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球能源互聯網明確路線圖 中國應搶佔能源治理制高點

全球能源互聯網明確路線圖 中國應搶佔能源治理制高點

近日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以下簡稱合作組織)在北京召開「2018全球能源互聯網大會」,發布了全球能源互聯網「骨幹網架」、「發展指數2018」等多項成果。與會專家認為,這次會議明確了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的「行動路線圖」,建議從國家層面加大統籌力度,繼續推進中國能源互聯網建設,搶佔國際能源治理制高點。

全球能源互聯網明確「落地方案」

記者了解到,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家單位出席了2018全球能源互聯網大會。此次大會首次發布了《全球能源互聯網骨幹網架研究》《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指數2018》《全球能源互聯網技術裝備創新行動綱要2018-2025》《全球能源互聯網標準體系研究2018》等12項創新成果,形成一攬子方案、操作指南和支撐體系。這是繼納入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工作框架後,全球能源互聯網取得的又一重大進展,實現了從「規劃圖」到「施工圖」、從「新理念」到「可操作」的重要突破。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主席劉振亞表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全球規劃。為此,合作組織對全球一百多個國家深入研究,在各洲能源互聯網規劃基礎上,提出了「九橫九縱」全球能源互聯網骨幹網架方案和跨洲跨區跨國聯網重點工程。

此外,為及時反映電力發展格局,推進各國加快能源互聯,合作組織編製了140個國家的電力互聯等指數;圍繞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所需的關鍵技術和核心裝備,在13類領域提出了重點關注的54項技術裝備;梳理集納全球能源互聯網相關標準,形成的技術標準體系為中國搶佔能源領域國際話語權奠定基礎。

與會的十餘國部長級官員、80多位國際組織負責人、院士專家和跨國企業負責人等對成果予以高度評價,均表示積極支持和參與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

「全球能源互聯網之所以面臨挑戰,是因為有些事情我們現在不知道該怎麼做。這次會議發布的成果闡明了未來待完成的工作有哪些,待解決的問題有什麼,下一步只管積極落實推進。」英國科學與技術設施理事會主席、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邁克爾·斯特林說。

可再生能源協會執行董事會主席、瑞典能源署前署長托馬斯·卡博格表示,中國倡導的理念過去兩年多已在國際廣泛傳播,而這次會議讓全球能源互聯的願景更加具體、目標更加清晰、步驟更加明確,給各國政策制定者以現實的「行動路線圖」,標誌著全球能源互聯網真正成為可實施、可操作的系統性工程。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政策與項目司司長加里·劉易斯表示,「九縱九橫」骨幹網架構想,充分證明了中國在為實現世界減排目標積極貢獻智慧、開展行動,在該領域發揮引領作用。

各國加速 推動能源「設施互聯」

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發展峰會上提出了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倡議。兩年多來,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讚譽和積極響應,加速從「中國倡議」走向「世界行動」。

「全球能源互聯網是過去幾年世界上最有意義的倡議之一。中國領導人具有非常高的前瞻思維,但世界很多國家政治家都非常短見,不會做長遠規劃。」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總幹事喬治·科爾說,「當前全球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保護主義,世界需要更合理的政治引領。全球能源互聯網是其中關鍵的平衡力,我們希望通過對話合作設計出互利的解決方案。」

作為中國在能源領域發起成立的首個國際組織,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也從2016年成立之初的80家會員、覆蓋20個國家,發展到了402家會員、覆蓋61個國家。中國不僅和俄羅斯、蒙古、越南、寮國、緬甸等部分周邊國家實現了電網互聯,而且也參與和推動了衣索比亞-肯亞等部分跨國跨區電網聯通落地。此次與會專家表示,越來越多國家和組織看到了全球能源互聯的趨勢和好處,並不斷付諸行動。

海灣合作委員會互聯電網管理局主席哈里發表示,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中國選擇向世界開放並在能源領域與各國開展合作,特別是中國和中國企業正在給全世界帶來很大幫助,比如中方正在參與的非洲水電項目和各大洲電網互聯,大大緩解了當地的電力短缺,還降低了電力價格。

近期,合作組織與阿根廷能礦部,衣索比亞水、灌溉及電力部分別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截至目前,合作組織已與非盟、阿盟、海灣國家合作委員會、拉丁美洲能源組織、南美能源一體化委員會等國際組織以及巴西、智利、阿根廷等國政府部門共簽署20餘項合作協議。

衣索比亞駐華大使伯哈內指出,東非各國政府正在大力推動區域電網互聯,衣索比亞已和盧安達、蒲隆地、南蘇丹、葉門簽署電力合作協議,將加強整個非洲電力互聯,並進一步推動實現全球電網互聯。

阿根廷駐華大使蓋鐵戈表示,願參與推動電力互聯互通建設,並呼籲包括拉美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攜手努力,加快建設全球能源互聯網。

合作組織新聞發言人張義斌說,合作組織正在與聯合國合作,研究制定《全球能源互聯網落實〈巴黎協定〉行動計劃》,相關成果計劃於12月在波蘭卡托維茲氣候變化大會上發布。

專家建議中國搶佔能源治理制高點

專家指出,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進入國際社會廣泛支持、各國競相推動的戰略窗口期,即將快速走向落地,建立我國主導的全球能源治理體系面臨大好局面。建議從國家層面加大統籌力度,搶佔制高點,緊抓主導權。

不少與會專家表示,儘管全球能源互聯有諸多好處,但是不少政府和監管者還不了解其緊迫性,一些國家仍然在處於觀望狀態。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創辦負責人喬治·科爾坦言,在能源安全領域仍存在不信任和舊思維,不少國家與鄰國彼此不信任。德國工程院院士弗蘭克·貝倫特說,本地主義、保護主義是全球能源互聯的「絆腳石」。

國家統計局原局長李德水認為,電網跨國互聯技術上沒有問題、資金也不是問題,最大的障礙是政治。

對此,專家建議,一是在國家層面建立工作統籌機制,將全球能源互聯網作為我主導建立全球能源治理體系的影響力載體,將全球能源互聯規劃方案作為推動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框架計劃,調動政府和社會各界力量共同推動。

相關專家建議,將全球能源互聯網納入我主導的政府間對話與合作框架,加強政策溝通。在今年的中阿合作論壇和中非合作論壇、明年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設置相關議題,把聯網帶來的優勢宣傳出去,推動逐步形成面向全球能源治理的國際公約和規則。

二是穩步推進中國能源互聯網建設,提高國內能源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加快能源互聯網示範項目建設;同時充分發揮中國電力企業優勢,加強國際合作,進一步推動技術裝備和標準走出去。

弗蘭克·貝倫特說,不僅要改變觀念、改變電力供給的方式,還應在電力基礎設施方面加大投資力度。德國東部地區有很多風力發電,就是因為連通不夠,發電不能輸送到西歐和周邊國家去。

喬治·科爾說,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落地,要有好的政策對接,而中國又在很多重要方面起領導作用。未來,中國將成為綠色科技、電動交通和智慧電網方面的標準制定中心,一旦中國能源互聯對人和社會的好處顯現出來,別的國家就會跟著做。

三是進一步支持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發展,支持並幫助其取得聯合國咨商地位和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觀察員身份,指導其以非政府組織身份參與國際能源事務,為我國主導全球能源治理營造良好氛圍。

拉丁美洲能源組織能源一體化主任、厄瓜多電力與可再生能源部前部長何賽說,國際組織的角色很重要,尤其是能夠幫助促進公有部門和私有部門合作,調動各方的力量,幫助制定政策,更好地傳播能源互聯的理念和經驗。

(責編:張葦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日報 的精彩文章: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六次領導人會議在越南開幕
北京構建社會投資建設項目審批服務新體系

TAG: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