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有一位太監,對人類文化傳播和世界文明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古代有一位太監,對人類文化傳播和世界文明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太監(俗稱「宦官」)是中國古代京城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先秦和西漢時期並非全是閹人。自東漢開始,則全為閹人。又稱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等。 到了明朝,對於老年的太監又稱伴伴。

「宦」,星座之名,宦者四星在帝座之西,而用以為帝王近幸者的名稱。又稱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等。而太監本為官名,唐高宗時,改殿中省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監,少監,只有地位較高的內監被稱為「太監」。後宦官亦通稱為太監。巡、元官署以其為主官者不少,隋、唐有大監,「大」或作「太」,亦與宦者無關。明內廷有十二監,主官均稱太監,由閹人擔任,主官以下宦官,無太監之名。清始以太監加諸所有宦官,宦官與太監遂為同義詞。

在古代太監是一個很恥辱的職業,儘管有時候太監能夠把持朝政,但是這類人永遠當不了皇帝,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所以再有權勢的太監,由於得不到天下的認可所以最終是要被誅殺的,而且大多還會留下千古罵名,歷史上著名的太監比比皆是,而且名聲一個比一個丑,當然凡事均有例外,歷史上就有一位太監名垂青史!

古代有一位太監,對人類文化傳播和世界文明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正如先前所說,由於太監的職業特殊性,所以想要出人頭地,大多只能選擇討好主子,並且不擇手段,今天的這位太監可以說是歷史上唯一一位名垂青史的太監,而且此人生前位極人臣,死後也受到世人的景仰,沒錯此人就是「造紙術」的發明人東漢宦官蔡倫,各位不要以為蔡倫僅僅依靠「造紙術」才位極人臣的,那是騙人的!蔡倫成為歷史上唯一一位靠著自己功績登上九卿之位的太監,正是蔡倫深得皇帝信任才得到更多的權力,可以說蔡倫發明造紙術與他當時的地位是分不開的,試問如果蔡倫沒有實權,那麼當時誰又肯為一個太監賣力呢?

蔡倫(?-121 )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倫因有功於太后而升為中常侍,蔡倫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終於製成了「蔡侯紙」 。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朝廷 ,漢和帝下令推廣他的造紙法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權力鬥爭自殺身亡。

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 。被紙工奉為造紙鼻祖「紙神」。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倫排在第七位 。美國《時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來的最佳發明家」中蔡倫上榜 。

古代有一位太監,對人類文化傳播和世界文明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蔡倫是我國造紙術的發明者,理由是「根據漢代許慎《說文解字》中有關紙的解釋,在蔡倫之前古代文獻中所提到的紙,都是絲質纖維所造的,實際上不是紙,只是漂絲的副產品,自古至今要造成一張中國式的植物纖維紙,一般都要經過剪切、漚煮、打漿、懸浮、抄造、定型乾燥等基本操作。而灞橋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理由是」從外觀看,其紙腩鬆弛,紙面粗糙,厚薄相差懸殊。經過實體顯微鏡和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發現絕大多數纖維和纖維束都較長,說明它的切斷程度較差,是由纖維自然堆積而成,沒有經過剪切、打漿等造紙的基本操作過程,不能算真正的紙。或許只是漚過的紡織品下腳料,如亂麻。線頭等 纖維的堆積物,由於長年墊襯在古墓的銅鏡之下,受鏡身重量的壓力而形成的片狀。此外,其餘幾種所謂西漢古紙,也都是十分粗糙,充其量不過是約紙的雛形。蔡倫及其工匠們在前人漂絮和製造雛形紙的基礎上總結提高,從原料和工藝上把紙的生產抽調到一個獨立行業的階段,用於書寫。誠然,「蔡倫紙」不會是蔡倫一手製作,但沒有他的「造意」,單憑尚方工匠也製造不出這種植物纖維紙來。因此,即使在雛形紙出土的今天,把蔡倫評作為我國造紙術的發明者或代表人物仍然是正確的,是有充分歷史根據的。

蔡倫所在時期是東漢,漢和帝時期,當時朝中大權皆握在竇太后手中,外戚掌控朝政,此時的漢和帝處處受限,竇氏一族更是因此欺壓百官,此時蔡倫看不慣竇氏一族囂張跋扈,因此便聯合其他宦官準備扶持漢和帝,不得不說太監的計謀總是異於常人,當時竇憲得勝歸來,蔡倫聯合其餘人藉機騙竇憲入宮,趁他一人之時收回其大將軍印,奪取竇氏一族的兵權!

古代有一位太監,對人類文化傳播和世界文明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鄧太后是在皇室無理想人選的情況下而選擇劉祜的,她萬萬沒想到,扶劉祜即位對蔡倫來說,可是一個不祥之兆。因為蔡倫當年逼死的宋貴人就是劉祜的祖母。在劉祜眼中,如果不是竇後及蔡倫的迫害,不僅祖母宋貴人不會死,父親劉慶太子之位也不會被廢,因此,他視竇後和蔡倫為不共戴天之仇人。竇後雖死,但蔡倫尚存,此仇一定要報的。不過,經過劫難之後的劉祜已變得城府很深,即使坐上皇帝的寶座,他也沒有馬上報仇,他知道身後還有一個垂簾聽政的鄧太后,如果急於求成,可能適得其反。所以,他一直在忍耐,在等待跟蔡倫新賬舊賬一起算的機會,甚至還按鄧太后的旨意封蔡倫為龍亭侯,並升為長樂太僕,讓他成為鄧太后的首席近侍官,繼續留在宮中。

卧薪嘗膽十五年,安帝終於等到了復仇的這一天。公元121年四月,鄧太后駕崩。辦完喪事之後,蔡倫就告別京都洛陽,回陝西龍亭自己所封之地。然而,他剛回到龍亭,就接到安帝詔令,要他自己到廷尉(相當於現在的高檢)去受審。蔡倫心知肚明,知道在劫難逃,所以沐浴之後整理好衣冠,飲毒藥自殺。蔡倫是宦官,不能生育,僅有一養子。蔡倫死後,安帝不允許其養子繼襲封國,取消了龍亭侯國,而當地人民將蔡倫就地埋葬,後來又為他立祠設像,世代供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天下知天下 的精彩文章:

金箍棒兩個功能孫悟空沒想到,不然如來根本不是對手,有科學依據

TAG:觀天下知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