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90歲傳奇導演瓦爾達奶奶要來中國了,這個瘋狂的夏天你需要這份靠譜文藝指南

90歲傳奇導演瓦爾達奶奶要來中國了,這個瘋狂的夏天你需要這份靠譜文藝指南

這個春夏不知道去哪安放躁動的心靈?請收下這份靠譜文藝指南。

今年剛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法國新浪潮之母」阿涅斯·瓦爾達要來中國了。

她不僅將攜《臉龐,村莊》亮相今年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紀錄片展映單元,並且也將作為榮邀嘉賓出席2018中法文化之春法國電影展映的活動。

中法文化之春活動期間,將會有視覺藝術、戲劇和舞蹈、古典樂和現代樂、電影和文學等領域共68個項目將在中國30個城市展開。

1第十五屆法國電影展映

法國電影聯盟聯合法國駐華使館在中國多個城市舉辦第十五屆法國電影展映。在中航安盟保險有限公司中國的支持下,屆時十部新近法國電影將於6月25日至7月8日期間在北京 、成都、武漢、 西安、深圳和大連進行展映。

多位藝術家將亮相北京參加活動開幕典禮,更有不久前獲封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阿涅斯·瓦爾達隆重出席,向大家推薦其新作《臉龐,村莊》,該片榮獲2018年奧斯卡以及凱撒獎最佳紀錄片提名。

關於阿涅斯,榮邀嘉賓

阿涅斯·瓦爾達,法國女攝影師,導演,有「新浪潮祖母」之稱。出生於比利時伊克塞爾市。

主要作品有:《短角情事》(1955)、《五時至七時的克利奧:回憶與逸事》(1962)、《天涯流浪女》(1985,獲第42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南特的雅克·戴米》(1991)、《拾穗者》(2000),《兩年之後》(2002),《阿涅斯的海灘》(2008,獲第34屆凱 撒獎最佳紀錄片獎),《臉龐,村莊》(2017)。

瓦爾達曾獲第27屆歐洲電影獎終身成就獎,第67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榮譽豹獎,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2憶所:克里斯蒂安·波爾坦斯基回顧展

克里斯蒂安·波爾坦斯基的展覽探討人類狀況並從個人遭遇、運氣及命運等基本問題出發試圖引起情感共鳴。令人眼前一亮的舞台裝置呈現出人類的異和同: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但卻不是無可替代的。

生活的意義究竟是什麼?他試圖尋找答案,於是把目光聚焦在二十世紀人類大屠殺以及其倖存者身上。他們遙遠的記憶、身上猶存的痕迹都令藝術家不斷的吶喊為什麼一些人的衝動、瘋狂讓另一群無辜的人來買單?這是何等的不公平。雖是深刻的質問,但完全沒有晦澀難懂,一切都表達地恰到好處。藝術家通過象徵、寓意為我們呈現出了這個發人深省、一切盡在不言中的展覽。

關於克里斯蒂安·波爾坦斯基(藝術家):

克里斯蒂安·波爾坦斯基是法國著名的造型藝術家,以回收的舊物創作的裝置藝術讓他遠近聞名。他的作品多是關於死亡、遺忘、記憶等主題。

1987年他參加了卡塞爾文獻展;2010年在 Monumenta 展覽之際,在巴黎大皇宮美術館呈現了個人作品;並又在2011年,代表法國出席了威尼斯雙年展;2015年,在巴黎造幣廠展出了作品《Take Me》(帶上我)。其中一部分已經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倫敦泰特美術館及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永久收藏。

關於 讓-于貝爾·馬爾丹(策展人):

讓-于貝爾·馬爾丹,1944年生於法國斯特拉斯堡,藝術史學家,藝術機構負責人及國際展覽策展人。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為現代藝術的傳播,在不同文化之間創造對話交流做出重要貢獻。他曾任伯恩美術館,蓬皮杜藝術中心國立現代藝術館,法國國立非洲和大洋洲藝術博物館,杜塞爾多夫藝術宮博物館館長。

他曾是眾多雙年展及重大展覽的策展人,如在蓬皮杜藝術中心舉辦的巴黎-柏林(Paris - Berlin 1978),巴黎-莫斯科(Paris - Moscow 1979),大地魔術師(Magiciens de la Terre 1989),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i 2012),在大皇宮呈現的一個畫面可以隱藏另一個(Une image peut en cacher une autre 2009),伊利亞和艾米利亞·卡巴科夫的理想之城(L"étrange cité d"lya et Emilia Kabakov014)。

活動信息

時間:2018.04.24 - 2018.07.08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

3陌生風景: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

2018年4月25日至7月29日,卡地亞基金會的藏品將通過展覽「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 陌生風景」,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呈現。本次展覽由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與中國知名文化機構——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聯合舉辦。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將從其1500餘件藏品中精心遴選出近100件/組標誌性藝術作品,首度大規模向中國公眾呈現。

「陌生風景」是一場旅行的邀約,這個構想由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館長埃爾維·尚戴斯與策展人費大為、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長龔彥的相遇應運而生。

自1984年在法國誕生以來,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在巴黎乃至全世界舉辦的歷次展覽都延展為一場關於疆域、文字和想像的探險,同時也是一次馳騁於多元藝術地帶的遊歷。

關於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 卡地亞於1984年成立了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由此開啟了企業贊助模式的新篇章。自1994年遷址到位於巴黎市內、由法國建築師讓·努維爾操刀設計的建築以來,卡地亞基金會開闢了一條別開生面的當代藝術策展之路,並對那些被眾多博物館所忽視的主題敞開大門。

卡地亞基金會以其跨學科精神,帶領觀眾探索未知領域,並促成了藝術家、科學家、哲學家、音樂家和建築師之間諸多意想不到的合作。

活動信息

時間:2018.04.25 - 2018.07.29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

4安格爾的巨匠之路

來自大師故鄉蒙托邦博物館的收藏

趁著蒙托邦博物館閉館翻新,安格爾的名作遠遊來華。展覽「安格爾的巨匠之路——來自大師故鄉蒙托邦博物館的收藏」以安格爾的作品為主線,是國內第一個有關安格爾及其時代的展覽,在北京、天津和杭州三地展出。

作為19世紀新古典主義的代表,安格爾始終以溫克爾曼的古典藝術的最高理想「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為原則。他善於把握古典藝術的造型美,每一幅畫都力求做到構圖嚴謹、色彩單純,形象典雅。

此次展出作品共70件,包括安格爾的素描、油畫及草稿以及安格爾的收藏品及對安格爾有影響的作品和友人描繪安格爾的作品。這是一個試圖向觀眾傳達大師安格爾心跡的展覽。

活動信息

時間:2018.05.18 - 2018.07.01

地點:浙江美術館

5讀書行路:藝術展

明珠美術館舉辦的《讀書行路:藝術展》,將首次展出《路易威登旅行書》(Louis Vuitton Travel Book)項目全套藝術作品原作珍藏,並以海納百川的「魔都」為起點,探討多元文化的主題。

作為全球奢侈品牌中唯一擁有自己出版社的集團,路易·威登支持全球知名藝術家駐留各國大都市及偏遠地區,並通過藝術家的眼睛將不同地域的文化與藝術相互交叉。本次展覽彙集200多件藝術作品原作,通過藝術家各自獨特的藝術手法描繪出他們遊歷過的國家與城市。

明珠美術館發起本次展覽亦是意義非凡。作為自然與藝術並存的地方,「光的空間」是明珠美術館與新華書店的結合,即「藝術+閱讀」的全新空間。明珠美術館倡導「藝術點亮生活」,讓藝術與書籍相連,與《路易威登旅行書》項目的理念相契合。在這個獨一無二的空間中,明珠美術館攜手路易·威登共同開啟一場跨文化之旅。

活動信息

時間:2018.06.24 - 2018.07.10

地點:明珠美術館

6回歸·重塑:羅丹摯友布德爾與他的雕塑藝術

此次展覽聚焦法國著名雕塑家安托萬·布德爾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傑作,重新審視布德爾回歸古希臘羅馬神話題材而創作的作品,當屬藝術家個人藝術風格日臻成熟完善時期的代表作,包括38件青銅雕塑作品,2件油畫作品,8件水彩作品以及若干素描與珍貴歷史圖片等,所有展品均來自法國布德爾博物館的館藏。

展覽分為七個單元。第一單元「布德爾的創作之源」呈現了布德爾由學習到掌握雕塑技術期間用作參考和汲取靈感的考古文物;「帕拉斯(1887-1905)」「阿波羅(1898-1909)」「弓箭手赫拉克勒斯(1906-1909)」「果實(1902-1911)」,「珀涅羅珀(1905-1912)」及「香榭麗舍劇院與垂死的人馬(1910-1914)」, 其餘六個主題單元集中展現了布德爾重塑古代經典人物及題材的獨特創作手法和理念,古希臘雕塑的傳統與現代藝術的理念在布德爾的作品中完美地融合於一體。

活動信息

時間:2018.05.31 - 2018.08.23

地點:中華藝術宮

7戲劇《西貢》

導演:卡洛琳·古伊拉· 阮 / 近似的人劇團

由卡羅琳娜·桂拉·阮執導的戲劇作品《西貢》曾先後在2017阿維尼翁戲劇節和巴黎奧德翁歐洲劇院引起強烈反響,今年將登陸中國的劇院。

瑪麗-安托奈特的餐廳既是歷史的中心,又是世界的交匯處。它橫跨法國巴黎與越南西貢:它既見證了1956年,印度支那最後一批法國人的離去,又見證了1996年,美國解除對越南的貿易禁運後,法國人重返越南的可能。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從一個時期到另一個時期,在世界翻轉動蕩之際,人們在這裡大快朵頤,對酒當歌,山盟海誓,放聲痛哭。他們的名字是林與愛德華,浩和梅,塞西爾,安托萬……《西貢》的人物與演員中包括了法國人,越南人和法籍越南人。卡羅琳娜·桂拉·阮創造了一次橫跨兩地的邂逅,而這次邂逅則衍生出了一部精彩紛呈、震撼人心的舞台作品。

《西貢》創作於2017年法國Ambivalence(s) 戲劇節,後於阿維尼翁戲劇節上上演。它是卡羅琳娜·桂拉·阮在瓦朗斯喜劇院的類似人劇團所創作的第八部作品。

劇照

活動信息

時間:2018.06.29 - 2018.06.30

地點:上海東方藝術中心

8戲劇《阿Q正傳》

繼2015年由米歇爾·蒂迪姆執導的莫里哀名劇《無病呻吟》在中國的巡演大獲成功之後,米歇爾·迪蒂姆應北京新蟬戲劇中心藝術總監易立明的邀請,於2016年再度赴京,基於魯迅的同名小說創作了中文戲劇作品《阿Q正傳》。

阿Q無疑是中國近代文學史上最著名的人物形象之一,他的名字也演化成精神勝利法的代名詞。對米歇爾·蒂迪姆而言,「阿Q是二十世紀具有標誌意義的人物,有點像卓別林扮演的流浪漢」。阿Q渾噩度日,懶惰、酗酒,只在走投無路、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去尋找生計。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這位投機主義者趁機自我放縱、隨心所欲。

該作品融合了中國手影技藝、舞蹈、影像和多媒體技術等等。這是一次結合了傳統技藝和現代科技的實驗性作品。 今年,由法國戲劇導演闡釋的這位魯迅筆下的標誌性文學人物,將在北京、上海和南京進行巡迴演出。

活動信息

上海

時間:2018.05.17 - 2018.05.18

地點:藝海劇場

南京

時間:2018.05.25 - 2018.05.26

地點:江蘇大劇院

9戲劇《雪》

原著:奧爾罕·帕慕克

導演 : Blandine Savetier

詩人卡在流亡德國十二年後終於回到了土耳其。他被伊斯坦布爾一家報社聘請,專職調查卡爾斯市蒙面女性的自殺案件。在這座邊境城市裡,伊斯蘭宗教黨派看似即將贏得市政選舉,卡期待著能夠在這裡和美麗的伊貝卡重逢,後者剛剛結束了一段婚姻。紛飛的大雪從卡爾斯的空中降下,切斷了這裡與外界的所有聯繫,卡爾斯變身成了一座劇場,在這裡一切皆有可能。

本劇由布朗蒂娜·薩維提耶和瓦達·薩布根據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罕·帕慕克的小說《雪》改編,它將戲劇性和思想性結合在一起,為東西方文化創造了一次有力的交流碰撞……

活動信息

上海

時間:2018.04.22 - 2018.04.24

地點:中國大戲院

合肥

時間:2018.04.07

地點:合肥大劇院

崑山

時間:2018.07.27 - 2018.07.28

地點:崑山文化藝術中心

10回眸尼金斯基

法國世紀管弦樂團及編舞家多米尼克·布朗

瓦斯拉夫·尼金斯基是20世紀初最偉大的俄國芭蕾舞蹈藝術家之一。他不僅是舞蹈史上的著名舞蹈家,還曾以編舞的身份,伴隨了一系列最有代表性的當代音樂作品的誕生。 多米尼克·布朗具有多年的學術研究和創作經驗,她通過對大量史料的研究,對尼金斯基的舞蹈作品進行了再創作:其中包括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其1913年的首演曾轟動一時,以及德彪西的《牧神午後》與《嬉戲》。多米尼克·布朗借重現以上三部現代芭蕾劇的經典編舞之機,向熱愛那一年代的舞蹈藝術家和世紀樂團的音樂家們致敬。

活動信息

南京

時間:2018.06.07

地點:江蘇大劇院

上海

時間:2018.06.09

地點:上海大劇院

11八分音符先生

向德彪西的音樂與樂評致敬

值著名作曲家德彪西逝世百年之際,鋼琴家児玉桃、男中音約瑟普-拉蒙·奧利維、演員帕斯卡爾·雷內里克攜手,通過一場音樂盛會,勾勒出德彪西的大師形象,讓中國觀眾得以一窺德彪西音樂作品獨樹一幟的風格及豐富的內涵。

這個三重奏組合期望通過嚴謹極簡的舞美風格,以這位音樂大師獨有的創作風格,來重塑他的風貌,他卓越的靈感、他輕盈的指法、他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他的音樂像詩歌,像文學、像繪畫… 《德彪西先生,你在嗎?》旨在惟妙惟肖地重現德彪西的作品精神,就好像他本人親自來到我們面前,跟我們講述他的創作生涯。

演員帕斯卡爾·雷內里克,擔綱此次演出的藝術指導。他將和児玉桃、男中音約瑟普-拉蒙·奧利維一起,通過朗誦和音樂相結合的表演形式,為觀眾解讀德彪西,這位時代的音樂翹楚,他的詩情與畫意。

活動信息

時間:2018.05.30

地點:江蘇大劇院

12摯愛德彪西

一場讓-弗蘭斯瓦·齊格爾與雨果·勒克萊爾之間的即興碰撞

法國著名作曲家,即興鋼琴演奏家讓-弗朗斯瓦·齊格爾和鋼琴演奏家雨果·勒克萊爾將以法國印象派大師德彪西的音樂為主題進行極 富趣味的音樂「競賽」,他們會通過即興演奏、獨奏以及雙鋼琴演奏等多種音樂演奏形式為觀眾奏響德彪西的著名音樂篇章。

德彪西的音樂總是遊走在即興演奏和鋼琴表演之間。青年時期的德彪西對於沒有獲得巴黎音樂學院鋼琴演奏專業的首獎而黯然失意,他的母親也因此感到十分沮喪,自那以後他將自己的職業生涯轉向了教學, 伴奏,作曲以及……即興演奏!而正是因為他對即興演奏的狂熱,著名的《前奏曲集》得以譜寫問世。

在2018年德彪西逝世一百周年紀念之際,讓-弗朗斯瓦·齊格爾與雨果·勒克萊爾將展示這種想像力迸發的瞬時作曲藝術的魅力。

活動信息

時間:2018.06.02

地點:江蘇大劇院

13弦樂四重奏音樂會

法國中提琴家凡森·多爾米約先生聯合多位來自法國廣播愛樂樂團的音樂家組成了菲勒亞斯弦樂四重奏,該樂團常年活躍於世界舞台,與多個著名室內樂團體均有過合作,其足跡遍布歐美。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對於法國作曲家的室內樂作品有著獨到而精準的詮釋,尤其是德彪西與拉威爾的作品更是他們經常演繹並廣獲讚譽的保留曲目。 在此次中國巡演中,藝術家們將演奏法國印象派大師德彪西一生中唯一的一首g小調弦樂四重奏以紀念這位偉大音樂家逝世一百周年。

活動信息

南京

時間:2018.06.01

地點:江蘇大劇院

上海

時間:2018.06.08

地點:上海東方藝術中心

14《這火焰!》

奧菲歐55樂團與女低音歌唱家 娜塔莉·斯圖茨曼音樂會

娜塔莉·斯圖茨曼是國際樂壇享有極高聲譽的女低音歌唱家,同時作為傑出的女性指揮家,她於2009年創建了奧菲歐55樂團,在她的帶領下,樂團致力於將維瓦爾第、巴赫、亨德爾等巴洛克時期作曲家的最美音樂篇章通過使用巴洛克時期樂器(複製品)原汁原味地重現出來,將巴洛克古樂的雋永魅力展現給觀眾。

娜塔莉·斯圖茨曼獨特的女低音聲樂藝術,幾乎在奧菲歐55樂團的演繹中仍佔據著核心的地位,這種強大影響力幾乎體現在每一場音樂會中。在十七、十八世紀閹伶歌手盛行的時期,習慣於破除桎梏、大膽創新的義大利音樂大師維瓦爾第,卻在其作品中賦予了女低音—這一獨特的音色,以極高的藝術地位,《這火焰!》的曲目不僅集合了眾多維瓦爾第專門為女低音所作的最優美動聽的詠嘆調,還囊括了斯卡拉蒂、呂利等多位巴洛克時期音樂大師的著名篇章,娜塔莉·斯圖茨曼通過演繹《這火焰!》力圖將女低音音色的迷人魅力淋漓盡致地展現給觀眾。

15會飛的音符

諾艾米·布當和約爾格·穆勒

在《會飛的音符》中,大提琴表演藝術家諾艾米·布當以三部曲的形式對巴赫的無伴奏舞曲第一號、第三號和第五號進行了優雅的演繹。隨著大提琴的伴奏,雜技表演藝術家、平衡技巧演員和舞蹈家約爾格·穆勒為我們呈現了一組栩栩如生的視覺盛宴。 三幅畫面,三組故事,三種雜技技巧。

約爾格·穆勒藉助蠟燭、懸掛的金屬管等工具賦予了馬戲藝術新的形式與含義。他在三個不同的時空中翩翩起舞,最後在第五號舞曲中帶領觀眾漸入佳境。正在此時,音樂家緩緩升起,用溫婉流長的旋律和雜技家共同編織出了一幅音畫的交響曲。在這光影的交織中,巴赫的無伴奏舞曲有如天籟之音,令人如痴如醉

活動信息

時間:2018.05.19

地點:杭州西溪天堂藝術中心

作者 _ 靠譜君 | 圖片來自網路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旗下分類媒體「靠譜文藝」(kaopumusicreview)

- THE END -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外灘TheBund(the-bu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外灘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要對《北京女子圖鑑》說不
他為什麼殺死了范思哲?

TAG:新外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