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郭嘉與楊修:同樣是曹操謀臣,為何受重視程度如此不同?

郭嘉與楊修:同樣是曹操謀臣,為何受重視程度如此不同?

文/陳德方

在曹魏政權中,有兩個人非常特殊,他們都是青年才俊,也都因為有才而被曹操器重。他們便是郭嘉與楊修。郭嘉是曹操定北方的重要謀臣,如不是英年早逝,曹操甚至讓他做託孤大臣。楊修是曹操欣賞但憎惡的謀士,最終被曹操殺了。

很多人根據《三國演義》判斷,楊修之所以被殺,是因為恃才傲物,狂傲不羈,讓曹操很嫉妒,所以被殺。這種判斷其實嚴重矮化了楊修。楊修固然有才,也很傲,但是不至於被曹操殺死。曹操之所以殺他,是一些列綜合因素造成的。

楊修與郭嘉的不同,實際上是政治路線的不同,而不是個人品行的問題。過於抬高郭嘉,貶低楊修的言論,其實多數是後人附會的。郭嘉與楊修,代表的是兩種統一天下的思想路線。這背後又有不同出身的人對時局的看法。

第一、法家變革與儒家保守之爭。郭嘉是典型的主張法家變革的士大夫。他的思想理論是,通過法家之謀與嚴刑峻法,重新變革東漢末年的政治基礎,將天下統一到一個政權下面。然而,楊修依然是東漢大儒的傳統思想,希望儒家寬容治理,重用士族。

第二、士族與庶族之爭。楊修家族四世三公、四太尉,是一個非常顯赫家族的代表。這個家族在漢代簡直是政壇不倒翁,一直壟斷高位,與袁紹家族有一拼。然而,郭嘉是庶族出身,雖然不是漢寒族,但是家族並不顯赫。楊修與郭嘉的不同,其實是出身決定的。

第三、擁漢與代漢之爭。庶族是希望天下變革的,希望有新的政權顛覆舊有的模式,天下重新洗牌。然而,對大家族來說,代漢是要不得的。大家族是漢代的既得利益者,希望繼續維護大家族在政權中的顯赫地位。一旦變革,大家族就會倒台,新貴就會崛起,這不符合他們的利益。

這三點不同,正好與曹操的核心利益掛鉤。曹操是個十足的法家信徒,從他做事的風格就可以看出。自己的馬踏了麥田,他要割須,以顯示他對執法的決心。同時,他也是庶族出身。儘管他的養父做到了高位,父親位置也不低,但是再往上,就沒有厲害的人了。

最重要的一點是,曹操一定要代漢的,這點是不會變的。郭嘉給曹操的戰略,最終就是代替漢朝,這點也是不可能變的。郭嘉的政治訴求就是把曹操推向帝位。楊修與他的父親一樣,都是擁漢派,不可能支持曹操稱帝的。

郭嘉在政治路線、出身、訴求上與曹操完全合拍,而楊修則與之相反。這就註定了郭嘉被曹操捧得很高,但楊修最終被殺。說起來是個人問題,其實是複雜的政治問題。

參考文獻

1.《三國志》;

2.《三國時期門第出身對謀士政治命運的影響》;

3.《潁川謀士群體與曹魏政權》;

4.《三國史話》;

5.《三國史研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怪譚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登基時用了兩位捲簾將軍,他們是多大的官?
北京法源寺的明代大鐘上,為何刻有李敖的名字?

TAG:文史怪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