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43村記閩西十大古街老巷之三洲古村落

343村記閩西十大古街老巷之三洲古村落

343【村記】閩西十大古街老巷(5)

三洲古村落:商埠老街古韻悠長

長汀三洲古村落,其建築規模之宏大,人文之豐富,古代名人之多,為閩西客家地區所少見。

三洲鄉在宋朝以前便是繁忙的商埠碼頭,明代設立了古驛站,形成了早期的汀杭大道——集鎮。《臨汀志》記載,南宋時汀州已有「河田墟」與「三州墟」,至明、清,三洲為鼎盛。

由於三洲地處汀州南路官馬大道,為長汀與上杭、武平往來的交通要道,為保護村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村民合力建造了村落防衛牆,從此,三洲也因此成為長汀古代鄉村唯一有城池的村落。

古老的護衛牆遺址內,一個彈丸之地有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分別為「明德堂」、新屋下「緒贊談經」和戴氏民居「聊可自娛」;5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分別為「風火屋」、「聊可自娛」、「禮門貽矩」、「藜照垂青」、「譙國名家」和區蘇舊址「戴道賓祠」;49處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但已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分別為林屋坪戴氏宗祠、戴元環民居、瑞靄雲庄、三大房戴氏家廟等。

三洲古村落的街巷走向自由多變,以老街為主幹,其他街巷主要往南、往東綿延發展,或通往農田,或通往深宅大院,或通往宗祠書院,或通往宗教廟宇,靈活縱橫交錯,不熟識地形的外人走入其間,有如走進了一個迷宮。三洲村的古建築多是青磚防火牆,高大精緻的門樓和合院式的民居,幾處較大的建築極具特色,雕花精細,還有拼字花窗,其內涵意味深長。由於年代久遠,宋、明、清風格並存,是一處典型的客家建築集中地。古井、商號、古街、古樹、驛道、古亭和林林總總的古宗祠,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小城池格局。

三洲村不僅古建繁多,而且人文豐厚,人才輩出,明神宗萬曆乙酉年,三洲文舉戴振先,入朝為官,為給鄉人留個紀念,興建古街「四角亭」,並題匾「古進賢鄉」於亭內供老者聚會聊天之用;宋狀元潘仝(1213—1276年),少年喪父,母子相依,發憤攻讀,淳四年中進士,也被稱為「狀元」,後調任贛州安遠尉,轉文林郎,廣州觀察推官。他是古代身處逆境、奮發有為的典型。

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末,毛澤東、朱德、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三洲生活、戰鬥過還在此設立了「永紅鄉」,三洲有近千名子弟參加工農紅軍,有戴晨子等一批三洲籍紅軍戰士在湘江戰役中壯烈犧牲,還有戴五嫂為革命流盡了最後一滴血的動人故事。

三洲現存的古建築中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是明末、清朝和民國時期的民居。三洲村目前除大量的古民居外,尚存古亭1個、古閣1座、古井8個、城牆遺址1處、古石階石橋3處、古樹3棵和古城門1處,還有斷斷續續的古驛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筆記客家 的精彩文章:

TAG:筆記客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