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姓氏故事】「蔣」姓

【姓氏故事】「蔣」姓

歷史來源

「蔣」源出

蔣(Jiǎng蔣)姓源漢比較純正,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周公姬旦的第三個兒子叫伯齡之後,以國名命氏。據《左傳》、《唐書·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所載,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第三個兒子叫伯齡,被封在蔣,建立蔣國,是周朝的一個小國。後來蔣國被楚國所滅,伯齡的後代子孫就以原國名命姓,稱蔣姓。《元和姓纂》中記載:「周公第三子伯齡封蔣,子孫氏焉,國在汝南期思縣。」期思縣因期思公復遂而得名,治所即今河南淮濱縣城東南13公里得期思集,北鄰死河,系春秋時楚滅蔣後所置,屬於汝南郡,魏、晉時改屬弋陽郡。因此,蔣姓祖根在今河南省淮濱。

2、出自其他少數民族中有蔣姓。如滿、蒙古、回、拉祜、保安、布朗、苗、瑤、傣、土家、壯、羌及苦聰人有此姓。

得姓始祖

蔣伯齡。據《元和姓纂》中記載,將氏出自姬姓,乃周公旦第三子伯齡之後,以國名為氏。周武王姬發滅掉荒淫無道的商紂王之後,建立周王朝,在位不久即撒手人寰,由周成王繼位,因成王年幼,便由周公旦攝政,周公旦助成王平息了商紂王之子武庚和東方夷族的叛亂,確定宗法制,創立了典章制度,並不斷分封同姓諸侯,其中將自己第三子伯齡封於蔣地(今河南省固始東北蔣集,一說今河南省光山縣西),世稱蔣伯。公元前617年,蔣國被楚國所滅,其後子孫便以國名為姓,稱為蔣氏,並尊蔣伯齡為蔣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河南為蔣姓的最初發祥地,楚滅蔣後,蔣姓除部分留居河南外,大部外遷。秦漢之際,有蔣姓西遷入陝西,東遷入山東,其中在山東博興、壽光的蔣姓繁衍的最為旺盛,故蔣姓世代有以「樂安」為堂號的習俗。蔣姓南遷較一般姓氏都早,始於漢代,東漢建武年間,逡道侯蔣橫遭讒害,其九子避難四方,光武帝醒悟後,九子皆隨地封侯,即:公華侯潁、會稽侯鄭、臨蘇侯浙、臨湖侯曜、浦亭侯巡、臨江(今重慶忠縣)侯川、九江(今屬江西省)侯稔、雲陽(今陝西省淳化)侯默、函亭(今江蘇省宜興)侯澄。

可見,自蔣橫以後,其子孫多數散居於我國南方的江蘇、江西、浙江、四川、湖北、湖南等地,並且成為當地的開基始祖。如此反而使蔣姓活動範圍大大增加。東漢末年,有一支從河南遷往山東東萊郡,三國時曹魏的蔣濟即其後裔。此期有蔣休(西漢名臣蔣翊之十世孫)自樂安遷義陽羨縣(今江蘇宜興),其子孫有遷浙江奉化之三嶺。據考證,天下無二蔣,蔣姓中國人本出自於一家。漢代以後的蔣姓,大都出自江蘇的宜興,其始祖為函亭侯蔣澄,後來中國的蔣姓人家,絕大部分都是從宜興繁衍出來的。

唐初,陳元光入閩開漳,有蔣姓將佐隨往,此期有浙江天台之蔣姓移居浙江奉化。五代時,蔣翊的後人蔣顯,出任四明監鹽官,住在寧波城內的採蓮橋,其後代文人蔚起,成為甬上望族。宋以後,福建、廣東蔣姓已盛,元季,仕傑公(宋神宗金紫光祿大夫蔣浚明之裔)始遷奉化武嶺禽孝鄉(即今溪口鎮),此即蔣介石之先祖。明清之季,有閩粵蔣姓移居海外。一九四九年,蔣介石敗居台灣,蔣姓族人大批隨往。如今,蔣姓已廣布天下,尤以四川、江蘇、湖南、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蔣姓約佔全國漢族蔣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蔣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四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七。

家族名人

蔣翊:漢杜陵(今陝西省西安)人,以廉直名,王莽執政,告病返鄉,終身不出。他庭院中有三條小路,只與羊仲、求仲二位隱士來往。後來人們把「三徑」作為隱士住所的代稱。

蔣植:清代戲曲作家、文學家,曾任翰林院編修。作有雜劇、傳奇16種。詩文負盛名,與袁枚、袁翼並稱「江右三大家」。

蔣伊:江蘇省常熟人,清代書畫家、詩人,性孝友,負才略,工詩文,善繪事,康熙十二年進士及第,有《莘田詩文集》傳世。

蔣子文:三國時廣陵(今揚州)人,漢末為秣陵尉,追逐強盜至鐘山腳下,戰死。東吳初年,有官員看見蔣子文在大道上乘坐白馬、手執白羽扇、侍從左右跟隨身旁,和生前一模一樣,皇帝於是為蔣子文立廟堂,並將鐘山改名蔣山。白馬村、蔣王廟遺迹留作為地名,就保存至今。

蔣士銓:字心餘,一字苕生,號清容,又號藏園,晚號定甫,或自署離垢居士。鉛山(今屬江西省)人。清代詩人、文學家、戲曲作家。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進士,官翰林院編修。他與袁枚、袁翼並稱「江右三大家」。著有《忠雅堂集》等。

公號ID : lishigushi

購書WeChat : lsgs201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故事 的精彩文章:

【姓氏故事】「徐」姓
【名家名作】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TAG:歷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