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28年前一個中文都不會的老外,讓全世界看到沒有PS過的中國多美

28年前一個中文都不會的老外,讓全世界看到沒有PS過的中國多美

獻給中國人的情書。

你知道90年代的中國到底是什麼模樣呢?

你見過爸媽最年輕最時髦的樣子嗎?

你是否了解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家庭印象呢?

今天,就讓我們跟著一個外國人的鏡頭,

重返90年代!

重新認識中國!

1990年,一位來自荷蘭的攝影師

羅伯特·凡德·休斯特(Robert Van Der Hilst),

受到法國版《Vogue》雜誌邀約,

來做一個上海專題攝影。

那年5月,

他帶著一部尼康F 35毫米相機,

幾個不多的鏡頭,

柯達克羅姆彩卷正片,

抵達上海虹橋機場。

在此之前,他從未踏足過亞洲。

現在,他到了這座西方人眼中神話般的城市。

到達上海24小時之內,

他就愛上了她,

他知道自己會不斷回到這裡。

事實也的確如此。

1990年至1993年間,

他往返上海七次,

為不同的雜誌完成不同的拍攝任務。

他鏡頭下的上海,

市井沉浮,飲食男女,

在90年代的日常世相中,

綻露奇異的美。

舊時幽深的弄堂

是老上海人最熟悉的聚落

大家都住這樣的房子

90年代的上海乍浦路,

鼎盛時期有100多家飯店。

大小酒席,

夜夜良宵。

那時候黃浦江對面的陸家嘴,

沒有東方明珠,

沒有環球金融中心,

沒有金茂大廈,

也沒有香格里拉。

江邊晨練的老人,

在攝影師眼裡很是稀奇

人們聚集在人民廣場上,

晒晒太陽,跳跳舞。

跳完舞,去個熱鬧的茶館子

聊聊天,喝喝茶。

到了傍晚,

老派上海人穿著睡衣,

就在路邊乘涼。

那時候汽車還很少,

公交車上也乘客寥寥。

路上最拉風的是鳳凰牌自行車。

羅伯特漫遊在上海的街道,

觀察著路邊的風景。

路邊的飯館,

煙火氣十足。

那時候,

上海是全中國最洋氣的地方。

路上的時髦女郎與潮流青年,

吸引著攝影師的鏡頭。

攝影師不停穿梭在上海的大街小巷,

不停拍著照片,

記錄下那些早已被淡忘的記憶。

90年代的上海之行,

讓羅伯特對中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也讓中國的「家」文化,

深深根植在了攝影師的心裡。

「來到中國後,

我才發現家庭對一個人影響非常之大。

我的家庭不美滿,

所以中國讓我真正有家的感覺。」

於是,2000年之後,他又來了,

在中國這個廣袤的國家旅行拍攝,

開啟一個《中國人家》的拍攝項目。

從2004年開始,

年過6旬的羅伯特花費了6年的時間

走訪了中國20多個省份,

拍攝了1000多個家庭。

「家,是中國人心中唯一的城堡。

我想藉此拍攝,

談談對家的理解。」

剛開始拍攝時,

羅伯特遇到了一個很大的麻煩:

他不會中文,

不能和拍攝者進行溝通,

更不用說進到別人家裡拍攝了。

但是,很快羅伯特就發現,

當他身處中國家庭里時,

語言變得沒有那麼重要了。

「我們用眼神、用情感、用感受來交流。」

「他們比我想得開放多了」。

「他們請我坐下,讓我跟他們一起飲茶,

他們的真情和熱情讓我深受感動。」

羅伯特拍攝的多是中國底層家庭。

他會仔細觀察人的表情、屋內的痕迹、裝飾。

他說這些都是這戶人家

對生活的衡量,

對美的理解

和他們生存狀態的反映。

拍攝時,他既不打光,也不用後期軟體,

但他的畫面卻都精美無比。

人物臉上的神態,

堅定自若。

屋子裡的靜物,

彷彿一幅幅古典油畫。

這些中國人家深深打動了羅伯特,

他說:

「中國人真正的樣子,

是努力且熱情好客的。」

2010年,羅伯特終於完成了《中國人家》的拍攝。

他在影集的扉頁上寫著一行紅色的小字:

獻給中國人民。

來源:這裡是美國

丟人啊,這21部抗日神劇被日本人當成中文教材了……

滿嘴「惡臭你支」的雙面人上熱搜,廈大被嚇了沒?

為什麼有孩子後,老公上廁所次數明顯增多?看完爆笑!

美國人要來認真談了!

美國人算了筆賬,在南海和中國打會...

覺得不錯,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俄調查大火原因:違規安裝電力網可能性最大
外媒稱特朗普稱已與金正恩「通話」 白宮:兩人未直接通話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