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工業互聯網:每天都是風口

工業互聯網:每天都是風口

即使如今大街上依然人潮洶湧,即便每到節假日熱門景點依舊人山人海,但是從國家開放二胎的政策就可以察覺出,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開始消退。勞動力將變成更加稀缺的資源,昂貴的人力成本將改變我國整個工業、製造業等生態環境。

人口紅利的消散 催生工業互聯網

而工業互聯網便是在這個背景之下孕育而生,這個概念是由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在2012年提出的,根據GE的定義所謂工業互聯網便是實現人、機、物全面互聯化的新型網路基礎設施,形成智能化發展的新興業態和應用模式。

這也意味著,工業互聯網在人口紅利消失的情況下,依然可以保證製造成本與原來一致,甚至更低。國務院在2015年發布的《中國製造2025》中,提到「三步走」發展戰略,工業物聯網的理念也與之非常契合。

也正是因為這樣,國家也給予了大量的支持,在我國工業與信息化部指導下成立的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AII),它對工業互聯網也做出了自己的定義,工業互聯網是互聯網和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系統全方位深度融合所形成的產業和應用生態,是工業智能化發展的關鍵綜合信息基礎設施。

工業互聯網與智能製造

在這些定義中,都可以很明確的看出,工業互聯網與智能製造的緊密連接。在近些年來,隨著國家供給側改革政策的推動下,工業領域需求在持續復甦,包括紡織、汽車、鋼鐵等多個行業的業績不斷回升。

這些下游產業的復甦也將繼續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持續進行,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但在人民對於物質品質需求的不斷提高,加上人力成本的不斷高漲以及上游材料成本的提升等多重因素下,企業的盈利難度較過去也在不斷提升。因此,這種現狀也在逼迫企業不斷向智能化靠攏。

因此企業需要進行工業轉型,智能製造便是下一個工業製造的風口,而智能製造更是致力於實現整個製造業價值鏈的智能化,而工業互聯網是實現智能製造的關鍵基礎設施。

市場規模巨大的工業互聯網

據AII預測,2017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直接產業規模約為903億美元(約合5700億人民幣)。在2017年到2019年期間,預計產業規模將以18%的年均增速增長,到2020年,工業互聯網的產值可達2250億美元(14200億人民幣)。

除此之外,據不完全統計,在整個2017年,工業互聯網平台相關融資事件超過170起,融資額約為200億元。研究機構也普遍認為工業互聯網長期發展是利好的,也是今後投資者所熱衷的項目。

回到工業互聯網本身,既然與智能製造密切相關,因此重點也在於網路、數據、安全這三個方面。網路是基礎,數據是核心,安全是保障。AII認為網路為工業系統互聯和工業數據交換的支撐基礎,數據為工業智能化的核心驅動,安全為網路與數據在工業中應用安全的安全保障。

但要注意的是,工業互聯網並不等同於智能製造,不如說工業互聯網支撐智能製造,而智能製造幫助企業實現業務目標。

工業互聯網讓傳統製造型企業向生產服務轉型

現階段,工業互聯網大部分依然處在初級應用階段,多數為設備物聯加分析或者業務系統互聯加分析的組合。未來隨著技術不斷的深化,在物聯和平台全互通的基礎上實現複雜的分析和優化,從而不斷推動企業管理流程、組織和商業模式的創新。

工信部早前發布的《智能製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研發一批智能製造關鍵技術裝備,具備較強的競爭力,國內市場滿足率超過50%;突破一批智能製造關鍵共性技術,核心支撐軟體國內市場滿足率超過30%;製造業重點領域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超過70%,關鍵工序數控化率超過50%,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普及率超過20%。

從目前發展現狀來看,實現2020年的目標依然存在一定的挑戰性,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機遇。工業互聯網可以讓企業藉助這個平台,實現智能化生產,通過企業互聯實現網路化協同,通過產品互聯實現服務延伸,並在精準對接的基礎上滿足個性化定製的需求。

不只是單一機器或者單一的生產線進行智能化,而是整個生產流程的智能化,通過布置感測器設備,以無線通信技術為支撐,搭建工業雲平台,從生產到管理實現全流程採集,形成閉環,對數據進行科學分析與應用。由此,傳統製造型企業實現向生產服務型轉型。

小結

可以預見,在向智能化轉型過程中,優先轉換完畢的企業將可以獲得更多的優勢。智能化無人工廠在未來也將不再是科幻電影中的虛擬場景,工業互聯網將幫助企業更快向著這個方向邁進。

如今已是2018年,距離中國智能製造2025隻有短短7年不到的時間,而在這段時間,可謂每天都是風口期,能夠乘風而起的必將在下個十年翱翔天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子產品世界 的精彩文章:

匯頂財報解讀:市場技術換擋,屏下指紋與3D人臉識別業績可期
為什麼醫療行業的放射科更容易被人工智慧顛覆

TAG:電子產品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