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周作人覺得祖父很慈愛,魯迅卻恨了一輩子,這是同一個爺爺嗎?

周作人覺得祖父很慈愛,魯迅卻恨了一輩子,這是同一個爺爺嗎?

作者:金滿樓

作為近代大文豪,魯迅的個性和文風與祖父有著相當緊密的聯繫。

只不過,這種聯繫主要是一種負面關係。

事實上,魯迅因對祖父周福清的反感而產生的偏見往往到了不近情理的地步。如其燒掉祖父幾十年的日記,再如其對祖父自輓聯的看法。

周福清去世前,曾自挽一聯,曰:

死若有知,地下相逢多骨肉;

生原無補,世間何時立綱常。

據說,這幅輓聯是周建人在辦完祖父喪事後才發現的,後來他拿給魯迅看時說:「可惜我早沒有看到,不然的話,在喪事中可以在靈堂里掛一掛。」

魯迅看後,卻冷冷地回了一句:「這是在罵人。」

應該說,周福清的這幅自輓聯或許有些憤激情緒,但與其說是罵人,倒不如說是自傷。

然而,在魯迅看來,祖父的輓聯似乎話外有話,其說的是死後才有骨肉,活著的兒孫輩卻無綱常,這當然是在罵人了!

魯迅何以有這種先入之見?或許他也意識到自己對祖父的冷漠,才會有「祖父用輓聯罵人」的想法嗎?

對於魯迅的看法,周建人卻認為:「我聽了大哥的解釋,覺得有道理。可是又覺得我們也許沒有真正弄懂他的意思。」

這當然是對魯迅看法的一種很委婉的不同意。

事實上,在兄弟三人中,魯迅跟祖父真正在一起的時間大概只有一年上下,是最短的一個。這種陌生感,或許也是他對祖父看法有較大偏差的原因之一。

相比於魯迅,周作人對祖父的態度要平和許多。有一段時期,因為叔父周伯升(比魯迅小几個月)要去南京水師學堂讀書,周作人頂替叔父到杭州去陪護仍在監的周福清。

在後來的回憶錄中,周作人對這段日子及對祖父的觀感做了如下描述:

「祖父雖然在最初的風暴里(魯迅曾祖母的喪事中,周福清突然失態,大發脾氣)顯得很可怕,但是我在他身邊的一年有半,卻還並不怎樣,……卻並不對於我生氣,所以容易應付。

……總之我在他旁邊過來的一年半的日子,實在要算平穩的,覺得別無什麼要訴說的事。」

對於祖父定下的規矩,周作人覺得最受不了的就是去菜市場買豆腐時,還必須得穿上長衫,這一度使他產生了脫逃家庭、前往南京讀書的念頭。

1904年周福清去世時,周作人正好從南京學堂回家。因作為長孫的魯迅在日本未回,他便頂替大哥作為承重孫,很是忙乎了一番。

總的來說,周作人對祖父的敘評還算公允平和,雖然談不上有多少好感,但至少沒有像魯迅那般偏激與偏見。

而周建人,或許因為與祖父相處時間最久,他是兄弟三人中對祖父態度最為正面的一個。在其回憶和描述中,祖孫關係基本是正面和溫馨的。

直到晚年,周建人仍稱祖父是「慈祥而可愛的老人」。

在《魯迅故家的敗落》一書中,記載了這樣一個細節:

有一次周建人玩風箏,周福清看見後不但沒有責怪,而且還親自「戲棍」示範給周建人看。其中情景,完全是中國古典式的祖孫怡樂圖。

從目前的材料看,周福清的形象在周作人和周建人的筆下是有血有肉、生動豐富的。然而,在魯迅生前發表的文字中,作為祖父的周福清卻一次也沒有出現過。

同樣的文才出眾,嫌惡何至於此呢?這也是近代文壇的一大謎語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滿樓風雨閑讀書 的精彩文章:

我是胡適的小小門生:啥人都敢罵的李敖,為何從來不罵胡適?
人約黃昏後:中國古代真正的情人節不是七夕,而是元宵節

TAG:滿樓風雨閑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