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00年前的改革措施,現代才實施,若不是篡位,漢朝歷史將被改寫

1900年前的改革措施,現代才實施,若不是篡位,漢朝歷史將被改寫

雖是歷史最短命朝代,但1900年前的改革措施,現代才實施,若不是篡位之君,漢朝歷史將被改寫。這個人就是王莽。

王莽(公元前45年12月12日—23年10月6日),字巨君,政治家,改革家,魏郡元城人(今河北邯鄲大名縣),新顯王王曼長子、西漢孝元皇后王政君侄。新朝開國皇帝,公元8年至23年在位。

1900年前的改革措施,現代才實施,若不是篡位,漢朝歷史將被改寫

王莽為西漢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員,古代史學家以「正統」的觀念,認為其人雖然謙恭儉讓,禮賢下士,實際上卻是沽名釣譽之輩。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漢末年,在漢哀帝早亡、皇權旁落的情況下,王莽乘機竊取大權。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漢建新,建元「始建國」,宣布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

王莽統治末期,天下大亂。公元23年(新莽地皇四年),更始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亂軍之中,新朝滅亡。王莽共在位15年,卒年69歲,而新朝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短命朝代之一。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先死,一生真偽復誰知。提起王莽,大多數人都以為是一位心機深沉,很能隱忍的人物,因為他本來是高門子弟,以品德高尚著稱,後來皇帝年幼,頗有賢名的王莽輔政。小皇帝無法處理政務,就由王莽代勞,隨著王莽功勞越來越大位極人臣,再也封不動了,而王莽的野心也隨之膨脹,終於在公元8年稱帝,國號為「新」,這就是新莽篡漢。

1900年前的改革措施,現代才實施,若不是篡位,漢朝歷史將被改寫

王莽仿照《周禮》的制度推行新政,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以王田製為名恢復「井田制」,把鹽、鐵、酒、幣制、山林川澤收歸國有、耕地重新分配,又廢止奴隸制度,建立五均賒貸(貸款制度)、六筦政策,以公權力平衡物價,防止商人剝削,增加國庫收入。刑罰、禮儀、田宅車服等儀式,不停回復到西周時代的周禮模式。但是還有一種說法認定王莽是「穿越者」,這是怎麼一回事?原來在王莽稱帝之後頒布了幾條改革措施,而這些措施與當時慣例極為不符,並且有一部分在現代實現,難以想像一位公元前後之交的古人竟然能夠有超越一千九百年的發展眼光。我們來看看王莽到底頒布了怎樣的改革措施才會被認為時穿越者。

首先,王莽將天下田改為王田代替私田,也就是土地國有制,我國建國後也經歷了兩次大的土地改革,先是農民私有,又到國家公有,王莽直接一步到位。不過在戰國之前,西周的土地制度為井田制,井田制實際上也是土地國有,只不過封建統治之中,土地國有實質上也就等於土地私有,王莽的這一條改革還不算大問題,有例可循。

1900年前的改革措施,現代才實施,若不是篡位,漢朝歷史將被改寫

不過接下來的一條在當時看來就有些「大逆不道」了,王莽廢除奴隸買賣,要知道在封建時期是一件屢見不鮮的事情,即便是建國前不少貧窮地區依舊將買賣常態化,王莽忽然反其道而行之,廢除了人買賣,雖然是一件好事,不過貴族和地主富商的家裡,誰家不養幾個奴僕?沒了奴隸總不能自己下地幹活吧?

除此之外王莽還改革幣制,管理貸款等等,王莽的改革對於農民來說是好的,但是極大的損害了地主和貴族的上層利益,再加上天災人禍不斷,王莽和新朝最終被農民起義給擊倒,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對手劉秀被稱之為「位面之子」,赫赫有名的光武帝運氣很好,起兵以來得天之助,勢力發展的很快,兩相對比之下,王莽更是坐實了「穿越者」的名頭。

1900年前的改革措施,現代才實施,若不是篡位,漢朝歷史將被改寫

王莽進行的是一個全面深刻的改革,不同於其他改革是在制度上搔搔癢,王莽的改革是深刻的,具有超前的眼光,而且還具有一定的現代思想。王莽是在古代搞社會主義,解放奴婢,工商業收歸國有,農業生產搞人民公社。王莽對於新科技也是十分的重視,王莽當時實驗很多被儒家成為奇技淫巧的新生事物,並且還親手解剖人體,當時有人發明飛行器,王莽還接見那人並給錢資助,就像一名穿越者知道科技對於生產力的決定作用!他還發明過遊標卡尺這種精密儀器。

他還實行了計劃經濟政策,實行政府控制物價,禁止商人囤貨炒作,商人貨物低於政府定價隨意買賣,有點像今天的物價局。供大於需時政府按本錢買,需大於供時候政府再以平常物價賣出,消除貧富差距。

王莽的思想絕對不應該出現在那個時候,因為他的思想完全和當時的社會生產力和發展水平相當不符。細數世界歷史上的新思想的出現,都是與當時社會生產發展力有關係,當然超前的思想也有,但是從沒有像王莽這樣超前將近兩千年的思想,王莽改制的政策,完全就是70年代中國的計劃經濟的翻版了!

1900年前的改革措施,現代才實施,若不是篡位,漢朝歷史將被改寫

王莽在改制中,王莽食古不化,竭力復古,最終導致改制的失敗。王莽一向認為,「承天當古,制禮以治民」。是以做了大司馬成為宰輔後,「議論決斷,靡不據經」。新朝建立後,他言必稱三代,事必據《周禮》,「每有所興造,必欲依古得經文」,把一切政令、設施都弄得古色古香,一部《周禮》幾乎是王莽新政的藍本。王莽是一位儒家理想主義者,所以他對歷史上的大儒們所描繪的理想境界羨慕不已。

天時對王莽改制也是極其不利的,公元初前後這一段時間,是中國歷史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階段之一,見於記載的有旱、蝗、瘟疫、黃河決口改道等,災區範圍大,持續時間長。如此大的災害,即使是在國家儲備充足、社會秩序穩定的條件下也會造成巨大損失,何況發生在這樣一個劇烈變革的動蕩時代,出現在國庫早已耗費殆盡之時!

王安石曾有言:「人言不足恤,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王莽改革具有大開拓的精神,只不過太超前的思想往往無法為人所接受,更何況王莽還是篡位之君,如果王莽小心翼翼,緩慢推進改革,如同溫水煮青蛙,說不定漢朝歷史將是一番新的局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天下知天下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遺言:死後口含米七粒,腳下明燈一盞,切勿舉哀則將星不墜
古代誅滅九族,為何沒有人逃跑,7天7夜才殺完,真相慘不忍睹

TAG:觀天下知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