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最新研究:美國人受蜱叮咬染病量逐年上升,氣候變暖或為罪魁禍首

最新研究:美國人受蜱叮咬染病量逐年上升,氣候變暖或為罪魁禍首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最新公布的一份報告,由蚊子、蜱蟲和跳蚤叮咬造成的疾病量在美國正在逐年上升。蜱蟲的生存區域與活躍時間也在隨著氣溫升高而不斷增多。

一份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最新公布的報告中稱,在前後13年的研究期間內,人們受到蚊蟲等叮咬造成的疾病數量增加了兩倍多,從2004年的2.73萬例增加到了2016年的9.6萬例。在這項研究中,共有超過64萬例所謂的「媒介傳播疾病」被記錄在案。

此外,報告中指出,有9種由蚊蟲傳播的病原體都是在研究期間被傳入美國或新發現的,其中包括由蚊子傳播的「寨卡病毒(Zika virus)」和「屈曲病毒(chikungunya virus)」,以及由蜱蟲傳播的「巴貝斯蟲病(babesiosis)」。

蚊蟲叮咬導致的疾病威脅正在增加

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主任羅伯特·雷德菲爾德(Robert Redfield)博士在5月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說:「蚊子、蜱蟲和跳蚤叮咬造成的疾病在持續影響著我們的國家,疾病的威脅正在增加」,他說,「這將促使所有人共同努力,來預防和控制這些蚊蟲傳播的疾病。我們每個人都應參與其中。」

這項研究利用美國國家資料庫,分析了從2004年至2016年間被記錄的16種由不同媒介傳播的疾病,包括6種蜱媒疾病、9種蚊媒疾病和1種蚤媒疾病。

其中蜱媒疾病的傳播是逐年增加的,最常見的就是「萊姆病」。而蚊媒疾病的增加則更具爆發性和突然性,例如在2012年,西尼羅河病毒大爆發,共有14000例蚊媒疾病被記錄在案,但去年則僅有4300例。而在2016年,蚊媒疾病被記錄超過47000例,主要由寨卡病毒造成。蚤媒疾病在美國較為罕見,只有瘟疫一種,每年僅3至17例。

美國受蚊子、蜱與跳蚤叮咬造成的染病量在逐年上升

氣候變暖有助於蜱蟲活躍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疾病增加的背後可能有幾個因素。例如,逐年上升的溫度將蜱蟲的活動範圍向北擴展得更遠,其活躍季節也在逐漸延長。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的媒介傳染病部門主任萊爾·彼得森在新聞發布會上說:「這會使人們處於危險期的時間更長。」

但是,在被問及氣溫升高是否是由氣候變化造成時,彼得森則拒絕回應:「這是氣象學家的工作。」不過,美國全球變化研究項目(U.S. Global Change Research Program)在2016年的報告中已經指出,氣候變化有助於蜱蟲的活動範圍擴大。

彼得森說,其他因素,包括國際旅行的數量增加、靠近野生動物生活的人口數量增加,都在影響這些疾病的傳播。新近發現的病原體種類增加,也對疾病數量增加有貢獻。

研究人員指出,實際的發病量可能比報告中的更多。因為有些病例無法記錄在案:比如,可能有人感染了西尼羅河病毒或寨卡病毒,但從未去看過醫生。

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表示,人們可以通過使用環保署認證的驅蟲劑,以及穿長袖襯衫和長褲來保護自己免受蟲咬,並應採取措施來控制寵物上的虱子和跳蚤。美國政府也在努力防治這類疾病,包括對檢測與控制疾病感染投入資金,改進診斷與治療手段,研發新疫苗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三葉蟲 的精彩文章:

最新研究表明:全球變暖造成的惡果將首先影響發展中國家
這張火星照片中的岩石排列整齊,好像人造的一樣

TAG:科學三葉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