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為什麼孩子不再和你說心裡話?

為什麼孩子不再和你說心裡話?

生/活/就/要/四/平/八/穩

主播 | 曹輝 新浪微博 | @幕聊長官

01

當孩子說:「不要再說了」

豆豆放學回家一進門就嚷嚷,說:我真想揍樂樂一頓!

爸爸很驚訝,問孩子:為什麼啊?

豆豆說:他把我的作業本扔到了垃圾箱里了!

爸爸認真思考了一下,問豆豆:你是不是先招惹他了?

豆豆說:沒有!

爸爸又說:不可能吧?你不惹他她為什麼要這麼對你!算了,別生氣了,樂樂不是你的好朋友嗎,跟好朋友你別跟那麼斤斤計較了。再說了一個巴掌拍不響,肯定你也有問題。

這種對話,大多數的父母都和孩子發生過,我們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妥。但是,其實,這種對話存在兩個比較嚴重的問題:

第一,家長主觀臆斷的判決並且推測了一件事情的情況,但是,這僅僅是推測,而這種推測卻不是事實,也就是說用推測代替了事實來下結論,這對孩子未來實事求是的精神顯然是一種消極引導。

第二,家長根本忽略了孩子的體驗和情感,而只去談論事情的對錯

這種忽略孩子情緒的對話,會直接影響孩子和父母之間交流的意願和快樂感受。長此以往,你會在某一天突然地發現,你的孩子對你永遠地關閉了心門。取而代之的是一句冰冷生硬、令你心寒的話「說什麼都沒用,不要再說了。」

我見過很多父母,因為突然察覺自己的孩子在情感上不再依賴自己時候傷心欲絕,覺得自己被「遺棄」而跑來找我抱怨孩子的無情冷漠。

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曾經在他無數次希望你來關心他的情感和情緒的時候,你都缺席了,甚至是粗暴野蠻地給了她當頭一棒呢?所以,最終你失去了她,這一點也不奇怪。

02

學會接納和理解孩子的感受

我們要在此提醒父母:不要習慣於否認或是忽視孩子的感受。

當他們的感受被不斷地否定和忽視的時候,他們會感到憤怒甚至是困惑。認為自己的心理感受是不被認同的,或者是錯誤的,久而久之,他們會壓抑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最後發展成為不明白自己真正的心裡需要,當然也會對父母關上心門,拒絕合作。

1父母應該了解、體會孩子的感受,並且回應他們的感受,然後協助孩子去面對衝突!

首先,當孩子和你交流的時候,你要放下手機、關上電視、停止手頭上拯救地球的重要事情,而不是心不在焉的樣子。我們發現親子關係出現問題的多數家庭都存在同樣的一個問題,那就是,父母沒辦法認真對待孩子的對話,直到發生嚴重問題的時候,你想認真的時候,已經錯過了一切機會。

2在傾聽的同時,要積極應答。

比如認真注視孩子的眼睛,並且認真的說:「哦!…嗯?…是啊~!對~這樣啊…」並且,認真花時間聽完他的全部陳述。這個世界上不缺少會生孩子的爹媽,但是,太缺少花5分鐘聽完整孩子抱怨的父母了。

3直接表達事情給你帶來的情感反應,注意,是你的真實反映,而不是假裝成就非凡的偉大父母的拯救世界的理論。 我不是說不要教育孩子,起碼在一開始的時候不要,而是要同理、同情

舉個例子,養了很久的小海龜死了,孩子很傷心,一般父母會安撫孩子「別難過了我給你買新的,不就是只小海龜嗎。」但往往越這麼說孩子越難過甚至有點「無理取鬧」似的大哭起來。

反其道而行之,父母直接說「真沒想到小海龜會死,失去一個好朋友的確讓人很難過」,孩子聽到這些心裡倒會感到安慰甚至會及時停止傷心。因為,你讓他們感覺到有人能理解他們內心的感受。

因為所有年齡段的人在情緒低落的時候,都不在乎別人是否同意,需要的只是有人能理解我們正在經歷的事。

只有打開了同理心,才建立了彼此溝通的橋樑,如果橋都斷開了,請問又有什麼東西能夠通過呢?

03

人人都需要被理解

當我們情緒低落或是激動的時候,我們最需要的是有人能理解我們的人。而不是一個絮絮叨叨好為人師的討厭鬼。

同樣,當我們的孩子跟我們表達突然的情緒時,當時的他需要的是一個認同他情感的耳朵,而不是引來一堆的說教,甚至是批評、指責。

無數的教育專家都告訴我們同一個真理:如果孩子的感受被接納和理解,他們也就比較能夠平靜地理解、接受我們所設置的行為規範和準則。並且接納我們對於事物的看法和給他的建議。這不正是我們想要的嗎?

- End -

圖片| 網路 音頻尾曲| 《close to you》

都是親人,看完別急走,到最下方點贊轉載哦

- 四平八穩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四平八穩 的精彩文章:

飲食里有3個偷鈣賊,你可能天天都在吃!

TAG:四平八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