可以作對,幹嘛要為他浪費時間,亦或者,還會有其他的原因,是我目前的能力無法知道的。

既然被拒絕了,肯定會有一個理由,理由或在上面其中,或在其外。

反正,結果是有一顆蘋果,被拒絕了。

最近,又聽到一個類似的理論。

一張試卷中,對於每一個同學來說,難度是不同的。那麼,根據自己的能力,劃分難易度。還用蘋果打比方:底層的蘋果,高一些的,再高一些的,頂端的。

我們會發現,根據水平的差異,這個蘋果排布的差距也是很巨大的。

我們還會發現,其實,自己水平範圍之內的分數,我們確確實實沒有拿到。而那些高一些的蘋果,我們卻費了勁,跳上去,咬了一口,還沒嘗到滋味,就落了下來。

其實,我們實實在在地計算,如果拿到更多的蘋果才是勝利的話,肯定是低矮處的先摘下,然後再逐層去夠高一些的。

如果說蘋果的高低由我們掌握,那麼,第一層的蘋果,設計越來越多,就越有把握得到更多的蘋果。這就相當於,在我們的眼裡,越來越多的題,是一看就會的題,那麼就說明掌握知識點的水平越來越高。而這並非是我們想如何設定就如何設定,是根據實際能力來定義的。否則,原本不會的,卻定義成最簡單的,那麼豈不是成了自欺欺人呢!

既然說到自欺欺人,我們也說說這樣的情況。

有的孩子會有這樣的情況,對於自己的水平,過高的估計,那麼,就會出現簡單題卻重複做錯的情況。遇到之後,再給一個不小心,馬虎的偽裝,如此下去。這些錯過的小問題,就變成了漏洞,長久以往,就變成了坑。坑多了,想不掉下去,也是做不到呢!

其實我家孩子也是實實在在走過這樣的彎路,讓他知曉自己方法的不妥當,是有一個過程的。知曉不足,卻滿懷信心。也是需要很好的溝通的。

我想,或許有的家長,在跟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就是方法不當,而過多的打擊了信心,卻沒有注意到信心的重建。有的孩子,在聆聽父母建議時,下意識地首先拒絕,而沒有真正領會其中的內涵。

如此,我們再多的話語,都變成低處的蘋果,他原本是可以擁有的,卻因拒絕而錯過了。

如此,我知曉了溝通的多樣性,並非每一對父母和孩子的關係都和我家一樣。我亦會感知,作為一名老師的辛苦所在。還有很多熱心家長無私分享經驗的珍貴所在。他們並非是單單從自己家孩子的經歷去分析,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了很多資料,並進行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嘗試和總結,才繼續分享。

相對於此,我欠缺的,是和更多人的溝通。故而,我的很多建議,有的或許是底層的蘋果,應該被摘,有的則是爛果壞果,應該被丟棄的。

所以,還請親愛的朋友們,在跟孩子溝通時,萬不要直接照搬,要自己去消化,轉化成自己和孩子都熟悉的方式,這樣才能有所收穫哈!

最後,發一張孩子運動會的圖片。這是在什麼位置,熟悉學校的家長,肯定能看出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廣麗 的精彩文章:

從做飯說開去……

TAG:陳廣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