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趙孝成王一時頭腦發熱,作出一個決定,是福還是禍呢?

趙孝成王一時頭腦發熱,作出一個決定,是福還是禍呢?

膠柱鼓瑟——成語與歷史系列(75)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

七年,秦與趙兵相距長平,時趙奢已死,而藺相如病篤,趙使廉頗將攻秦,秦數敗趙軍,趙軍固壁不戰。秦數挑戰,廉頗不肯。趙王信秦之間。秦之間言曰:"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為將耳。"趙王因以括為將,代廉頗。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趙王不聽,遂將之。

歷史回顧

公元前262年,秦國攻打韓國,秦軍攻佔了韓國的野王,截斷了韓國上黨郡與韓國本土的通路。韓國國君下令守將馮亭將上黨郡獻給秦國,期望秦國停止進攻韓國。

馮亭不願降秦,同上黨郡的百姓商量後決定利用趙國的力量抵抗秦軍。他派使者前往趙國,要把將上黨郡的十七座城池獻給趙國。

趙國國君趙孝成王與平陽君趙豹商議此事,趙豹覺得此事不妥。他認為接受上黨郡會給趙國帶來災禍,沒有什麼好處。趙王又召見了相國平原君趙勝及趙禹,徵求他們的意見。這二人卻認為此事好處多多。於是,趙孝成王決定接受馮亭的投降。

趙王問趙勝:"接受上黨地區,秦國必定會派白起進攻我們,誰能抵擋呢?"趙勝答道:"別人難以抵擋白起,但廉頗勇猛善戰、愛惜士卒,野戰不如秦國,但守城完全可以勝任。"

於是,趙王封馮亭為華陽君,派趙勝親自前往上黨受地。同時派廉頗率軍駐守長平,以防備秦軍的進攻。

趙國的行為極大地激怒了秦國,秦軍迅速攻下了上黨,並開始向長平進攻。雖然秦軍接連擊敗趙軍,但廉頗堅守城池,秦軍攻打了三年長平也沒能取得決定性勝利。趙王並沒有想到此戰變成了持久戰,對廉頗很是不滿,多次派人責備廉頗。

廉頗原本想以逸待勞,先挫傷秦軍的銳氣再等待時機出擊。但秦國上下一心,舉國動員,不僅疏通了糧道及時供給前方軍隊糧食,還派出軍隊騷擾趙軍糧道,並取得了外交上的重大勝利,讓趙軍陷入外無援軍、內無糧草的絕地。

正在這個關鍵時刻,趙王卻中了秦國的反間計,準備讓趙括代替廉頗當趙軍主將。身患重病的藺相如知道後極力勸阻趙王說:"大王以趙括代替廉頗,就好像把瑟上的弦栓膠住了來彈奏一般。趙括只是死讀了他父親趙奢留給他的兵書,根本不懂得靈活運用。"趙括的母親也跟趙王說趙括不適合當主將。

但趙王一意孤行,用趙括將廉頗替換了下來。趙括上任後改變了廉頗的戰法,主動出擊,使四十萬趙軍很快便被秦軍包圍,全部死於長平,趙括也丟掉了性命,趙國幾乎滅亡了。

相關成語

膠柱鼓瑟:由藺相如語"如膠柱而鼓瑟耳"引申而來。原意是用膠把瑟上調間用的木栓粘住,栓不能轉動,音調就不能調整。現多用來比喻辦事拘泥固執,固守成規,不知靈活變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周 的精彩文章:

秦國集全國之力攻趙,長平之戰後,因為一個小人物放棄趙國
春秋爭霸:宋國敗於泓水之戰後投奔晉國,晉國擴充兵力伐衛破曹

TAG:東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