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籠養鳥也屬於文玩,再不玩你就OUT了」

「籠養鳥也屬於文玩,再不玩你就OUT了」

在古代,一直都有養鳥的歷史。據說唐朝就有,但唐朝的鳥籠子到現在還沒有發現留存下來。宋朝的徽宗皇帝應該也是一個愛養鳥之人,他所繪畫的錦雞、綉眼鳥、五色鸚鵡、白頭翁、斑鳩、戴勝鳥、灰喜鵲等等這些都是典型籠養鳥,其中五色鸚鵡更能體現這個籠養的特點,因為鸚鵡是十分稀有的,如不籠養,長在深宮的宋徽宗定必未曾見之。

如果說這樣都不能說明什麼,那麼就說說籠子吧。現在我們能看到的最早的古董級鳥籠子基本是清代的。清代的養鳥可謂盛行,今天我們傳承下來的養鳥文化也是從清代開始形成的,它興盛於清中期,到清代晚期至民國時期達到了頂峰。籠子的發展導致了很多附屬產品也都一一有了藝術性,鳥食罐的工藝與畫工的提升和重視;籠衣也隨之有了各式各款和材質;籠抓、籠鉤和底抽都有了專門的工匠和生產作坊。

關於養鳥,自古時候都是達官貴人,文人墨客的玩意。我們說說近一點的:在清代的安逸時期,八旗子弟無所事事,就開始興起了一股養鳥風(實際也是學習了明代漢人養鳥),武官多玩畫眉,文人多養百靈,這就是所謂的「武畫眉,文百靈)。畫眉能打能唱,聲音洪亮而澎湃,有排山倒海之勢;百靈鳥聰明,善學口,不拿來打架就是拿來聽叫。百靈的學口能力強,唱姿也漂亮,起性時站在台上張開翅膀奮力大唱。唱口多樣,各種鳥叫蟲鳴不在話下,甚至連貓狗的叫聲也都一一模仿得像模像樣。據說,有一紅子鳥(沼澤山雀)鳥飛進皇宮,皇上看見非常喜歡,並命群臣撲抓。其音有京腔,六字一句,體色為黑白灰三色,於是命名為三色六語鳥。最經典的皇室貴族鳥怎麼會漏了點頦鳥呢?沒錯,點頦鳥音色佳,毛色美,是皇室常養之鳥,宮中有專門的飼養員照顧的,十分貴重。據說慈禧太后也是十分喜歡的,因為它能唱燈花。何謂」唱燈花「?即晚上眾鳥皆睡而它卻可以在燈火下繼續鳴唱。其毛色也具有可變的因素,就是每年換毛前的餵養會直接影響換毛後的顏色,有時一般的品相也有可能換出大品相來,這個就很考養功了。

現在也流行起玩手串,木珠項鏈,扳指、硯台、古舊茶具和香爐等等的文玩器物,但這些都是死物,而養鳥這個文化是通過活物去傳承的,沒有鳥和沒有前人對鳥的喜愛就沒有這個文化流傳到現在。我們應該要去繼承和發展,這裡的知識和文化是有沉澱的,而且是一種大多以言傳身教少部分以書籍記載的文化知識,這裡面並沒有那些像青銅器、瓷器、壁畫等等的實際物質可以通過考古來去揭示以往,而是只有一些心得方法的傳授。這是先賢的一種精神遺產,是很值得我們去研究、繼承與發展的。

幸好現在還有人繼續養鳥,他們活躍於公園、茶樓,掛鳥於亭角屋檐,樹丫頑石亦有擺放於茶桌花架之上。他們沏茶慢飲,聽聽鳥語,閑話家常偶爾談論時事;獨自一人時,托籠於手上玩弄或置於身旁書案之上,邊聽其鳴邊作書畫或做文章,亦一人生美事。如今玩鳥年輕化,很多年輕人都慢慢加入了這個行列,而且因為普遍都讀過書領悟能力也高,很快就上手了。現在有這麼一個說法:玩一件事物要是玩精了,那就成為行家了。玩物喪志成了玩物養志。好事,反正玩鳥無傷於身心更是斯文玩意,這在前人里有淵可尋,是為文玩也。

(本次全部圖片均由攝影師Chris提供)

聚緣閣文化空間是集文化藝術資源分享、宣傳為一體的微信公眾平台。可為您製作發布書畫、文字等作品微展,可加關注並投稿。

(投稿後請私信本公眾號留言提醒)

歡迎關注聚緣閣文化空間,感謝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聚緣閣文化空間 的精彩文章:

TAG:聚緣閣文化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