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避免產後抑鬱要從這幾個階段做好預防

避免產後抑鬱要從這幾個階段做好預防

備孕期、孕期、分娩期及分娩後的不良情緒都會影響產後新媽媽的情緒,預防產後抑鬱症要從備孕期的情緒梳理開始:

一、備孕期的糾結

各種糾結與擔心:

往往糾結於要還是不要,對於孕育新生命,迫於家人、朋友和同事攀比的壓力,還沒最後下決心;

擔心想要孩子不能受孕,擔心孩子的性別,擔心二人世界的變化;

擔心經濟能否承擔,擔心工作、學業受影響,擔心婆媳關係處理不好;擔心新生命的誕生會帶來諸多新問題。

對策:確定想要一個孩子是否是夫妻二人自己的決定;養育後代是人生的一部分,做好備孕期的各項準備,身體準備,健康體檢,做好經濟上、做好工作學業上的提前規劃。了解孕育相關的政策。

二、早孕期的不適

懷孕了,很高興,但又會擔心是否為宮外孕;早孕反應導致身體不適會引起孕媽情緒低落,擔心早孕反應吃不好會影響胎兒發育;尤其是有異常情況時,如陰道流血,服藥,放射線,檢查飼養寵物等會影響胎兒發育;家人過度的關心和照顧,早孕癥狀使得孕婦對自身關注度增加,家中長輩及年齡較大孕婦對胎兒能否正常發育的擔憂,家庭及人際關係矛盾。

對策:

適時告訴家人和同事朋友。確定懷孕後要做優生諮詢。如果沒有做好備孕準備,諮詢醫生後可以繼續妊娠,就要及時做好早孕期保健,包括服用葉酸,早孕時如果反應較大,一定能吃啥吃啥,避免飢餓,服用維生素B族,嚴重時可以輸液;如果備孕階段做的好,更是沒有必要擔心。

三、孕中期的適應與負荷

孕中期逐漸適應妊娠狀態,主要的情緒問題胎兒發育篩查和母親妊娠併發症的篩查帶來的擔心和困擾。

1胎兒異常的篩查

主要是染色體疾病篩查尤其是唐氏兒的篩查,糾結於血清學檢查,無創DNA,羊水穿刺和彩超NT檢查,做還是不做,做完結果的各種糾結。系統超聲對胎兒臟器畸形的篩查,一旦發現異常,尤其是比較常見的胎兒有軟組織異常就會憂心匆匆。甚至影響飲食睡眠。

2孕中期妊娠合併症的篩查

出現了妊娠期高血壓,24周後做葡萄糖耐量試驗發現血糖高,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各種擔心,糾結與恐懼。

對策:定期孕檢,參加孕婦學校、孕婦課堂等學習及運動等。了解正確的孕期知識,做篩查後及時向醫生做相關諮詢,通過正確的途徑獲得可靠的關於自身妊娠狀況的知識與信息。避免道聽途說,造成不必要的擔心和恐慌。認真接受指導與治療。適度的運動可放鬆身心。

四、孕晚期及臨產期

生理上過負荷的應激可產生心身反應。

妊娠水腫、行動有些不便、胎動敏感、尿頻、後背痛、腿抽筋、心率過快、呼吸短促、胃灼熱以及便秘、多夢睡眠、面臨分娩壓力等經常發生睡眠障礙;隨孕周增加,胎動變少,會經常擔心胎兒安全;擔心不能順利分娩,擔心生不下來,害怕疼痛,怕生下來的孩子不健康,怕孩子的性別不合心意,害怕手術。擔心會突然分娩。情緒不穩定:緊張、興奮、焦慮、恐懼、抑鬱、易激惹。

對策:

均衡飲食,適當增加蛋白質類食物和維生素礦物質的攝入,保證睡眠(心理調節要求:不將擔心的事帶入寢室);積極生活每一日每一時,做好孕晚期常規檢查,了解分娩過程與機制,減輕焦慮,消除對分娩的顧慮和恐懼。做好分娩的心理與物質準備,沒有意外情況不過分提前入院。

五、分娩期與產後3-5天內

分娩期矛盾心理:一方面對即將出生的小生命的期待、喜悅,另一方面對分娩的恐懼、擔心分娩不順利、擔心分娩不順利、擔心胎兒安危及對嬰兒未來的撫養;害怕疼痛、擔心生不下改做剖宮產,害怕出血、擔心缺氧,害怕暴露身體,害怕生女孩等,對陰式分娩沒有信心等導致恐懼和焦慮;產房的陌生和孤獨,缺少陪伴,醫務人員的司空見慣,孕婦孤獨、恐懼和焦慮形成惡性循環;因產婦自身疾病、胎兒畸形或死胎必須終止妊娠時悲傷痛苦,

產後不良情緒:產後數天內發生的一過性易激惹和輕度的心緒不良改變,哭泣、喜悅、心情波動、頭痛、混亂、失眠、焦慮等情緒,對嬰兒缺乏感情,仍能維持基本生活狀態和哺育嬰兒,一般3-5天自然消失,少數癥狀持續發展為產後抑鬱症。

對策:

加強產前健康教育,通過保健院或醫院的孕婦學校或課堂了解妊娠與分娩的相關知識,了解分娩過程,學習一些放鬆的技巧,減少緊張和恐懼心理。了解產程及自然分娩、剖宮產的利弊。

提前熟悉分娩環境,減少入院分娩的陌生緊張情緒,可以選擇家庭病房分娩。導樂或是陪伴者

社會及家庭的支持,孕婦的家庭成員丈夫、公婆及父母接受心理衛生宣教,減輕孕婦心理負擔,多關心、鼓勵孕婦,督促定期檢查。給孕婦傾聽與發泄的機會。分娩前後最需要一個有同情心的傾聽者,發泄憤怒、無助和悲傷,緩解超負荷的心理壓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孕婦 的精彩文章:

紅棗對女性來說是不錯的營養品,孕婦吃紅棗講究多控制數量很重要
注意!這個病發病率極高且愛找孕婦「下手」

TAG:孕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