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父母最高級的養育,就是看見孩子

父母最高級的養育,就是看見孩子

父母最高級的養育,就是看見孩子

01

一天上午,我帶妍妍出門,經過小區門口的幼兒園,正好看見孩子們出來活動 ,就又試著問了一下她要不要看看小朋友戶外活動,出乎我的意料,她點了點頭並提出讓我抱著,我看那個圍牆很矮,還有欄杆,就讓她站在圍牆上扶著欄杆看,她說好,只見她站在那裡看的入神。

而在這之前的一次 ,她看了一會就鬧著要走。突然想起她讓我抱她看,於是我在她原來站著的位置蹲下來抬頭看,發現除了孩子們的小腦袋,什麼都看不見。

我這才恍然大悟,她之前哪裡是不願意看,而是看不見。我和她爸爸個子高,站著自然看的一清二楚,可是她個子小呀,若不是蹲下來,我真的沒注意到,原來在她視線所及之處,全是黑壓壓的小腦袋。

我不覺有些羞愧起來。

想起自己總是會在不經意間犯這樣的錯誤,根本沒搞清楚孩子在想什麼,就想當然的下結論。

有一天我帶妍妍回媽媽家,妍妍在路邊看到一朵小花,覺得很漂亮,就想摘,我沒同意,但是她趁我不注意的時候,還是偷偷摘了一朵,她看我有點生氣,也不敢說話。

到了媽媽家,剛進門,她就把小花遞給了外婆,說是送給外婆的。

那一瞬間,我真的有些無地自容,我被自己的「自以為是」蒙蔽了眼睛,根本就「看不見」孩子的內心,否則,買一束花應該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02

我的一個寫作朋友,第一次中稿,得了100塊錢稿費,她很開心,興沖沖地跑去跟媽媽說,結果媽媽回道:怎麼才100塊?

那一刻,她說真想不再跟媽媽說話了。

她說我什麼基礎都沒有,能寫成這樣,我真的很開心的,為什麼就不能鼓勵我一下,非要打擊我呢?

她說,媽媽總說自己跟她不親,什麼都不跟他們說,別人家孩子什麼都跟父母說。

朋友覺得很委屈,她說自己從小就羨慕別人家的女孩可,以跟媽媽親如姐妹,嘻嘻哈哈說個不停。然而每次自己跟父母說些什麼,常常會換來一頓說教或者數落,久而久之,她就再也不想跟父母分享自己的事情了。

她說我也知道父母很愛我、很關心我,我也盡量在行動上去回報他們,可在情感上,卻真的親密不起來,總覺得有些東西橫亘在我和父母之間,我跨不過去,而他們也跨不過來。

心理學家李雪說:如果父母看不到孩子本身,只看到孩子的功能價值,即使父母為孩子傾注一切,孩子的內心也感受不到愛,他能體會到的只是一份恆久的孤寂。

一個寫作小白中稿的心情,我特別有體會,感覺像中大獎,特別有成就感。可如果我們只看到寫作帶來的能掙稿費的功利性價值,而忽略它所帶來的精神上的愉悅,父母和孩子就沒法處在同一個空間,也無法產生共振,這樣的話,即便是親生父母,也斷然無法和孩子有多親近。

03

有時,孩子鬧情緒,一些父母為了讓孩子儘快安靜下來,不是去找孩子鬧情緒的原因,而是喜歡對孩子說「你再不聽話,我就不愛你了」諸如此類的話,這會給孩子一種錯覺:父母愛我是因為我聽話,如果我不聽話,我就得不到愛了。

如果長期生活在這種思維方式下,孩子就會特別在意外在的評價,因為他需要這些評價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前兩天看到一個新聞,一個孩子發現宿舍里另外三個人單獨建了一個群,而把自己排除在外,她無法接受這樣的現實,選擇了自殺。

也許你會覺得這個孩子很傻,別人的眼光又有多重要呢?可有些人就是要靠著這樣外在的力量去存活,他們覺得,只有成為別人眼中正確的人,自己的生命才有意義。

這樣的人生,讓人想來就覺得可悲。

猶太哲學家馬丁?布伯說,關係分為兩種——我與你,我與它。當我放下預期和目的,以我的全部本真與一個人或事物建立關係時,我就會與這個存在的全部本真相遇,這種沒有任何預期和目的的關係,就是「我與你」的關係。

這段話用在親子關係上也同樣適用。

當我們說無條件地去愛孩子的時候,也就是在說身為父母,要放下自己對孩子的預期和目的,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的看見孩子的存在,而不是讓孩子成為你表達愛的工具。

孩子雖然是經由父母帶來這個世界的,但他們來到這裡,並不是為了成為另一個父母,他們有自己的價值所在。

只是在孩子小時候還沒有自我評價能力時,他對自我的認知和評價都是來源於父母的,而這些認知和評價又會成為他將來構建自我價值體系的基礎。所以,父母的評價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尊重,他就能成長的堅定、自信、有力量,他就能有勇氣活成自己,長成生命本來的樣子。而正如喬布斯所說,「能成為自己,生命才真正有意義」。

04

要看見孩子,不能只用眼睛,更要用心,只有用心去體悟,才能真正感受到孩子的所思所想。

當孩子的行為發生變化時,一定是他的情緒產生了相應的變化,所以,我們不能只看孩子的表面行為。

首先,要先去了解引起孩子產生這一行為變化的原因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觀念,也常常會先入為主,要想真正去理解孩子,就一定要放下 「自以為是」,不要用自己的想當然去代替孩子此時的感受。

比如,你帶著孩子走了一條平常沒走過的路,孩子哭鬧不止,他真的不是不聽話,只是他內在形成的秩序被你打亂了。

其次,要學會換位思考

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換位思考,才能同理到他此時的心情。

比如你下班回來已經很累了,都很晚了,孩子還是不願意睡覺,可能他只是很想爸爸媽媽,好不容易看到他們回來了,不捨得睡覺。換位思考,假如你是孩子,那你一天都沒有見到爸爸媽媽,是不是也會很想念。

第三,要了解孩子的成長需求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作為父母,我們要多學習一些相關的知識,了解孩子每個階段的一些成長需求。

比如,孩子到了青春期,他們可能會希望跟父母保持一定距離,而在幼年時期,他們往往是想要和父母綁在一起的,對父母也非常依戀。

第四,大人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如果你的情緒失控,那麼你的心是一定會被蒙蔽,什麼也看不見的。所以,即便孩子做出一些讓你很憤怒的行為時,也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泰戈爾說:愛是理解的別名。

我想,看見孩子就是對孩子最好的理解,也是最好的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凌青 的精彩文章:

TAG:娛樂凌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