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五一帶娃出行,謹防手足口病!

五一帶娃出行,謹防手足口病!

五一將至,隨著春暖花開、氣溫也逐漸攀升,不少細菌、病毒也蠢蠢欲動,開始出來興風作浪,導致各種傳染疾病進入高發期,一年一度的手足口病也緊隨而至,常常令很多家長和老師頭疼不已。

根據近5年來疾控中心傳染病監測數據顯示,4-7月為兒童手足口病的主要流行季節,且每年的5-6月將迎來一波高峰。自2008年手足口病被國家確定為法定丙類傳染病以來,每年全國都有上百萬寶寶發病。

妙尋醫生提醒各位家長:假如5歲以下兒童在近期出現手足、肛周皮疹等可疑癥狀,應該提高警惕。如果孩子出現3天高燒不下,持續叫不醒,噁心、嘔吐不斷的情況,則需要立刻就醫治療。

「高能」預警

2018年將是手足口病「高峰年」!

國家疾控中心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報告手足口病病例192萬,死亡病例95人,在丙類傳染病報告中發病、死亡人數皆為最高。日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建議:

本月初,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舉行新聞發布會,疾控局局長毛群安表示:近些年來,全國手足口病呈現了隔年高發的特點,預計今年手足口病整體流行的強度將高於去年,是高峰年。與此同時,他還強調:「最近監測發現,3月份全國手足口病報告的病例已經達到2.8萬例,是2月份的兩倍以上,病例報告數開始上升,這預示著我國已逐漸進入手足口病流行期」。

從根本了解手足口病

一、手足口病長什麼樣?

顧名思義,手足口病就是手心、腳心、口腔和臀部出現皮疹或皰疹,通常有發燒、咳嗽、流涕和食欲不振等表現。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尤其以腸道病毒71型(EV71)、柯薩奇病毒A16型多見。多數患者癥狀較輕,少數患者會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如腦炎、腦幹腦炎、急性弛緩性麻痹、肺水腫、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發病人群主要是散居兒童和幼托兒童,占發病總數的96.15%;發病年齡主要在至5歲,佔總發病數94.26%,其中以1至3歲發病率最高。

二、手足口病有哪些臨床表現?

手足口病的潛伏期多為2~10天,平均3~5天。主要特點為手、足、口腔、臀等部位出現皮疹。

1、手部:皰疹集中在孩子的手心。

2、腳部:一般出現在孩子的腳底。

3、口腔:發熱1-2天後,在舌頭、牙齦或兩頰內側等會出現水皰、潰瘍,引起疼痛,孩子會抗拒吃飯等。

4、臀部:小一些的孩子,肛周的皮膚也有可能出現皰疹。其他部位如膝蓋、肘部、軀幹等也可能出現皮疹。

皮疹出現順序:口腔黏膜疹出現比較早,起初為粟米樣斑丘疹或水皰,周圍紅暈。

除此之外,多數患兒起病突然,約半數患兒於發病前1-2天或發病同時有發熱,多數為低熱,在38℃左右,而重症患兒可出現持續性超高熱。患兒發病初期常出現發頭痛、不愛吃飯、疲倦或咽喉痛。多在一周內痊癒,預後良好。

三、如何快速辨識手足口病?

由於,手足口病早期癥狀發熱、口腔皰疹與上呼吸道感染或感冒相似,所以一些家長不能及時意識到這是手足口病,如果被當成了普通感冒,就會造成病情的拖延。為守護孩子健康,你只需觀察四部位、分辨四不像、記住四特徵!

1、四部位:手、足、口、臀

2、四不像:不像蚊蟲咬、不像藥物疹、不像口唇牙齦皰疹、不像水痘

3、四特徵: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

值得提醒的是,並非所有的手足口病都會在疾病早期出現皮疹,這可能是由於EV71為嗜神經病毒,在疾病早期沒有進入血液循環的情況下直接累及神經系統,導致患兒病情急重危的同時並沒有出現典型的皮疹。

四、手足口病是怎樣傳播的?

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

1、人群密切接觸是重要的傳播方式,主要通過接觸患者鼻咽分泌物、唾液、皰疹液、糞便,以及接觸被污染的玩具、餐飲等物品傳播。

2、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是本病的傳染源,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其次是經呼吸道飛沫傳播。

3、兒童主要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餐具、奶瓶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感染。患者發病後第一周傳染性最強。

4、飲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發生感染。

五、手足口病的高發季節是什麼時候?

根據既往手足口病流行規律,自3月起,手足口病疫情將逐步上升,進入春夏季流行季節。我國每年4-7月是手足口病的高發季節,部分地區(尤其是南方)10-11月還會出現秋季小高峰。

六、手足口病主要在哪些國家和地區流行?

近二十年來手足口病主要在亞洲國家流行,包括中國(大陸、台灣、香港)、馬來西亞、日本、新加坡、越南、韓國、泰國、柬埔寨等。我國是全球手足口病報告發病、死亡最多的國家。

七、哪些人容易得手足口病?

1、發病人群以5歲及以下兒童為主。

2、6月齡以下嬰兒因有胎傳抗體的保護,發病較少,從6月齡開始發病逐漸增加,1-3歲兒童發病風險最高。

3、低齡兒童發病後得重症、死亡的風險更高。

八、生活中,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防範手足口病,積極預防是關鍵家長應主動了解手足口病防控的知識,重點做好兒童個人和環境衛生,主動接種疫苗。

1、注射疫苗:手足口病疫苗是目前最可靠、最有效減少重症手足口病發生的手段。

2、注意個人衛生:①外出歸來,更換個人居家衣物,將外出時穿著的衣服放置在兒童不易觸碰到的地方。②飯前便後、外出歸來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家長更換尿布、清洗兒童污物後也要洗手。③打噴嚏、咳嗽時注意用紙巾遮掩口鼻,並應及時洗手。④注意糾正孩子吸吮手指、摳鼻孔、咬食玩具等不良小動作。 ⑤勤洗澡,洗頭髮,勤剪指甲。 ⑥不與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個人物品。⑦避免與患者密切接觸,如接吻、擁抱等。

3、注意飲食習慣: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為孩子準備食物時,請將食物徹底清洗乾淨,並加熱煮熟;少吃剩飯剩菜,不要將蛋糕、餅乾等食品長時間暴露於空氣中。

4、家庭衛生和消毒:注意家庭室內外的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換、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定期用含氯消毒液擦洗兒童常接觸的玩具、傢具或其他物品,30分鐘後用清水再次擦洗;

5、避免接觸患兒:手足口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特別是避免與有發熱、出疹的兒童接觸,發病兒童家長也應主動告知其他兒童和家長。

6、及時就診:一旦出現可疑癥狀如發熱、出疹(特別是肛周皮疹)或口腔潰瘍等,及時到縣級以上醫療機構就診,拖延治療或者誤診易使患兒發展成為重症病例,甚至導致死亡。

妙尋醫生教你18字口訣,讓您安心做孩子的「家庭衛士」!

18字口訣:打疫苗、勤洗手、常通風、要消毒、喝開水、吃熟食。

九、幼兒園及小學等機構的衛生預防也是控制本病傳染的關鍵!

1、流行季節,教室和宿舍等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

2、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3、進行清掃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掃廁所)時,工作人員應戴手套。清洗工作結束後應立即洗手。

4、消毒的必備品:碘酊、消毒棉球等。

此外,托幼單位應每日進行晨檢,發現可疑患兒時,採取及時送診、居家休息的措施;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患兒明顯增多時,要及時向衛生和教育部門報告;疫情嚴重時可採取放假措施。

十、傳染病高發期,這三個地方要少去!

1、海洋球池

2、搖搖車

3、滑梯

十一、手足口病患兒居家隔離治療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1、健康監護:患兒居家隔離治療期間,家長及看護人應密切觀察病情,如出現持續高燒、精神萎靡不振、昏睡、或肢體顫抖抽搐等,有可能短期內進展為重症,應立即送孩子到醫院就診。

2、居家消毒:每天清潔常接觸的傢具、玩具、地面等,每周用含氯消毒劑消毒1-2次。患者的分泌物、嘔吐物或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或環境,清潔後要及時用含氯消毒液進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鐘後,用清水擦拭或沖洗乾淨。不宜浸泡的可放在日光下曝晒,孩子的房間注意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溫度適宜。 家長接觸孩子時,要注意洗手。

3、補充營養:家長應注意給孩子補充水分和營養,為孩子準備清淡、可口、易消化、柔軟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禁食冰冷、辛辣、過鹹的食物。患兒口腔疼痛厲害不能進食時要及時到醫院輸液,補充身體所需營養。

4、口腔護理:要保持孩子口腔的清潔,飯前飯後讓孩子用生理鹽水漱口,可將維生素B2粉劑直接塗於口腔糜爛部位,或口服維生素B2、維生素C,輔以超聲霧化吸入,以減輕疼痛,促使糜爛早日癒合。

5、皮疹護理:患兒衣著要舒適、柔軟,經常更換,保持衣服、被褥的清潔,避免污染破潰的皮疹,要勤給孩子洗手,指甲要剪短,防止抓撓皮疹造成感染。臀部有皮疹的孩子,應隨時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乾燥。手足部的皮疹初起可塗爐甘石洗劑,皰疹形成或皰疹破潰時可塗0.5%碘伏消毒。

6、做好隔離:居家隔離時限為患兒全部癥狀消失後1周,此期間患兒盡量避免外出,更不要去幼兒園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尤其是少去孩子聚集的室內遊樂場,避免與其他孩子接觸玩耍。

十二、重症手足口病的臨床治療

1、一般治療:手足口病屬於急性傳染病,要注意隔離,避免交叉感染,適當休息,清淡飲食,做好皮膚和口腔護理。控制液體入量,保持呼吸道通暢,降溫、鎮靜、止痙。

2、累及神經系統的治療:若患兒表現出驚跳、焦慮不安、驚恐、肢體抖動、眼球異常運動、噴射性嘔吐等可疑神經系統癥狀或體征時,應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密切監護,防止出現嚴重併發症,積極降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必要時可用甲強龍衝擊療法和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對於循環不良者,應在嚴密的血壓和中心靜脈壓監測下進行擴容。

3、累及心肺功能的治療:若患兒出現心率增快或變緩、呼吸增快,出冷汗、皮膚花紋、四肢發涼,血壓血糖增高、心臟射血分數異常則提示累及心肺功能,特別是出現類似於ARDS表現應考慮神經源性肺水腫。這種情況進展迅速,病死率極高。因此,提倡在心肺功能衰竭前予以識別和診治。主要包括急救措施:嚴密監測生命體征(呼吸、血壓、心率和血氧飽和度等),頭肩抬高15-20°、保持中立位,保持呼吸道通暢,表時使用機械通氣。藥物治療方面主要包括:控制液體入量和輸液速度;積極降低顱內壓;激素衝擊和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血管活性藥物的使用;利尿、保護心肌和防止應激性潰瘍;退熱、監測血糖;驚厥時給予鎮靜藥物治療;可使用抗生素防止肺部細菌感染。

各位家長,一旦孩子得了手足口病,不要驚慌擔心,要觀察是不是重症。如果只是輕症,只需要在家護理就可以了。

十三、對手足口病患兒要注意飲食護理!

1、給孩子吃哪些食物較好?

第一階段:病初,嘴疼、畏食。

飲食要點:以溫牛奶、豆漿、米湯、蛋花湯等溫涼的流質或軟軟不需要咀嚼的食物為主,少食多餐,維持基本的營養需要。為了進食時減少嘴疼,食物要不燙、不涼,味道要不咸、不酸。可用吸管吸食,減少食物與口腔粘膜的接觸。

第二階段:燒退,嘴疼減輕。

飲食要點:以泥糊狀食物為主。如:牛奶香蕉糊。牛奶提供優質蛋白質,香蕉易製成糊狀,富含碳水化合物、胡蘿蔔素和果膠,能提供熱能、維生素,且潤腸通便。

第三階段:恢復期,飲食要多餐。

飲食要點:量不需太多,營養要高。如雞蛋羹中加入少量菜末、碎豆腐、碎蘑菇等。大約十天左右恢復正常飲食。

2、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患兒應禁食冰冷、辛辣、酸咸等刺激性食物,像熱飲、酸性食物(柑橘類、番茄等)暫時不能吃。治療期間應注意不吃魚、蝦、蟹。

十四、正確洗手六步法!

第一步:濕潤雙手塗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對,手指併攏互相揉搓。

第二步:雙手手指交叉,掌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兩手交換進行。

第三步: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揉搓。

第四步:半握拳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兩手交換進行。

第五步: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揉搓,兩手交換進行。

第六步:將五個手指尖併攏放在另一手掌心揉搓,交換進行。

或許,你還有這些疑問?

一、得過手足口病的孩子還會再得嗎?

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多種,得過一次手足口病的孩子有可能因感染不同種腸道病毒或不同的血清型病毒而導致多次發病,所以臨床上會遇到有的寶寶年年得,甚至一年得幾次的也有。

二、手足口病能治好嗎?會有生命危險嗎?

95%的手足口病為輕症,不需要特殊的住院治療,但需要隔離,一周左右便可自愈。輕症手足口病患者和伴有無菌性腦膜炎患者可完全康復。伴有腦幹腦炎、急性弛緩性麻痹、肺水腫、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併發症的重症患者可能會遺留肢體無力、肌肉萎縮、小腦功能障礙、神經發育遲緩、吞咽困難等後遺症,極少數危重患者救治不及時可能出現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後遺症。

三、能板藍根等藥物預防手足口病嗎?

有的家長或托幼機構給孩子服用板藍根或使用開喉劍/利巴韋林噴喉增加孩子抵抗力預防手足口病,這些是不靠譜的。雖說手足口病初期跟感冒癥狀相似,但它並沒有前期特效藥物,不用吃抗生素、中成藥以及所謂的抗病毒藥物。如果寶寶高燒太難受,可以給寶寶吃些退燒藥。藥物濫用不僅起不到預防手足口病的作用,反倒會給身體帶來不良影響。

四、孩子得了手足口要隔離多少天?

手足口病的隔離期應該是從感染後的14天結束。通常潛伏期2-10天,也就是說,從發現該病後的10天內,孩子都是傳染源,要避免與其他易感人群接觸。(患者發病後第一周傳染性最強。)

五、如何區分手足口病和水痘?

雖然手足口病和水痘患兒都會出現發燒現象,但它們之間有著很大區別。

手足口病的疹子主要分布在手、腳及口腔,軀幹很少,個小且顏色更紅些,癢感不明顯。而水痘的皰疹是全身都有的,個頭稍大且皮薄,有癢感。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在低熱的同時,還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噁心、嘔吐、頭疼等全身癥狀。皮疹主要位於口腔黏膜、手心、腳趾背面、臀部皮膚,以及指、趾間的皺褶處。口腔粘膜疹出現比較早,隨後手掌、腳心等出現皰疹,大約1-3mm大小,是散在分布的,皰破後即變成淺淺的糜爛、潰瘍,灼痛感明顯;手心、腳趾背面等易摩擦部位,出現的一般是紅色斑丘疹或水皰,從幾個至幾十個不等。一般病程為7-10天。

水痘:水痘最主要的全身癥狀,一般遍及全身,最密集的部位則是前後胸、腹背部。此外,頭面部、頭皮上、腳底下,手指和手掌上也可出現。在發熱的同時或是第二天,即可出現米粒大小的紅色痘疹,在幾小時後,痘疹就變成明亮如水珠的皰疹,一般病程為1到2周。

水痘獨有的特徵是「三代同堂」:一為初起的紅色丘疹;二為水皰,薄膜下有透明澄亮的液體,丘疹頂端呈尖狀(破後會流水);三為水皰潰破後所結的干痂。

無論是手足口病還是水痘,都屬於傳染性較強的疾病。所以,不管家長發現孩子得了哪種疾病,都應馬上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編者按:因手足口病在發病前常會有小信號,如發熱、咳嗽、噁心、嘔吐等,但很多時候小朋友們並不會有明顯感覺,通常都是在無意間發現手上、腳上長了一些小水皰,有一些疼痛後才會被發現。所以各位家長們在這個高發季節,一定要多多留意,多了解一些手足口病的預防知識,也避免了到時驚慌失措,不知該怎麼辦才好。

家有萌娃,育兒不息,學習不止,手足口病跟流感一樣,年年都會有。所以,各位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注意,如果發現孩子有感冒、咳嗽、打噴嚏等癥狀時要多加留心,最好就不要去幼兒園了。平時勤洗手,防止病從口入,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給寶寶一個健康的身體。

【另附】國內治療手足口病醫生排行top100,請查看今日同期文章。

為了身邊的人,請轉發!

來源:醫療行業大數據分析

找醫生的事,就交給妙尋醫生

(僅關注後可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妙尋 的精彩文章:

4月17日,致「玻璃人」的特別專輯

TAG:妙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