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深度】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什麼樣的共同體?

【深度】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什麼樣的共同體?

原標題:【深度】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什麼樣的共同體?



世界歷史必然走向民族國家的聯合行動,必將建立真正的普遍交往,必將摧毀「虛假的共同體」,建立真正的共同體,這正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賦予世界歷史進程的方向、目的和價值。現在,它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稱呼出現,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同。

你有國際視野和世界眼光嗎?如果沒有,千萬不要說自己讀懂了馬克思主義,更不要說自己是馬克思主義者。


馬克思、恩格斯一開始就不是將其事業定位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發展上,而是堅持放眼整個世界、整個人類社會建構自己的宏大敘事。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繼承了這種視野和格局,從提出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到提出構建和諧世界,再到提出積极參与全球治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從為了擺脫貧困不得不開放,到今天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引領世界開放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在國際舞台上演繹著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魅力。


還記得那個「世界歷史」的預言嗎?


全球化不可避免地會到來,世界市場必然會形成,人類歷史將進入世界歷史階段,這是馬克思、恩格斯在19 世紀中葉就已經做出的判斷。


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他們就表達過一個觀點,隨著生產力的巨大增長和高度發展,人們的普遍交往將建立起來,每一民族的發展依賴於其他民族的變革,地域性的個人成為世界歷史性的存在,「世界交往」、「世界市場」、「世界歷史」在人類社會進程中才真正有了現實性。



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更清晰地指出,正是新興的資產階級為了不斷擴大產品的銷路,奔走於全球各地,到處落戶,到處開發,到處建立聯繫,最終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


「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


物質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民族之間的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的互相依賴,用今天的話可以稱為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



認真閱讀會發現,他們還講明了在政治上必然出現的結果——「政治的集中」


「各自獨立的、幾乎只有同盟關係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關稅的各個地區,現在已經結合為一個擁有統一的政府、統一的法律、統一的民族階級利益和統一的關稅的統一的民族。」


可見,馬克思、恩格斯對世界歷史、對全球化進程的闡釋是多維度的,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在那個時代,他們就已經談到了我們今天談論的全球化的各方面。



來源 |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為什麼是對的》



人民出版社


為人民出好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出版社 的精彩文章:

書單 人民的好總理
宇宙是什麼樣子?

TAG:人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