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手機?不吼不罵,用這3招立馬解決!
來源丨親子育兒派(ID:yuerpaii)
五一假期,派媽帶小葉子去玲姐家串門。一到玲姐家,小葉子就迫不及待找邵邵玩。可沒過一會兒,小葉子就灰頭土臉得從邵邵的卧室里出來了。
小葉子悶悶不樂跑到我懷裡,對我說:「為什麼邵邵哥哥一直玩手機,都不理我。邵邵哥哥不喜歡我,我們以後不到邵邵哥哥家裡來玩了。」
派媽忍不住嘆了口氣,只能勉強安慰小葉子。一場聚會,不歡而散。
如今,孩子玩手機來無師自通、廢寢忘食,成為媽媽們的一大心病。
孩子愈發沉默、不願出門,手機似乎成為了一堵將孩子和父母、外界隔絕起來的無形之牆。
孩子沉迷手機,越早越好戒。派媽給你支幾招,不吼不罵,輕鬆幫孩子戒掉手機癮。
01
以孩子的視角看世界
其實,孩子玩手機是好奇心使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逐漸形成了自我意識,對身邊的事物都充滿探索精神。
如果父母忽視孩子這一需求,剝奪孩子探索、交友的自由,孩子一哭鬧就用手機來哄,時間一長孩子自然就會沉迷手機。
中國大部分的家庭,父母和子女之間都是不夠了解,聊天也過於公式化。
孩子自然覺得你無趣,你覺得孩子不夠乖,長此以往,再好的關係也會產生隔閡。
我們不妨放下監護人的重任,把孩子當做朋友對待,主動跟孩子聊聊生活、成長中的趣事,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慢慢孩子會發現:哦,原來爸媽小時候也跟我一樣,也這麼有趣。
你的形象在孩子眼中越鮮活、越有趣,孩子才越喜歡你。完敗手機、電視的道路,就看見了曙光。
02
鼓勵孩子跟朋友出去玩
在育兒的歷程上,父母往往會因為過度的佔有慾和保護心理,而限制孩子和朋友出去玩。
小時候限制孩子交友,長大後溝通能力差。到時再想彌補,就很難了。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千萬不能單單因為成績、家庭就否決孩子的朋友。
想要幫孩子篩選朋友時,一定要注意方式,以免孩子在朋友目前抬不起頭來。比如:
這周末天氣真好約上你的小夥伴一起放風箏吧!
寶寶,寫完作業叫上隔壁XX,媽媽帶你們去樓下打羽毛球。
媽媽買了西瓜,周末叫朋友到家裡一起寫作業、吃西瓜好不好?
如此一來,爸媽既可以了解孩子的交友情況,又贏得了孩子的好感,簡直一箭雙鵰。
生活豐富、精神飽滿的孩子,又怎會沉迷於虛擬世界呢?
03
轉移孩子注意力
有些父母不給孩子玩耍的時間,總是把:「不用你刷碗,你去學習吧。」之類的話掛在嘴邊。
這樣一來,孩子寫完作業後無事可做,在複習、預習功課和看電視、玩手機之間,孩子果斷選擇後者。
父母應當多給孩子一些選擇,除了給孩子報興趣班外,還可以和孩子共同出門運動、做一些DIY等。比如:
日常一起打羽毛球、跑步。
教孩子摺紙、做簡單的冷盤、做烘焙、榨果汁等。
孩子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都很強,做事情也很專註。一旦沉浸在運動和DIY的樂趣里,手機還不拋到腦後。
如此一來,孩子能感受到現實生活的美好,更加深了對父母的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