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桃殺三士」中,晏嬰為何要設計殺三個壯士?其實並非為了國君

「二桃殺三士」中,晏嬰為何要設計殺三個壯士?其實並非為了國君

原標題:「二桃殺三士」中,晏嬰為何要設計殺三個壯士?其實並非為了國君


「二桃殺三士」的故事記載在《晏子春秋》里。


晏嬰之所以要設計除掉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三個勇士,《晏子春秋》上記載的是晏嬰對齊景公說的一段話。晏嬰說:「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內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敵,此危國之器也,不若去之。」

這段話,首先說的就是三個勇士不忠誠於國君,「無君臣之義」,這樣會威脅到國家的安全。這也是齊景公同意晏嬰設計殺掉三個勇士的根本原因。



(晏嬰劇照)


那麼,這三個勇士忠不忠於國君呢?

除了《晏子春秋》外,史料上並沒有更多關於這三位勇士的記載,僅是這個故事裡面提到了他們。因此,我們要判斷他們是不是忠誠,只能從這個故事中來看。


首先,當三個壯士聽說齊景公要獎賞他們,興沖沖跑來的時候,他們發現,齊景公給的只是兩隻普通的桃子。如果三個壯士不在乎齊景公,不把齊景公放在眼裡,他們當時肯定會發怒,你這不是羞辱我們嗎?但是三個壯士並沒有發怒,反而作古正經地按照齊景公的要求,討論他們自己的功勞。從這裡,我們是看不出他們的所謂「無君臣之義」的,看出的反而是他們對國君忠心耿耿,惟命是從。


其次,當三人在說自己功勞的時候。公孫接說的是自己打虎豹而搏熊羆,田開疆說的是自己帶著軍隊抵抗外國人的進攻,古冶子說的是自己在河裡面殺死大鱉保護君王。



(二桃殺三士)

這三件事,公孫接保護的是百姓。因為在那個年代,山上的虎熊之類,他們經常害人命,殺死他們,就是保護老百姓的生命。田開疆是保護國家,抵禦敵人的侵犯,就是確保江山社稷的安全。古冶子是保護君王的性命。


起先,三個人都在說自己的功勞大。不過,最後當三個人都把功勞擺出來後,大家就都一致同意古冶子的功勞最大。而同意古冶子的功勞最大,也就是意味著,他們三人內心深處,是把君王的生命安危擺在第一位的,是君王大於國家,國家大於百姓。這個觀點,與孟子的「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的排位完全相反。既然這三個人把君王排在第一位,為什麼晏嬰還說他們不忠誠,「無君臣之義」呢?


第三,當三個人去世後,「公殮之以服,葬之以士禮焉。」也就是說,齊景公也覺得心裡不忍,感覺得似乎殺錯了,厚葬了他們。齊景公的這種做法,也反過來說明其實這三個勇士是比較忠誠的。


由此可知,晏嬰肯定是殺錯了。


(晏嬰見齊景公)


有人根據齊國最後田齊代姜齊的史實,認為晏嬰並沒有殺錯。但是,田開疆是否就是後來田齊的祖先?並沒有證據。如果是,那麼說明晏嬰殺田開疆是沒用的,因為殺了,田齊依然代姜齊。如果不是,晏嬰所做的就是有罪推斷。是因為他主觀認為他們是「國之危器」就殺人。


那麼,既然晏嬰殺錯了,為什麼還要這麼做呢?原因在《晏子春秋》上已經說得明白:「晏子過而趨,三子者不起。」意思就是說,晏嬰從這三個勇士身旁經過時,小步快走以示敬意,但這三個人卻不起來,對晏嬰非常失禮。很顯然,晏嬰這樣做,免不了「公報私仇」的嫌疑。


(參考資料:《晏子春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精彩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清朝皇室非常看重出身,康熙卻為何選一個「下人之女」為皇后
李世民為何要把皇位傳給九皇子李治,最後造成武則天奪取天下

TAG:張生全精彩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