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勞動創造美/「五一」俞進微展

勞動創造美/「五一」俞進微展

如意令

 榣山遺韻

駱集益;周志華 

00:00/01:25

「水」在中國畫藝術創作和審美活動中的重要地位來源於中國的悠久歷史,我們今天對水墨畫「水」的研究,不僅是在發掘歷史,更在於沿用學習歷史,通過對「水」的研究,摒棄克服現代繪畫中平板、不生動、無韻味的弊病,以傳承並創造出更多的帶有時代氣息的好的作品。

老子有雲:「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在老子的眼裡水是近乎於道的,而論及中國繪畫大都是以「筆、墨」來論述的。在對用水的提及論述少之又少。

其實在中國畫中「水」有其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被理解成為一種水的無限可塑性在中國繪畫的寫意精神當中被推向了一個至高的境界。

水在其中代表著最高的自由,也是唯一與繪畫者相同,具有能決定自身自由限度的核心因素;水在畫家和繪畫之間,給出了它們相融相通的道路。

水在宣紙之上特殊的暈化作用,將畫家內心嚮往的自由送達到一個理想的境界。它在這一過程中也同時完成了自己塑形的多重可能。

揚州八怪中的李鱓就曾言:「水為筆墨之介紹,用之得法及凝於神」,「筆墨作合生動,妙在用水」。他充分地領會到作畫要傳神,筆墨是基礎,而關鍵在於用水得法,「作畫無水、如舟擱灘、劃不得一槳」,說明一件成功的作品,要達到神情橫溢的藝術效果,都取決於用水得法,不然無法作畫。

產生不同的畫面感受,「水」在畫面中的運用是不可忽視的,如果缺少了「水」的存在,畫面就喪失了繪畫感,更喪失了畫中的神韻。水在宣紙上的變化、意外和經過的路徑,並不終止在具體既定的目的之上。

藝術活動關注的是人的心靈世界,尤其是藝術家的心靈世界,黃賓虹說:「自古畫者築基於筆,建勛於墨,而使筆之變化於無窮者,在蘸水耳。」足見其用水之法在中國畫中的重要性,故中國畫又稱「水墨畫」。

然而,中國畫在南齊謝赫就有六法之說:即氣的生動、骨法用筆、經營位置、應物象形、隨類賦彩、傳移摹寫。

這六法都需通過筆墨來完成,筆墨要靠水來調和,用水在於墨,更在於筆,墨法之妙,全從筆出。筆含水多稱濕筆,反之則稱渴筆。所以,中國畫其神韻就得靠筆墨之表現,水法之妙用,方可得其意境,超以象外。

中國畫講意境、講氣勢、講神韻,而這意境、這氣勢、這神韻,都是依靠筆墨來勾畫來體現的。特別是寫意畫亦稱水墨畫,水墨畫要出神韻見意境,關鍵在於用水是否得其妙法。

中國繪畫史上凡是獨具風格、自成一派的大師都對筆法、墨法和水法有獨到領會和把握。他們的作品儘管傳世數百年,至今依舊水墨滲景、酣暢淋漓。

這筆墨的神化全仗於水之妙用,如徐青藤之《芭蕉圖》和《葡萄圖》、石濤之 《山水煙雲圖》,以及八大之《墨荷圖》,那紙雖因年代久遠而顯得破舊了,可畫中之芭蕉、葡萄、荷花還是濕糖糖的,一派生氣盎然之氣象依然如故,原因就是用水得法。

是因為筆墨之變化,使畫之意境和畫之神韻永遠凝固在紙上,才使後人神往不已。 使作品無不是筆精墨妙。一筆之中,筆有三折,一點之墨,墨分五色。這筆墨之變化,關鍵全仗妙於用水,水墨神化,才使得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躍然紙上而顯神韻,栩栩如生。得其要訣者方為高手也。

通常我們畫畫,除了備有筆墨紙硯外,還必備一盂水,可以說沒有水就無法畫。中國畫的用筆變化,在輕、重、疾、徐,用墨變化,在濃、淡、枯、濕,倡導以筆驅使墨,以墨表現筆,然後兩者結合離不開水的作用。

筆墨的有效變化主要在於其筆中含墨量和含水量的多少。水之用法是否得當,著實是影響一幅畫之意境與神韻的,如魚得水。所以,用筆、用墨及用水三者之間的關係是很密切的,而且還存在著各自不同的特殊功效。

茶畫舍工作室 祝大家五一節快樂

願大家 平安喜樂 順遂無憂

祝?祝?祝?

圖文/ 意境

製作/ 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畫舍 的精彩文章:

TAG:茶畫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