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穿越時空逛教堂

穿越時空逛教堂

Suite for Cello Solo No. 1 in G Major, BWV. 1007 - I. Prélude

 Bach (Classic FM Greatest Composers)

Pierre Fournier 

00:00/02:51

西歐6國浪了40天,逛歐洲,當然要去看他們的教堂。我不是教徒,也不是學歷史的,關注各種宗教完全出於對人文的興趣,以一個理科生的的角度,之前去了西藏的大昭寺,伊斯蘭世界的清真寺,埃及的神廟,俄羅斯的東正教教堂...自然也不能錯過歐洲的教堂。說起歐洲教堂,跳入腦海的詞一定是「古老」,但是,歐洲的教堂古老,卻不是最早的宗教建築。

世界最早的宗教建築是那些遠古的埃及神廟,位於和歐洲隔地中海相望的北非,比如4000年前的卡納克神廟,踏進大門,黃昏時分的餘暉從柱隙間縷縷灑入,斜斜鋪上刻滿浮雕的巨大石柱,瞬間被其非凡的氣勢震憾到。

公元前的歐洲都是信奉多神教,神廟是為了禮祀他們信奉的神靈,希臘神廟是歐洲最早的宗教建築,那是公元前400年,比起埃及神廟,希臘神廟更為精緻。

每當廟門開啟時,華美的神廟裡,潔白的雲石和高大的石柱之間,神靈的雕像沐浴在金光燦爛陽光之中,莊嚴,聖潔,神秘,神而往之。

公元前100年,羅馬帝國崛起並繼承了古希臘文化。羅馬神廟不只是祭司和王室成員接觸神靈的私密場所,而是,有點象會所,例如久負盛名的羅馬萬神殿,集羅馬穹隆和希臘式門廊為一體,並在穹隆上增加了暗龕,其中置放神像。

從大門步入由圓柱圍成的開闊圓廳,光線從殿頂穹隆正中的圓孔里進來,照在神龕的諸神之上,由深至淺,華麗莊嚴。

紀元後,早期基督徒受到羅馬帝國大迫害,達300年之久,所謂教堂,不過是信徒們的墳墓。直到公元313年,古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與李錫尼在米蘭會晤,頒布了著名的米蘭敕令,宣布基督教信仰自由、返還教會財產、承認基督教合法性,自此,基督教就象開了掛,直到穩坐宗教之王的席位。這米蘭敕令可是重要里程碑,米蘭大教堂的其中一扇大門就詳盡描繪了這一歷史。

說起大米蘭教堂,就算一路教堂看太多,也會為這座教堂之獨特所折服,上半部分是138座哥特式尖塔,頂端有一尊鍍金聖母瑪利亞像,下半部分是巴洛克式風格,整體滿飾雕塑,極盡繁複精美,密集恐懼症估計會瘋掉,不愧為世界上雕塑最多和尖塔最多的建築。

基督教歷史裡的關鍵人物君士坦丁大帝,不僅頒布了米蘭敕令,他還修建了聖彼得大教堂,沒錯,就是梵蒂岡的那個世界天主教中心,於公元326-333年在聖彼得墓地上修建的,稱老聖彼得大教堂。

此後的十幾個世紀里,聖彼得大教堂經歷了多次擴建和重建,雖然每次它的風格都會經歷一次變異,希臘神廟式,古羅馬式,拉丁式,歷經了每個時期流行的式樣,但不管這些怎麼變化,聖彼得的墓始終都處於十字的中心位置。

聖彼得(peturs),是耶穌的12個門徒之一,也是耶穌最親密和忠誠的門徒,耶穌回天國前把通向天堂的金鑰匙交給了他,他成為了天主教的首領,他來到羅馬傳教,羅馬皇帝為了嫁禍天主教,放火燒了羅馬城,並處死了聖彼得。教堂大殿里樹立著一個銅雕像,頭頂金屬圈,閉目端坐,左手握著那兩把金鑰匙,右手雙指向天,他就是聖彼得。

公元330年,還是這位君士坦丁大帝,遷都拜占庭,改名為君士坦丁堡,同時蓋了聖索非亞大教堂(St.Sophia Church),就是那個世界上唯一由神廟改建為教堂、並由教堂改為清真寺的宗教建築。聖索非亞大教堂是希臘式十字架平面加巨型圓頂的造型,室內沒有用柱子來支撐。?

後來,羅馬帝國分裂,教會也隨即分裂,東派即東正教,聖索菲亞教堂一直是拜占庭帝國東正教的中心教堂,直到其衰落被奧斯曼帝國取代,聖索菲亞教堂被改建為清真寺,周圍矗起四座高塔,教堂內壁則用彩色大理石磚和五彩斑斕的馬賽克鑲嵌畫裝點鋪砌。現在仍能看到兩種不同宗教的建築風格和諧共存,見證了當年的歷史。

就在聖索菲亞教堂改為清真寺的時候,東正教會逐漸分化為相互獨立的正教會,比如俄國當時是政教合一的國家,它經常以東正教為旗幟和周邊異教國家打仗,聖瓦西里大教堂就是16世紀中葉為紀念征服喀山而建,遠遠看去,高高的底座上聳立著八個色彩艷麗形態各異的塔樓,簇擁著中心塔,像極了童話世界裡的城堡,顯然,這已經和歐洲主流的教堂風格完全不搭界,妥妥的俄羅斯民間藝術風。

?在天主教與東正教各成體系、各走各路時,西羅馬帝國於476年被推翻,教會進入了漫長的中世紀,13世紀末,法國國王與羅馬教皇就教士徵稅問題產生衝突,結果教皇失敗後被羞辱抑鬱而終,隨後在法國國王的支持下選出的新教皇被迫將教廷遷至飛地阿維尼翁,開創了「阿維尼翁之囚」時代,教皇宮(Palais des Papes)就建於此時。

教皇宮是一座城堡式的建築,分舊殿和新殿兩部分,舊殿古樸宏偉肅穆,堅固、沉重、敦厚、牢不可破,甚至有點陰暗和壓抑,儼然就是想像中那些中世紀城堡的樣子;新殿富麗堂皇,為後期流行的哥特式。

站在教皇宮高處,夕陽西下,餘輝映在皇宮頂上的金色聖像,斑駁滄桑的米色老牆和長長的石板路上,不遠處是羅訥河上的聖貝內澤斷橋,當頂樓的鐘聲響起時,彷彿穿越到中世紀。

中世紀的教堂大多數是典型的羅馬式,12世紀重建的巴黎聖母院打破了傳統...站在塞納河畔,遠眺高高矗立的聖母院,大門四周布滿了雕像,層層疊疊,石像越往裡越小,高聳的外形托著頂部聳立的各種尖尖塔,好像即將要衝向天際,這個創新的哥特式很快就在歐洲傳播開,模仿者眾多,包括14世紀開工興建的米蘭大教堂。

剛好去聖母院這天是周日,看到他們望彌撒,我也隨眾坐在教堂里,光線透過講述聖經故事的彩繪花窗打入聖母院,佈道在莊重肅穆的氣氛中繼續著,傳入耳中的聲音,讓人心裡莫名平靜,煩躁沉澱。

我聞著蠟油的味道,閉上眼,想起了西藏的大昭寺,也想起了伊朗的伊瑪目阿里清真寺,那些我從沒進入過卻一直在門外嘗試了解的宗教世界。

差不多同時期的,還有西班牙的塞維利亞大教堂,14世紀趕走了阿拉伯人的塞維利亞人拆除了清真寺,在原址上建造的。

塞維利亞大教堂經歷了數個建築時期,整體還是西班牙哥特藝術鼎盛之風格,同時還能看到一些原有阿拉伯藝術的痕迹。

14世紀歐洲文藝復興和16世紀教會內部的宗教改革運動後,天主教分化出脫離天主教會的新教,形成舊教、新教對立。文藝復興時期的教堂必須提到佛羅倫薩聖母百花大教堂,世界上莊嚴雄偉的教堂多了去,卻很少有教堂能如此嫵媚。?

?它使用白色,粉紅,綠色的花崗岩貼面按幾何圖案裝飾起來,將文藝復興時代所推崇的古典、優雅、自由詮釋得淋漓盡致,更神奇的是大穹頂,天才建築師布魯內萊斯基居然不畫草圖不作計算不搭腳手架設計出來的,就像作曲家譜出的音符,在光線里起承轉合,哪哪都透著美感。

歐洲不但有古老的教堂,也有近代的,近代的教堂一定繞不過西班牙鬼才建築師高迪設計的聖家堂(Sagrada Família),始建於?19世紀末,至今還未竣工,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世界遺產。

不同種族不同宗教會用不同方式詮釋生死輪迴,高迪在聖家堂利用誕生立面冷色和受難立面暖色玻璃窗代表生和死,詮釋了天主教的生死輪迴。

高迪獨特設計的樹榦樹冠樹枝造型立柱支撐著巨大的穹頂,陽光透過彩窗照進教堂,映染出各種斑斕五彩,巧妙和壯觀的光影構思,甚至超過了以色彩聞名的伊朗色拉粉紅清真寺,置身其中,神聖、夢幻、恍如世外秘境,可以天馬行空,可以無限遐想。

散了哈

還想繼續圍觀的

可以點鏈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晒晒逛世界 的精彩文章:

TAG:晒晒逛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