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美女法醫楊發英:抽絲剝繭破譯「死亡密碼」

最美女法醫楊發英:抽絲剝繭破譯「死亡密碼」

緊急出動

兇手是一人作案,還是有同夥?楊發英的心裡咯噔了一下。死者是一對母子,顱骨和面部都有嚴重的傷口。其中,頭部多為鈍挫傷,面部為較銳利的創傷。

「這分明有兩種作案工具,兇手肯定是兩個人。」現場勘查的人員嘟噥道。

「不對,兇手只有一個。」經過對死者屍體的再三查驗,楊發英篤定地說。

不到兩天,嫌疑人潘某迅速被鎖定。雖已逃離,但天網恢恢,僅6個月時間,潘某在四川遂寧被抓獲歸案。「楊姐,你太神了!」犯罪人的口供與楊發英的推斷完全一致,這讓警局的同事不禁豎起大拇指,嘖嘖稱讚。

皮膚黝黑,戴一副眼鏡,臉上不時流露出善意柔和的笑容。40歲的楊發英是重慶市銅梁區公安局刑事偵查支隊三大隊大隊長,主檢法醫師。從警14年來,她累計出勘各種案件現場勘查2300餘件,出具法醫鑒定書1700餘起,直接間接幫助偵破案件1100餘件,用自己的技術和經驗,破譯了一個又一個「死亡密碼」。

今年4月25日,楊發英榮獲2018年「最美職工」稱號,她是活動開展五年來重慶市唯一獲此殊榮的職工,也是目前全國公安系統中唯一獲此殊榮的民警。

認真檢查

緣起:因一部電視劇走上「法醫路」

「楊發英,走,到我家去看《鑒證實錄》。」高中時期,一到周末,就會有同學邀約她一起回家追劇。劇中,女法醫官聶寶言威風英勇的形象在她心裡,深深地烙下印記。

從那一刻起,楊發英心裡就暗自決定,自己也要成為像聶寶言那樣一位伸張正義、懲惡揚善的人。於是,高考畢業,她就果斷地報考了昆明醫學院的法醫學專業。

1999年入學,將近半年的理論學習之後,楊發英總算等來了實踐課。「撲面而來,刺鼻的福爾馬林味道和桌面上擺放整齊的屍體,又緊張、害怕,又充滿了好奇。」回想起第一次走進實驗室的情景,楊發英至今記憶猶新。

班上40名學生,才上課不到一個月,就有兩名女生退學了。但是,楊發英堅持到了最後。大學5年時間,《法醫病理學》、《法醫臨床學》、《人類學》,楊發英的書本上的筆記滿滿載載,扎紮實實。

2004年4月,大學即將畢業的楊發英被安排到重慶市公安局刑警總隊刑事技術處實習。7月,實習期剛滿,她就原銅梁縣公安局挖走。當時,銅梁公安局一副局長,原本堅定地說:「我不要女法醫。」但了解楊發英的專業素養後,立馬就接納了她。

勘查分工

堅守:365天都處於「戰鬥狀態」

「嘀鈴鈴,嘀鈴鈴……」2007年一天凌晨2點,一通急促刺耳的電話鈴聲響起。「銅梁東城轄區發生一死多傷的案件,請速到現場。」楊發英從被窩裡一躍而起,迅速穿好衣服,5分鐘後就踏出了房門。「這是規定,想要儘快破案,我們要搶時間。」

當時,楊發英已懷孕兩個多月,在路上顛簸一個多小時趕往新復鄉驗屍。回家後睡下突覺小腹疼痛,起床才發現大量出血,隨即趕往醫院。因為高負荷工作,她流產了。

同年,銅梁區公安局一名法醫辭職,整個區局就只剩下兩名法醫,在人手緊缺的情況下,楊發英和另一個同事輪流值班,每周一人負責值現場班,另一人就負責值檢驗班,365天,時時都處於戰鬥狀態。

作為新人的她,面對一些突發案件,總是衝鋒在勘驗第一線。從不叫苦,不怕累。她總說:「老師告訴我法醫的天職是找尋真相,尊重生命。身為法醫,我要做的就是:不親自動手,就沒有發言權。」

現任銅梁區公安局刑事偵查支隊副支隊長李正銘,是和楊發英同時加入技術室的痕迹檢驗員。對法醫工作的辛酸,他至今仍記憶猶新:「2011年以前,局裡沒有解剖室,解剖工作被迫在原縣殯儀館進行。解剖場地不到30平方米,堆滿了花圈、黃紙,而且沒有空調。夏天,楊發英在那裡一蹲就是24小時,汗水浸濕全身。」

在常人眼裡,法醫是一個枯燥乏味的工作:現場勘驗屍體、解剖屍體、查看兇器、提取DNA、檢查血液樣本。「很多人認為法醫就是成天同血腥、恐怖和惡臭打交道的職業,但我不這樣認為,」楊發英經常對剛入行的小弟弟小妹妹說,雖然法醫很辛苦,但是,干一行愛一行,全身心投入,才能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現場勘查

破譯:「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

2013年初,在原重慶市璧山縣境內一懸崖下發現了部分散落的人體屍骨,在近90度的陡坡上,楊發英及其同事經過4個多小時的地毯式搜索,將整個屍體的大骨全部找回。

緊接著,她又馬不停蹄的趕回解剖室進行骨骼重合、推斷死者相關信息及死亡原因。隨後,她又進入案發現場,尋找相關物證,整整忙碌了兩天一夜,最終,一起殺人拋屍案被成功破獲。

2017年6月,在銅梁區安居鎮發生一起非正常死亡事件。楊發英帶領民警立即出動,為事件「定性」--確定死者死因是意外、自殺還是他殺。現場,遍布有大量血跡。死者頸部有多處刀傷,並傷及氣管及食管,但死者死因確系機械性窒息死亡。

刑事技術大隊三名年輕法醫一致認定:「這肯定是他殺!」卻不想,背後一個輕柔聲音響起:「不一定!」說話者正是楊發英。

楊發英仔細查看死者傷口後,目光篤定的說道:「如果是他殺,不會形成多個皮瓣,傷口閉合後,見深淺不一的切割痕,並有多個皮瓣形成,並以左側為重,故分析死者在生前以右手握刀對自己的頸部反覆切割形成,應為自殺,排除他殺。」經過嚴密偵查,事實和楊發英所說的完全吻合。

法醫的工作是與冷冰的屍體打交道,但是這份工作卻是神聖的,有溫度的。楊發英堅守這份信念,以女性的細膩和細緻審慎,在勘查中往往能發現一些常人不易察覺的「微量物證」,協助破獲了多起疑難案件。

在沉甸甸付出的背後,楊發英也獲得了沉甸甸的果實。她先後被評為銅梁區「巾幗建功標兵」稱號、「最美勞動者」稱號;2014年榮獲重慶市政府一等功;2016年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等。

「我們的工作容不得一丁點兒的錯誤,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精湛的技術,才能從蛛絲馬跡中發現有用線索,讓逝者『開口說話』,還事實一個公道。」楊發英說這話時,堅定而自豪,記者看到,眼鏡背後的她,那一雙眼睛,冷靜而睿智。

作者:重慶頻道-王嫚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獵殺瀕危馬來熊剝皮拍片 印尼蘇門答臘4村民被捕
報關單不能為海淘商品做正品背書 要注意原產地證書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