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溺愛泛濫,是真的,還是編造的?

溺愛泛濫,是真的,還是編造的?

文/薛燁,哈佛大學教育學博士。現任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大學諮詢、教育心理學與研究系副教授。

聯合作者| 董建村

最近,我讀到阿爾菲·科恩(Alfie Kohn)的近著《溺愛孩子是編造的故事》(The myth of the spoiled child: Coddled kids,helicopter parents, and otherphony crises)一書覺得有意思。

他列舉了眾多美國的媒體輿論、暢銷育兒文章、書籍和家庭教育專欄,都在說美國的父母,特別是年輕的父母普遍溺愛孩子,而且越來越嚴重。面對這樣的狀況,教育專家們提出忠告:社會、家長、教師應積極行動,改變社會上普遍放縱溺愛孩子的現象;特別是父母,要學會克服溺愛孩子的毛病。

科恩在書中把這些美國公眾輿論和社會家庭教育家所說的溺愛問題總結如下:

如今,人們生活在不給孩子立規矩,不對孩子說「不」的那種縱容溺愛的時代;

父母過度保護孩子,不讓孩子面對現實和不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生怕他們出事;

父母教師都想讓孩子覺得自己獨一無二,結果我們正培養一代自以為是、自戀自私的孩子,將來走入社會人生,他們會碰壁、震驚;

孩子需要的不是自尊,而是自律。不能想要就要,要學會控制自己,要培養自己的意志力。

上述這些對美國社會教育輿論的觀察和歸納,主流媒體對家庭教育和父母的批評,可能在國內讀者聽起來並不陌生。

溺愛,美國父母也「背鍋」

在國內,比起上兩輩人,當代父母相對開放許多。如今聲色俱厲、動輒巴掌或鞋底子伺候的父母比原來見得少了。社會變化了,家庭教育也變化了。

然而,另一些問題也會纏繞父母:獨生、工作繁忙、物質極大豐富……使不少父母讓孩子隨心所欲,對其物質上的要求有求就有應。因此中國的公眾輿論、行為研究結果,包括一些社會觀察,無不得出結論:如今的父母,特別是祖父母,對孩子溺愛有加,貽害無窮。

多年來,國內幼兒教育工作者,媒體、學術機構等,也重視父母對孩子的溺愛或不恰當的愛等問題,各種文章俯拾皆是。2015年,中國學前教育宣傳月的主題是「給孩子適宜的愛」,可見問題之嚴重。

與此相比,一提到國外的養育經驗,時常聽到人們稱讚美國的學前教育、育兒方式,稱讚美國父母在教育中如何把握有度,愛得恰當,管出來的孩子聽話懂事還特別獨立……

但是,科恩在書中將美國輿論的上述歸納,把太平洋彼岸的家庭教育的溺愛亂象,說得與中國不相上下。

溺愛言論的真相

對此,科恩的主要看法是:

美國教育工作者和父母對孩子的不尊重,強調兒童要順服,以及他們只顧成人自己需要的狹隘看法,造成社會各方面輿論一邊倒地譴責溺愛。

所以他認為,社會上過於溺愛的說法,是美國社會、專家、輿論編造出來的現象!

實際情況是,那些熱衷於管束孩子、強調服從、壓制孩子的美國父母比想像的多得多!

他認為,指責溺愛背後存在著更嚴重的、更迫切地需要改變的社會問題——即對孩子願望和需求的忽視或無視。特別是那些表面上在與孩子商量,實際是用計策讓孩子就範的說法、做法,更是普遍不尊重孩子的社會問題。

如果美國的育兒文化真如科恩所說,為什麼美國社會輿論普遍接受這種說法? 為什麼公眾會願意或迫不及待地相信美國孩子受盡溺愛的說法呢?

在科恩看來,這是美國社會文化的特點,其實幾乎沒有研究證據支持美國公眾那種「溺愛孩子在家庭中泛濫」的感覺。那些譴責父母放任不管,造成因為溺愛而自我中心的孩子比比皆是的輿論,更多地體現了成年人與孩子之間的距離、隔閡和疏遠。

他通過查閱那些為父母寫的育兒暢銷書和文章時,注意到其主旨都是如何培養順服的孩子。養育專家們為父母建議的方法多種多樣:從如何對付小霸王到如何與孩子討價還價,從直白的管理動物的技巧到微妙的高壓微調控制管理……簡言之,所有這些建議和勸告都是教父母如何讓孩子做成人想讓他去做的事。但是這些文章很少提到最觸及人心的問題:孩子的需要是什麼?我們如何滿足孩子的需要?

關於溺愛一說的思考

父母、教師要掌握各種技巧和方法,管理約束孩子,使之聽話順從——這種不言自明的理念在美國的育兒實踐中很普遍。而讓孩子順從的一個出發點,就是要克服對孩子的溺愛。因為溺愛使孩子受到縱容、不易管束、自我中心。相反,兒童在想什麼,需要什麼,有什麼理由,這些要點在一片反對溺愛的呼聲中是聽不到的。

跨越兩個不同文化系統,比較溺愛的內容和形式的社會內涵與功用是不容易的事。美國父母的溺愛和中國父母或許有很多本質上的差別。但是,科恩對美國育兒中一邊倒的輿論的思考和揭示,是否也能幫助我們重新審視國內有關溺愛的輿論和探討:其背後的真正憂慮是什麼呢?在回應溺愛和不適宜的愛的問題時,國內家庭教育的潛意識中的習慣和理念又是什麼呢?

實際上,這仍然需要我們回到一個國內幼兒教育工作者普遍關心的、也是很難深入討論的話題:孩子最需要的是尊重。

那麼,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怎樣做才是尊重孩子?

《溺愛孩子是編造的故事》一書其實是在提出一個觀念:過於溺愛和嚴於管束,都因為我們不尊重孩子。

下周,我們將依據數據討論一個有趣的話題:家庭教育,管束好還是縱容好?然後再繼續這次的思考:什麼樣的養育才是真正尊重孩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父母必讀 的精彩文章:

從多動症到世界冠軍的逆襲之路
孩子跌倒了,百分之九十九的爸媽不會去扶起來,但,也許我們都做錯了

TAG:父母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