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你根本沒有資格說:「老人帶不好孩子」?

你根本沒有資格說:「老人帶不好孩子」?

文/Vivian Shen

因為孩子爸爸的工作原因,最近兩年我們家一半的時間住在悉尼,一半的時間住在北京。據我自己的觀察,在北京,我身邊差不多80%的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帶,但是在悉尼的華人家庭中,這個比例正好反過來。

說實話,不管是悉尼的朋友,還是北京的朋友,讓老人幫忙帶孩子,毫無抱怨的是極少數。

先來說說我自己的經歷吧。

我公公婆婆在我兒子一歲左右的時候,曾專門來悉尼幫過我們三個月。我婆婆很開朗也很開明,那段時間沒有任何婆媳矛盾。在育兒方面,我能做到盡量自己帶孩子(畢竟出門需要我開車),對公公婆婆很少提要求,即使遇見分歧我們也能充分的溝通。但儘管這樣,家裡還是出了問題。

當時的情況是,因為有婆婆在,我老公整個變了一個人。以前就我們倆在澳洲生活的時候,他要負責買菜做飯、晚上給兒子洗澡、每周收拾院子,周末還能獨立帶孩子去上早教課。但是公公婆婆來大包大攬了老公大部分的「家庭責任」,那段時間他竟然閑到開始打遊戲。

不參與家務事的人會逐漸失去話語權。

兒子一歲的時候我想每周兩天送他去託兒所(澳洲的托班很普遍),但婆婆覺得孩子太小了貿然送去不太好。老公當時對我說的是:「我媽說寶寶這麼小送去會生病,你要嫌累就讓她帶唄。」轉頭對婆婆說的是:「朋友家孩子兩歲多才送托,英語說得不太好,小朋友都沒人和他玩。」完全是和稀泥+傳話筒,不像是家庭的主人。

有時候接觸一些老人長期幫忙帶娃的家庭,我真心覺得撐起整個家的根本不是掙錢(把家當旅館)的小兩口,而是做飯帶娃操持家務的老人。但這種氛圍真的太不正常了。

大家都說在國外生活的華人爸爸很全能,但其實只是生活把他們逼得正常化了而已。畢竟被從小教育「少管閑事多讀書」的這一代,要有人幫忙,誰不願意做巨嬰?

在我認識的、知道的所有家庭中,有條件選擇自己全職帶娃的媽媽,沒有一個是後悔的。

大家的共識是:「身體累要好於心累。」然而選擇讓老人承擔育兒重任的家庭,大部分都充滿了無奈。

我在北京最好的朋友,是我以前的一個同事。她在行業走下坡路的時候被我們當時在的那家外企裁員了,但因為做事靠譜,很快又跳到了以前合作過的一家客戶公司,進入了新領域。而她老公,在某家著名電商做程序員,收入很高但是超級忙。

三十歲過半,兩口子都剛剛做到了中層。收入雖可觀,但是現實的問題就是兩邊的老人都在農村,都不怎麼會說普通話,並且都不願意來北京幫忙帶孩子。從休產假開始,她就開始不斷地靠聲淚俱下求婆婆求媽媽,但是兩邊的老人在北京生活都堅持不了三個月。最終,在女兒一歲半的時候,她別無選擇的讓孩子跟姥姥回了老家。女兒就此變成了留守兒童。

「我婆婆在北京住的時候,經常順手就用洗碗布給女兒擦嘴,而且經常能帶著女兒看幾個小時的鄉村題材連續劇。她還總是不洗澡不洗腳不換襪子,家裡每個房間都飄蕩著她的腳臭味。但我根本什麼都不敢說,我只求她能多幫我帶一天娃。」

「我媽其實也好不到哪裡去,農村老太太嘛,張口閉口都是髒話。女兒被帶回老家我也很痛苦,但我能怎麼辦,生孩子的時候就已經是高齡產婦了,再等下去很可能就要去做試管嬰兒了。而且我們倆都沒有北京戶口,以後孩子上幼兒園、上學要花錢的地方實在太多了。讓我現在辭職,真沒這個勇氣。」

你看,月薪三千和月薪三萬,都有可能面臨「媽媽搬磚就不能抱你,抱你就沒法搬磚」的困境。請保姆確實能解決一部分問題,但是能放心完全把孩子交給保姆的是少數。

「老人再奇葩,也總是真心愛孩子、為孩子好的,要遠好過保姆這樣的陌生人。」這也是多數人的共識。

新聞上報道的老人讓孩子吃蝌蚪治病、只顧自己打牌讓兩歲的孩子亂跑出車禍這種,絕對是極端案例。大部分老人被兒媳婦或者女兒抱怨的點主要是:「喂飯、穿太多衣服以及看電視。」

想想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我小時候就是奶奶帶大的,我至今都記得小時候媽媽要求我每天晚上給奶奶端熱水泡腳,因為「奶奶帶你很辛苦。」其實我媽媽是個主意很正的人,她和我奶奶說話的開場白經常是:「媽,我知道您不容易。」接著的內容就是:

「她都那麼大了,自己走不丟,不用非去學校接。」

「早上賴床也得叫起來啊,哪能為了睡懶覺不上學。」

「別再偷偷給她零花錢了,我看她又在學校門口的小攤上買零食。」

現在想想,我是一個被爺爺奶奶寵大的孩子,但是喂飯、打掩護讓我看動畫片這些事情,都沒有實質性的影響我的成長。反而是我媽掛在嘴邊的 「奶奶年紀大了,很辛苦,你不要再給奶奶找事兒了」、「長大了一定要好好孝敬奶奶,奶奶把你帶這麼大不容易」諸如此類的話貫徹了我的童年。

爸爸媽媽對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的態度,對我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現在婆婆偶爾幫我帶孩子,我總是回想起自己的奶奶。比如婆婆喂飯的時候,我就會想起小學三年級奶奶還會到床邊喂我躺著吃水果,也會和婆婆感慨我自己小時候的回憶。完全不會去怪婆婆過度寵孩子,而是覺得我兒子和小時候的我一樣幸福。

婆媳關係是會遺傳的。閨蜜說起她和婆婆鬧得很僵,因為婆婆總是說話很難聽,無法溝通。後來有一次她老公說起童年往事,說媽媽和奶奶曾經在街上打架,互相抖落家裡的私事,圍了里三層外三層的鄰居看熱鬧,而他爸爸當時躲在家裡不出去解決問題。因為這件事閨蜜的老公整個小學都被同學和老師嘲笑。

閨蜜也面臨著必須要老人帶娃的情況。但她拎得很清:

「現在是我求我婆婆幫忙,所以只能全面認慫。雖然我們各種理念不合,但她確實對孩子很上心。有時候我周末帶兩天,都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覺得體力被透支,上班反而能休息。我真的難以想像她是怎麼做到每天給孩子做飯還能帶孩子到處玩的。反正我現在有什麼事就讓我老公去溝通,但是能自己陪孩子的時候,我還是選擇盡量自己帶。」

老公能選,但家人是沒得選的。曾經在某個媽媽群里看見有人嫌棄老人帶孩子玩的內容「信息量太少」,給老人「劃清單」,要求老人按照某個育兒博主的日程表來帶。當時就有心直口快的媽媽說:「你太天真了,這個表我自己都做不到。」

很多人自己做不到下班和周末帶娃,卻不吝惜氣力查資料,用各種權威數據壓制老人、要求老人。

這就好比老公一邊打遊戲一邊怒吼:「怎麼帶孩子的,為什麼又哭?」這股蜜汁自信的大BOSS做派,自信到底從哪兒來。

記得今年春節時,我帶兒子在北京某家商場逛街,有個兩三歲的孩子瘋跑,他爺爺背著孩子的書包和水壺,步履蹣跚、佝僂著背在後面追,結果踉蹌了一下差點摔倒。當時那個背影真的讓我覺得太心酸了。更心酸的是,我發現孩子的媽媽在後面邊走邊玩手機,根本沒發現老人差點摔倒這件事。等孩子被捉回來,她假模假樣地罵了幾句,還責問老人:「你怎麼不看住他,別讓他在商場亂跑。」。

如果當媽的育兒這件事上沒有擔當,我要是老人,也很難聽進去她居高臨下所說的理論、下的命令。

我當然也遇見過素質很不好的老人。

有一次在北京帶兒子去醫院看兒科,挂號的隊伍超級長,結果就有老年人抱著孩子插隊,還理直氣壯地說:「你看我都這麼大年紀了,讓我先排吧。」

還遇到過有個老奶奶在超市對著自家孫子說:「你這個丟人玩意,怎麼這麼沒出息,為了口吃的臉都不要了。」那個小男孩在哭著要雪糕,也就三歲多,不知道他是不是已經習慣了這樣的語言。

我很理解吐槽婆婆的媳婦兒們。

像是給孩子灌輸錯誤的價值觀、挑撥夫妻關係、用一些危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偏方給孩子治病 ……這些統統不能忍。

無論當時的處境多缺錢,如果遇見這些情況,我想我排除萬難也會堅持自己帶的。我所知道的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媽媽既要自己帶娃,又想方設法在家做兼職。

話說回來,連合租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更何況是和代溝巨大的老年人同住。婆媳之道的真理是:距離產生美。有多少人感慨沒小孩之前和婆婆處得很好,生完小孩為了搶著抱孩子、為了吃鹽吃糖把屎把尿吵得天翻地覆。

還記得婆婆幫我帶娃的時候,我老公的澳洲本地女同事曾經誇張地對他說:「我的天啊,你竟然能容忍自己的爹媽在家裡住超過一個月!我最多能忍受三天!」

你看,成年人和父母相處,明明就是世界難題。

最近在悉尼遇見了一件事,也讓我很唏噓:

上個禮拜我自己帶兒子在購物中心吃壽司,忽然有一位看起來至少80歲的老爺爺坐在我們鄰桌,誇我兒子很可愛。澳洲的老人普遍很寂寞,這種聊天開場白在公共場合很多見,於是我就配合著聊了幾句。

但是沒想到,這個爺爺起身要走的時候非要在我們的桌子上留一張10刀的紙幣,讓我給孩子「買玩具或者巧克力」。我覺得非常難堪,不認為自己或孩子看起來需要接濟,堅持拒絕了老人的好意,沒想到他像受了傷害一樣,反而對我說了對不起,收起錢沉默地走開了。

回家以後和悉尼的本地朋友聊天,她們說我少見多怪。「這邊都是空巢老人,生活實在是太寂寞了,可能是看見小孩子就會想起他們自己的孫輩,所以會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對孩子的喜愛,真的不是接濟你。下次再遇見這種情況,就愉快接受嘛。」

有個朋友還說起她家鄰居是個獨居的老太太,隔三差五就在他們家信箱里塞糖果和玩具,導致孩子現在每天都特別積極地去看信。

得知原委之後我忽然覺得很對不起那個爺爺,同時也略有些心酸。澳洲很多老人為了避免住進養老院,都會拼盡全力照顧自己到最後一刻。我甚至見過九十多歲、平時走路都巍巍戰戰的鄰居爺爺駕駛著抖動超級厲害、噪音巨大的割草機在前院割草。也聽說過有些年邁的老人在家摔倒後,因為爬不起來就此死掉,過很多天才被鄰居或社工發現。

中國人的親情關係的確是相愛相殺,沒有那麼多I love you的肉麻句子。很多家庭需要老人帶孩子,否則無法運轉;也有很多老人真心享受帶孩子的天倫之樂。只是這件事雙方都要有不同程度的妥協。

閨蜜說,她在不爽的時候總是默念「同一個中國,同一種老人」,想想別人家都差不多,也就釋懷了。

老年人很少會在網上吐槽,但有一天我在我媽的微信群里看見了兩個順口溜,覺得很有意思,分享給大家:

《帶 孫 謠》

帶孫煩,帶孫難,

帶孫不能出門玩;

帶孫苦,帶孫累,

帶孫還沒辛苦費。

想著帶孫像天堂,

實際帶孫像牢房;

自己出錢成銀行,

不如回家去放羊。

帶孫辛苦地位低,

有事請假沒人批;

年年帶孫年年愁,

天天帶孫像只猴。

洗衣拖地沒報酬,

有時挨罵沒理由;

孫輩生病更發愁,

擔心害怕眼淚流。

碰見親兒低下頭,

見了媳婦直搖頭;

帶完一胎接二胎,

不知何年是盡頭。

帶孫就像在打工,

身心疲憊不輕鬆;

你想改行行不通,

只能認命往前沖。

送給帶孫輩的人!

還有一個:

是主人吧,說了不算;

是客人吧,啥活都干;

是保姆吧,

一分錢不賺,外搭錢還不算;

是志願者吧,還沒人點贊,

是廚師吧,老吃剩飯;

是採購吧,自己掏錢;

是老人吧,沒人待見;

當孫子吧,年齡有偏;

起早些吧,怕把人家好夢打斷;

起晚些吧,又沒準備下早點;

做多了吧,只怕把東西作賤;

做少了吧,又怕肚子填不滿;

菜炒生了,兒媳只喊難咽;

菜炒過了,兒子嫌沒口感;

鹽放少了,孫子鬧騰味淡;

鹽放多了,又怕高血壓纏。

送給看孫子外孫子的同學們。

歡迎參加百日行動派並分享到朋友圈

長按下圖二維碼 關注【新東方家庭教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東方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孩子性格內向,擔心她受欺負怎麼辦?
夫妻沒感情常年爭吵,要不要離婚?看完文章就懂了

TAG:新東方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