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茶葉口感的關鍵-《殺青》

茶葉口感的關鍵-《殺青》

中國六大茶系裡面,口感各自不同,主要來自於他的製作工序多樣化,而其中所有的工序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殺青」(它可不是電影拍攝後期的「殺青」哦),它直接決定了你茶葉的品質,再好的茶青如果殺青沒把握好就變成了「地攤貨」,所以說茶有三次生命,而這第二次生命就是制茶人賦予的。(第一次是大自然,第三次是泡茶人)

殺青,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高溫破壞葉綠素裡面的酶,降低他的活性減緩酶促使多酚類物質被氧化。說人話,這就是為了放更久,不然就爛掉了。

當然,除了破壞酶之外,殺青還有更重要的作用,就是去除青草氣,散發茶葉迷人的花香、果香。以鐵觀音為例,不要以為鐵觀音的蘭花香是跟蘭花混種的,那都是殺青/做青過程中適當的控制使茶葉保留少量的酶,然後輕微發酵產生脂類芳香物質的過程。這個過程沒有辦法標準化了,只能多做實驗,根據口感反過來調整時間,行話叫做「嫩葉老殺、老葉嫩殺」,一般5~7分鐘。

第三,殺青還需要控制水分,一般失去水分20~30%,使葉子變軟,冷卻後便於揉捻成型,這可是決定茶葉賣相的關鍵哦。這一步如果是手工的話,完全憑手感了~。

所以說,「殺青」直接決定了茶葉的色、香、形、味了。

殺青的方法呢?最古老的是曬青,但是比較苦澀,主要做藥用(如:白茶)。後來發展到蒸青,這也是中國最古老的綠茶製作方法(日本一直沿用至今,還有我們的「恩施玉露」),但是蒸青還是香味不足略帶苦澀(殺青不足),一直到明朝,出現了炒青工藝,後來幾乎大部分殺青工藝都被炒青所代替,也就是「鍋炒殺青」。炒青的茶葉有熟香味,聞起來很舒服。而炒青的分類有手工和機械兩種方式,但製作高檔茶時還是採用手工鍋炒(只是沒法市場化);規模大的茶企茶廠為了達到量產,需要用殺青機,有鍋式、轉筒式和草式;

那還有「烘青」呢?他其實不是殺青的種類,他是茶葉乾燥的一個種類(不要搞錯了)。當然乾燥除了「烘乾」,還有「炒干」,也就是把炒青的工藝再來一遍。所以一般所說的的「炒青」指的是殺青用炒的,乾燥也用炒的。而「烘青」是指殺青用炒的,而乾燥用烘的(或者半炒半烘)。千萬不要以為烘青是指殺青的方法哦!

殺青的溫度,每種茶不一樣的,比如綠茶要殺滅活躍酶,所以需要高溫,而普洱茶不能殺滅,而是抑制,所以相對低使其後期慢慢轉化。但是過高會烤焦邊緣,或者變黃(茶湯有煙味、糊味),而且溫度過高會失水過多易碎。但是過低則殺青不足,產生茶黃素、茶紅素,有青味或酸味。而老葉嫩殺/嫩葉老殺主要是因為含水量不一樣的原因,嫩葉含水量和活躍酶較多所以要老殺,多失去一些水分和酶。

簡單說說紅茶和普洱茶吧,紅茶是要全發酵的,所以不需要殺青,只需要委調、揉捻之後去「渥紅」就可以了,在「渥紅」工序里高溫、高濕使其發酵達到紅葉紅湯的效果。紅茶是高溫高濕發酵,生物酶已經沒有活性,其實是氧化過程,他不屬於有機發酵(或者叫做無機發酵),含有大量茶紅素/酮類/醛類,所以紅茶有熟果香。記住這個發酵和青茶(烏龍茶)的發酵是不一樣的,烏龍茶的發酵是有機發酵,是酯化過程,含有較高的酯型兒茶素以及芳香醇類物質,所以甘醇帶花香(不能帶澀味)。

而黑茶/普洱茶是「渥堆」發酵,似乎和紅茶有點類似,但是他不是高溫高濕的環境,而是常溫長時間堆放的,他和紅茶還有個區別就是他的鮮葉是經過殺青的,所以他的生物酶也已經失去活性(但是不是完全沒有哦),他依靠微生物分解進行發酵(仔細看放大鏡下面的茶葉,似乎已經腐爛),稱之為後發酵。

以上,就是我對茶葉殺青的一點理解,希望給大家一些普及學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天天喝茶,你懂茶嗎?
中國好喝又貴重的六大茶葉,排名不分前後,你家鄉的茶上榜了嗎?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