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樂為金融P2P備案難:估值縮水 理財端被清空

樂為金融P2P備案難:估值縮水 理財端被清空

樂為金融P2P備案難:估值縮水 理財端被清空

記者 付碧蓮

7個多月前,樂視金融(現改名為「樂為金融」)堅定地否認自己是P2P平台。如今,卻傳出正在準備P2P備案的消息。

這是要「改口」承認自己是P2P的意思?而在樂視危機持續蔓延之下,樂為金融又能否挺住?備案又是否有戲呢?

通過備案難度不小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目前樂為金融正在準備P2P備案。

就此,《國際金融報》記者詢問了多位樂視內部人士,有兩位表示不太清楚,而另一位陳姓人士則頗為激動地表示:「樂為金融沒打算結束不幹,既然還是會繼續經營,那麼準備P2P備案就很正常,沒什麼可令大家驚訝的!」

只是,令人疑惑的是,大約在7個多月前,當時還未更名的樂視金融曾堅定地否認自己是網貸平台。

那時,有不少投資者質疑,樂視金融的一些產品涉嫌開展類資產證券化業務。而2016年8月原銀監會頒布的《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第十條,明確規定了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不得從事或者接受委託從事的十三類活動,其中第八類禁止的行為是「開展類資產證券化業務或實現以打包資產、證券化資產、信託資產、基金份額等形式的債權轉讓行為」。

對於這一質疑,樂視金融當時是這麼回復的:樂視金融不是網貸平台。樂視金融為金融產品銷售和交易的信息平台,提供信息撮合服務,屬於互聯網金融創新的一部分,並沒有開展直接借貸業務,不屬於網路借貸的範圍,與網路借貸業務監管的要求沒有直接關係。

彼時,這一說法也遭到了業內的強烈質疑,認為樂視金融是在變相地逃避監管。

而經過近兩年監管出台的各種相關法規、細則的「洗禮」後,大家對於一家公司是否屬於P2P行業的界定已比較清晰。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如今樂為金融既然準備P2P備案,那麼自然對自身的定位是明確的。雖然樂為金融並不僅僅只想從事P2P業務,但是網貸業務是其中一部分,如果能夠爭取通過備案,自然沒道理放棄。」

不過,該人士進而指出:「從當前監管對P2P備案的各項要求來看,樂為金融通過備案的難度不小。樂為金融在備案所必須具備的基礎條件上仍舊滯後,銀行資金存管、信息披露等都未上線。」

另外,上述人士還指出,雖然目前樂為金融已沒有新的產品可供投資,但其存量資產存在較大問題。網貸備案延期則給更多平台帶來了希望。

作價14億以資抵債

4月27日,《國際金融報》記者打開樂為金融APP發現,已經找不到任何投資標的。

據了解,今年3月末,一份《關於加大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整治力度及開展驗收工作的通知》(29號文)明確,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業務需持牌,此前開展過或還在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的網貸平台需限時消化完存量,否則不予備案。

在此背景下,包括樂為金融在內的眾多平台第一時間下架了相關產品。只是尷尬的是,29號文出台之前,樂為金融APP上僅有3款涉及互聯網資產管理的違規產品;下架之後,整個APP已然空空如也,沒有任何一款理財產品可以投資了。

不過,在上述內部人士看來,「有沒有產品上架只是一時的小問題,關鍵在於現在樂為金融沒有領軍人物,沒有發展戰略,大家不知道何去何從。可能準備P2P備案是我們目前切實能做的主要工作,至於未來會如何,目前完全看不清楚。」

目前來看,樂為金融儘管進行了更名,連Logo也做了更換,但對於未來卻沒有指名方向。1月18日,樂視金融在官方網站宣布,即日起啟用全新的品牌樂為金融,並更換了品牌Logo。在聲明中,樂視金融(即樂為金融)稱,最近半年,樂視金融飽經風雨,但依然經受住了考驗,產品上線、交易操作、提現到賬等環節均非常順暢,且恪守對用戶百分百兌付的承諾,客戶投資收益穩定。經公司管理層認真研究,並徵求各方面的調研後決定,樂視金融有必要進行適當形式的名稱變更,以體現自身業務優勢並提升自身的品牌價值。

從金交所產品、大額標的等,再到資管類產品,隨著這些違規產品一一被禁,樂為金融還能做什麼?

曾經,樂視金融前CEO王永利對金融生態的戰略定位做出了較為完整的闡釋:藉助樂視大生態的優勢,以網路支付、網路交易、網路資管為戰略主線,形成包含「網路支付、交易平台、財訊平台、財富管理、網路信貸」五大主營業務的基本架構。

然而,時過境遷。如今,大家連樂為金融未來究竟是否能繼續存在都難以確定。

根據樂視網4月11日對於深交所問詢函的回復,截至2017年12月31日,賈躍亭及其關聯方對上市公司的關聯欠款餘額為700099.54萬元。針對非上市體系關聯公司的債務問題,樂視已與債務方達成了三項抵債方案。其中一項便是關於樂視金融,公告稱:「樂帕持有樂視金融100%股權,樂帕已與公司下屬子公司新樂視智家簽署了零對價的股份轉讓協議,股權結構上樂視金融成為了新樂視智家的全資子公司。公司已聘請第三方專業評估機構對樂視金融股權進行評估,將參考估值結果確定以資抵債金額,暫按14億元作為估值結果。」

而記者注意到,去年9月,樂視網曾發布公告稱,擬購買樂視投資100%股權(不包含樂視投資旗下非金融類資產及業務),股權轉讓價款預計不超過30億元。

從30億元到14億元,樂為金融的估值已經嚴重縮水,而究竟將被抵給哪一債權方尚未可知。被以資抵債後,樂為金融未來將如何存續或者說能否存續都是大大的問號。

(國際金融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金融報 的精彩文章:

澳優乳業發展猶存四大難題,聯姻「中信系」能否突出重圍?

TAG:國際金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