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的食譜需要十年調整一次嗎?專家稱常人平衡膳食可參照指南

我們的食譜需要十年調整一次嗎?專家稱常人平衡膳食可參照指南

(圖片來源於網路)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對營養的需求也會有所變化。英國營養學家羅布·霍布森和心理學家梅格·阿羅爾在《每日郵報》刊文稱,每隔十年,日常飲食就應進行相應調整,以促進身心健康。

浙江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營養科主任張片紅做了解讀,指出常人平衡膳食可以依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

1

兒童時期:多吃蔬菜不焦慮

阿羅爾表示,雖然英國臨床統計顯示,僅約2%的兒童有焦慮、抑鬱等癥狀,但應引起注意的是,很多孩子有心理問題卻從未就醫。所以,霍布森建議,家長應鼓勵孩子多吃蔬菜,可以在放學後、晚餐前,把黃瓜、西紅柿、胡蘿蔔等當作孩子的加餐。

張片紅指出,這項關於情緒問題的調查只針對英國兒童展開,對於國人中的兒童來說,雖然會有一部分人有心理情緒問題,需要調節。但由於兒童時期身體處於快速發展階段,他們的營養補充首選是鈣和維生素。不管處於哪一年齡段,父母都會要求孩子吃蔬菜,不用額外補充。《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指出,1~3歲孩子每天要600毫克鈣;4~6歲每天要800毫克鈣,其中牛奶、雞蛋、魚乾含鈣量高。

此外,兒童期孩子的食物要多樣化,多吃新鮮蔬菜與水果;適量補充魚類、蛋類、瘦肉;嚴格控制零食食用量;少吃含糖類食物

2

青少年時期:吃含油魚類調節情緒

羅布·霍布森和梅格·阿羅爾從一項統計中發現,約1/5的英國人18歲以前曾受到心理疾病困擾。青少年時期出現較嚴重的心理問題,比如飲食失調、自殘和侵略行為的人,成年後出現心理問題的比例也更高。所以建議食用三文魚、沙丁魚、鯖魚等富含油脂的魚類。

張片紅認為,在我國,情緒問題常出現在20~40歲之間。青少年雖然會有情緒波動,但並非多數。與兒童期一樣,對青少年來說,因為身體依舊處於長高階段,智力也仍在發育,所以鈣和維生素的補充仍是青少年時期補充的首選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指出,7~10歲孩童每天要補充1000毫克鈣;11~13歲每天要補充1200毫克鈣,14~18歲孩子每天要補充1000毫克鈣。維生素的補充量與兒童時期一樣,也是每天100毫克。

根據《學生餐營養指南》規定,一日三餐要提供谷薯類、新鮮蔬菜水果、魚禽肉蛋類、奶類及大豆類等四類食物中的三類及以上。「許多人會認為,早餐在三餐中的佔比最重,但其實每餐攝入量只要達到總攝入量的三分之一即可,並非一定要早餐吃得多,晚飯吃得少。」張片紅說。

3

20多歲:飲食多樣對抗抑鬱

這個年齡段的人都是初入社會,一時間很難轉換在學生與工作轉換,會有情緒問題,如焦慮、抑鬱等,所以每天的食物要多樣化。

張片紅指出,此年齡段的人會有情緒問題存在,但食物多樣化是膳食指南的基本要求。建議20多歲的飲食要求,參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它適用於大部分人。

指南中有六條推薦:

食物多樣,穀類為主;

吃動平衡,健康體重;

多吃蔬果、奶類、大豆;

適量吃魚、禽、蛋、瘦肉;

少鹽少油,控糖限酒;

杜絕浪費,興新食尚。

4

30多歲:補充維C提高抵抗力

張片紅說,面對快節奏、高壓力的生活,許多人在30歲時身體可能處於亞健康狀態。同時由於年齡的變化,此時身體中吸收的營養素有時不全面。所以說,這個階段的人要全面補充營養素,並不是單一側重補充維生素C

飲食全面多樣,保證營養全面吸收是這一年齡段的膳食營養側重點。另外,還需要注意對情緒的調節,鈣是人體中重要的元素,有穩定情緒的作用,對於情緒不穩定,經常發脾氣的,可以多吃牛奶、酸奶、乳酪等乳製品,以及魚乾、骨頭湯等含鈣高的食物。每天的膳食指導同樣參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

5

40多歲:清淡飲食緩解壓力

張片紅表示,清淡飲食適用於高血壓患者,是否能起到緩解壓力的作用還有待考證。到了40歲,好似已經宣布邁入中年。多數人在年輕時具不良飲食習慣,如高脂高熱飲食,會在此階段得到體現,肚子上有贅肉、肥肉,腰圍變寬。同時,中年後腸胃功能逐漸減退。

所以這個階段的人飲食要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纖維質,少油、少熱量。選擇一些營養密集食物,如全穀類、豆類、低脂牛奶和奶製品。多吃蔬菜、水果、五穀類和豆類,可以獲得各種纖維質,這對維護中年以後的健康十分重要。

6

50多歲:吃些漿果延緩衰老

漿果是一種多汁肉質水果,外果皮薄。一般,缺牙老人比較喜歡吃漿果。「50多歲時經常出現各種問題。通常,50多歲的人甘油三酯常偏高,同時伴有基礎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所以,50多歲的人要側重補充魚油類食物(降低降低膽固醇,預防血管病變),如鮭魚、鯰魚等;含脂肪酸食物,如核桃、毛豆等。」張片紅建議。

事實上,50歲後身體吸收能力下降,嗅覺、味覺退化等因素,容易出現營養素缺失,尤其是鈣、鋅、鐵、維生素D、B族維生素五種營養素。所以,50多歲的人還需要補充含鈣(牛奶、蝦皮、豆製品等)、鋅(瘦肉、豬肝、魚類、蛋黃等)、鐵(西紅柿、油菜、芹菜等)、維生素D(牛奶、雞蛋、三文魚等)、B族維生素(全麥麵包、花菜、西蘭花、捲心菜等)豐富的食物

除了營養素的補充,這一階段要控制基礎疾病,高血壓患者要清淡飲食;糖尿病患者要控制糖的攝入量;高血脂患者要少攝入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7

60多歲:注重相關營養素的補充

張片紅表示,人到老年,身體各項機能在退化中,其中部分中老年人會有骨質疏鬆、基礎慢性病等。這一年齡段的人確實需要保護骨骼肌肉健康,但堅果、種子是否真有保護骨骼肌肉健康還有待考證。「堅果往往比較硬,而60歲的老人牙齒常常不太好,並不建議他們經常吃堅果,可以適當吃些漿果。」

建議此階段老人少量多餐(進餐次數可採用三餐兩點制或三餐三點制),注重相關營養素的補充,如鈣、鐵、鋅等;常吃富含優質蛋白的動物性食物,尤其是紅肉、魚類、乳類及大豆製品

8

70多歲:多喝牛奶增加骨密度

人到老年建議每天喝牛奶,首選低脂奶尤其是有高脂血症和超重肥胖傾向者,乳糖不耐受的老年人可以考慮飲用低乳糖奶、舒化奶或酸奶。「建議購買牛奶時觀看成分添加表,若裡面的蛋白質含量超過3%為全脂奶,低於3%為低脂奶。」張片紅主任說。

對於老年人的膳食指導有六點建議。

1

食物多樣,搭配合理,符合平衡膳食要求

2

能量供給與機體需要相適應,吃動平衡,維持健康體重

3

保證優質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的攝入

4

清淡飲食(每天烹調油食用量控制在20~25克,盡量選用植物油,食鹽不超過6克,少量多次飲水),注意衛生

5

選擇咀嚼、吞咽、消化簡單的食物(不要吃太硬、太脆,刺很多的食物)

6

當食物攝入無法滿足需要時,補充一定營養素

若有營養不良或是營養風險的老人,在營養師的指導下可以適時補充醫用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

9

孕產婦:全面補充營養,調節體重

張片紅主任說,孕產婦的營養補充也需要膳食指導。對孕產婦來說,調節體重是最重要的。為此,提出三點建議。

第一:

補充葉酸。常吃含鐵豐富的食物,選用碘鹽。整個孕期(包括備孕期)都應補充一定量的葉酸,每天攝入綠葉蔬菜200克;每天增加20~50克紅肉,每周吃1~2次動物內臟或動物血;

第二:

孕中期開始,每天增加200g奶;孕中期每天增加魚、禽、蛋、瘦肉共計50克,孕晚期再增加75克左右。每周食用2~3次深海魚類,如多利魚、鱈魚等。

第三:

觀察孕期體重,並適時調節體重可每月測量1次,孕中晚期應每周測量體重。

□本報記者 吳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與健康報 的精彩文章:

大姨媽那些事兒——正確使用衛生棉
滿口蛀牙,醫生卻建議去看看風濕科……

TAG:生活與健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