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魯迅說好詩到唐已做完,這幾首絕句已超越了唐詩

魯迅說好詩到唐已做完,這幾首絕句已超越了唐詩

對於詩的評價,魯迅曾經這樣說過:「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做完。」(《魯迅書信集》下卷)這話未免有點太絕對了。

詩至盛唐,的確已經發揮到極致,後人難以突破, 故有「宋人生唐後,開闢真難為」之嘆。所以宋人不得不另闢蹊徑,轉而填詞,乃使宋詞成為可以與唐詩並駕齊驅的「一代之文學」。

然而詞畢竟屬於「艷科」,多用來表達文人流連光景,感傷時序的閒情逸緻,沒有詩的題材那般汪洋恣肆,磅礴浩大。而且詞受曲牌格律限制,免不了有雕琢堆砌的痕迹,不如詩之噴薄而出,直抒胸臆,暢快淋漓。

所以宋代的文人雖於填詞得心應手,但仍對詩情有獨鍾。畢竟按照傳統的眼光,文明道,詩言志,詞緣情。雖然豪放派的詞也開了舒憤言志之先河,但大多數的詞,仍舊是譜上曲兒,用來娛賓遣興,唱著玩的。自古詩人的地位都是崇高的,而詞人,總歸是混娛樂圈的居多。

總體來說,宋詩有著喜談哲理,好發議論的特點,往往平鋪直敘,把事說透。不但程、朱如此,即使蘇東坡、陸放翁亦不能免,因此就不如唐詩善用比興來的意趣無窮,可一讀而再讀。像西昆體,江西派等等,無非是對唐人的亦步亦趨。但是皮毛盡脫,別具一格者,也不是沒有,比如以下這三首詩。

其一、《暮春即事》:

雙雙瓦雀行書案,點點楊花入硯池。

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

此詩宛如一幅山居讀書圖,歷來為人所稱道。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固然有像李白那樣渴望建功立業,范仲淹推崇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濟世情懷,也不乏陶淵明這類風波已靜,不願「以心為形役」的隱逸者。他們以孤松明月為伴!琴茶詩酒為侶,過著讀書品藝,怡然自得的生活。

春日無事,詩人推窗閑坐 ,讀罷《周易》,抬頭望楊花飄灑,低頭見鳥雀親人,從自然之道中感悟萬物的變化規律,真是讀書人最高的精神享受啊。

其二、《夏日登車亭蓋》:

紙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拋書午夢長。

睡起宛然成獨笑,數聲漁笛在滄浪。

這首詩情景交融,寫盡了隱逸生活恬適無憂,悠然自得的暢快心情。

左思《詠史》詩言: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長揖歸田廬。

道出了大多數知識分子的志向。經歷十載寒窗,學而優則仕,做過了一番轟轟烈烈地事業,享受了功成名就的輝煌後,再瀟洒地轉身,退居林下,尋求內心的寧靜,這也是傳統文人的一種精神追求吧。

其三、《題屏》:

呢喃燕子語梁間,底事來驚夢裡閑。

說與旁人渾不解,杖藜攜酒看芝山。

既然「說與旁人渾不解」,那就不說也罷。這首詩中表現出的那種看得破,放得下,淡泊清幽的境界,令人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人們總習慣於把放鹿青崖下,散發弄扁舟,看成消極避世的行為。 然而「飢凍雖切,違己交病。」為了名利二字,難免要順從別人的意志,違背自己的本性,內心的苦悶掙扎,不足為外人道也。

尤其是現代社會裡,物慾橫流,人心浮躁,權利的高低,財富的多寡,成了唯一的價值取向,人們如同被趕上了一輛無法停下的列車,儘管不甘於裹挾其中,卻又無可奈何。連見面打招呼,也都在問:「最近忙些啥?」就像佛家說的,在生死苦海中,頭出頭沒,暫無休息。這時候,閑」,就顯得那麼的不合時宜,說不出口。

每當心緒被現實攪亂的時候,讀一讀這樣的宋詩,總能讓自己的內心,回歸久違的寧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志強觀點 的精彩文章:

水滸好漢們如果早知道宋江要投降,還會跟著他幹嗎?
趙麗華罵李敖罵錯了嗎?她的層次可比李敖高多了

TAG:李志強觀點 |