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容 > 化妝品制假售假一條龍,誰來叫停這些「脫軌」的皇冠店?

化妝品制假售假一條龍,誰來叫停這些「脫軌」的皇冠店?

據央視網報道,24號晚,一個隱藏於深圳出租房內銷售假冒國際品牌化妝品的犯罪團伙被深圳警方打掉。據警方介紹,這些化妝品包括涉嫌假冒知名品牌的腮紅、眼影等多個種類,共計20餘箱。現場有多個待發出的快遞,收貨地址幾乎涵蓋了全國各地。其中一名嫌疑人承認,這些仿冒品通過電商平台以香港代購的名義售出,在平台的皇冠店中月銷量過萬。

網購化妝品摻假問題,一直刺痛著不少消費者的神經。外包裝與專櫃正品完全不符、氣味刺鼻、黏稠度比正品低、用後過敏、沒有生產日期……2018年以來,政府加大對化妝品生產企業監管處罰的力度,並設置監管紅線。在監管越來越嚴格的時候,卻依然有人在造假傷害消費者,誰給了他們存活和活得越來越好的空氣水分和土壤呢?

質量監管及標準體系不完善,使部分電商鑽起了法律空子。在化妝品專櫃價格令人望而生畏的情況下,部分無良商家用高仿化妝品、勾兌化妝品裝入回收真瓶來摻假,「這些就是水,包裝好了能賣幾十塊錢。」嫌疑人現場說道。冠上代購的名義,再以特價團購促銷等方式推廣,在「劣幣驅逐良幣」的市場環境中,這些假冒化妝品輕易就贏得了消費者的歡迎。而靠著制假售假的一條龍服務,疑似造假店鋪也成功變成令人信賴的「皇冠」賣家。

點開幾個化妝品網站,幾乎均能在顯眼位置看到「xx代購」、「xx地直飛拿貨」等宣傳字眼。然而,鑒定證明成了一個難題,消費者只能在收到貨後識別假貨,無法實現預防,在買到「疑似假貨」的產品後,往往因為無證據、怕麻煩、投訴成本高而不了了之。多數情況下,網路輿論傾向教育消費者要貨比三家,莫貪便宜,卻紛紛避開了電商平台的監管制度問題。

而事實是,構建安全的網路空間和健康的消費環境,化妝品電商平台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平台在疑似造假店鋪提供了技術支持、首頁推薦等提高人氣的推廣行為,就是對用戶監管不力,存在過錯;如果在平台「明知道」或「應當知道」的情況下,仍不做出處理,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因此,相關平台應採取一切技術手段從源頭進行防範,如嚴格落實賣家實名制,並著重監管有「前科」的店鋪,封禁情節嚴重者的賬號。還應從快遞物流等渠道入手,用全方位的監管,切斷跨平台的售假產業鏈。這樣才能真正驅散假貨疑雲,讓市場環境重新變得公開透明、健康有序。

而只有當真假問題不再困惑消費者,化妝品電商市場才能迎著朝陽前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化妝品 的精彩文章:

調查了80位95後,發現她們喜歡的BA「長」這樣
今天你的底妝怎樣?一個服帖自然的底妝,決定整個妝容成敗關鍵的

TAG:化妝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