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脈頌中華: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也是軟實力建設

文脈頌中華: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也是軟實力建設

作者:方 明

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宜昌,深入長江沿岸考察。當天下午,在宜昌市夷陵區太平溪鎮許家沖村便民服務室,他饒有興緻地聽了幾位村幹部唱起當地的漁鼓調。

三峽漁鼓是流行於宜昌三峽區域的民間說唱藝術,百餘年來,宜昌的夷陵、西陵、伍家崗、枝江、宜都、秭歸相繼湧現出了一批漁鼓民間藝人。可以說,漁鼓不僅是一種廣泛流傳於湖北江漢平原的藝術樣式,也是凝結著三峽區域民間文化和智慧的一項重要歷史傳承。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現代流行音樂佔據了文化娛樂市場,多種文化娛樂方式進入人們的精神生活。和當前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所普遍面臨的困境一樣,傳統漁鼓藝術由於開發不足、保護較晚、重視程度不夠,也面臨唱腔失傳、唱本軼失、老藝人逐漸減少的緊迫局面。在這種背景下,如何確保不讓漁鼓失傳,並讓其在新時代中發揚光大,得到繼續的傳承與傳播,確實考驗著相關方面的智慧。

在當地,每逢節慶和百姓紅白喜事,一些民間藝人都會以漁鼓調錶演來助興,送上美好祝福;一些村子還用三峽漁鼓調填詞傳唱《黨員公約》,用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式來普及和傳播黨的作風和紀律要求。這些既保證了漁鼓的傳承,也創新了漁鼓的內涵,無疑值得肯定。但僅有這些或許還不夠。

社會的發展,城鎮化的推進,很多以農耕文化為背景的傳統藝術和文化,其表現形式與民眾的生活產生了隔膜,這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在今天所面臨的普遍難題。這就需要創新傳統文化的傳播方式,並對其內容加以適當的推陳出新,從而更好與現代生活相對接。比如,此前有網路平台開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巡播」活動,傳統文化通過與網路嫁接,不僅自身得到了傳播,也拉近了與年輕人的距離,可以收穫更多的認同。像漁鼓調,是否可以開發一些如有聲讀物之類的互聯網產品,或者將之與一些新的應用嫁接,增加一些新的題材和內容,這些都值得嘗試。

近年來,成功的傳統文化推介例子,並不少。文化節目《國家寶藏》走紅、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受熱捧等,都說明傳統文化其實並不缺乏受眾,也並非與現代文化相抵觸,關鍵在於以怎樣的方式進行呈現、如何拉近與普通民眾特別是年輕人的距離。事實上,很多傳統文化本就來自於民間創造,象徵著民間的文化和生活智慧,只要搭載新的傳播方式,創新表現形式,就能夠激發人心中的共鳴。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創新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方式,讓其重新走進人們的文化生活,就是要喚醒和激活這種「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其重要性不容低估。對此,對於一些地方的民間技藝、傳統文化項目,各地方政府和公共部門也應該有意識地加以傳播推動和推介,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創新動力與資源。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讓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繼續大放異彩,得到合理的傳承,也是一種軟實力的建設,其重要性並不亞於發展經濟。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期待三峽漁鼓,期待更多的優秀民間文化,能夠走出一條新的傳播、創造之路,讓優秀傳統文化重新找回屬於自己的舞台。(方 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巴西12歲女孩兒因顏值走紅網路 被稱「最期待長大的巴西美女」
人性的弱點,明白了你就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